天才看似有著前途亮麗的人生背後,卻也有著無可傾訴的痛苦,不斷在人生之海中苦苦掙扎。怪物般天才的背影讓難以望其項背,這本《子彈是餘生》環繞在天才介恆身邊資優競賽圈的友人們,表面上他們站在人們羨慕的社會頂點,其背後卻是扭曲掙扎的人生。
《子彈是餘生》作者是寺尾哲也,台大資工系畢業,曾在google 擔任八年的工程師。這本書中其中一篇〈州際公路〉獲得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二獎後,在出版社建議下,將其與其他篇章串連成完整故事。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多篇短篇所組成,但整個故事架構在〈渦蟲〉和〈州際公路〉兩篇中已有交代,後續短篇就是圍繞在其中提到的種種事件。
故事圍繞在資優競賽圈的天才們,身處天才們中的介恆更是怪物般的天才,讓人又愛又恨。他宛如夜空最耀眼的星星般,位於人人稱羨的金字塔頂端,殊不知他是逐漸被黑暗所吞噬的存在。
這群站在社會頂端的天才們,也有著階級之分。在激烈競爭之中,充滿著醜陋、不甘、忿恨等等扭曲又掙扎的故事。
就算是其中最為出眾的介恆,也有著我們無法體會的孤獨與痛苦。所以,他最後選擇從拉斯維加斯賭場的二十三層墜落。這是天才必然的命運,還是天才自尋煩腦呢?
讀後感:
一看完第一篇〈渦蟲 ∀〉,我直接愣在那裡,這是個何止恐怖又黑暗能形容的班級,其中充滿著各種虐待、霸凌與嘲笑。但故事中的「我」卻很享受那種被羞辱般的快感,無法自拔。或許是天才高高在上,踩著別人久了,反而想被人狠狠地踩在地下的痛苦與快感混合在一起。這是我們常人無法理解的。
借用〈州際公路〉提到的對話。
「天才都是神經病。」
「可惜反之並不如此。」
從〈州際公路〉就已知道整個故事的終局,而後的篇章都只是環繞著這故事終點的事件。或許故事的終點從〈渦蟲 ∀〉中得以窺見,該篇章中吳以翔就說了:「像你這種人,是沒有辦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的。」
子彈射出去後,剩下的只是餘生罷了
整本書內容雖然偏抑鬱,但文字非常流暢,並無太多艱澀,難解的謎團,一般人也能順利閱讀完。
作者用冷冷、乾淨的文字,在書中角色與讀者之間建立起第四面牆,讓我們察覺自己與書中的角色有種疏離感。
正如推薦序中張惠菁說的:「他的筆調像是LED般無色溫的光,而他所描述的故事,正是在這樣的光線格外呈現出一種離奇。」
我們的人生要如同子彈般,射出區後就沿著彈道飛出去,而後餘生就沿著固定好的道路直到抵達終點為止嗎?
看著書中那些資優生的子彈軌跡,他們不斷在競賽中掙扎,有的人甚至服用藥物,就是為了在這殘酷的世界中苦苦掙扎,尋找自身的意義,甚至是將人生的意義寄託在別人身上或從別人身上去尋求。
我們冷冷地從書中看到這殘暴又充滿痛苦的世界,或許只有冷冽的筆觸才能展現出如此真實的世界吧!
人生如同自由落體般,快速上升後,重重地摔落下來。
書中這群人都是經歷層層競賽後,其中最為頂尖的一群人。在這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世界中,他們內心找已是失去目標的子彈,失去了自我認同。如同火箭快速升空後,最後卻因每個環節出錯失去動力,重重地摔落回到地面上。
天才就如同在暴風中不斷前行,即便身上被暴風摧殘的傷痕累累,心靈已被摧殘至凋零,仍在暴風中尋找前方的道路。當身心無法支撐下去之時,就會被暴風給吞噬。
小結
整本書看完我的感想是幸好我早就認知到自己並不是天才,因為身邊有更多比我厲害的人存在。
天才們總是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走在孤獨的道路,又渴望找到歸屬感,書中那些瘋狂的舉止與天才的背景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大學中,我也曾看到高中科學班的學生,跟著我們來上課、做實驗,他們早早上完高中課程,已經開始來大學進一步的學習。這對於他們來說,到底是好是壞呢?不斷向上學習的過程中,是否有的人最後會扛不住壓力,而被拋棄在後呢?
學校究竟是學習的地方,還是競爭的地方呢?
這值得我們去思考。
看完這部作品後,有太多想法,卻很難用文字全部傾訴出來,只能自行去體會了吧!
書中的內容值得好好去思考,這是一本非常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