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決定了我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如果我們有錯誤的認知,就會將我們帶領往錯誤的方向前進。在認知面向的六個複利觀點中,作者先從腦霧解釋為何我們會發生注意力不集中、判斷理解錯誤、記憶力變差。再依序談到能力陷阱、逆向思考、PDCA 循環思維、定向思維與從眾思維,幫助我們擺脫認知偏差,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提高自我認知的高度。
以下就針對認知面向的六個複利觀點進行分享:
腦霧
COVID-19 爆發後,有不少人痊癒後的新冠後遺症是腦霧,何謂腦霧(brain fog)呢?腦霧一種症狀,不是疾病,是指大腦如同陷入迷霧中,思考、判斷力與專注力變弱。腦霧不只是因為感染新冠後才會發生,其實我們生活中偶爾也會發生腦霧的情形。你可能出門時把鑰匙收入口袋中,但出門後忘了東西趕緊返回家門口,卻突然忘記鑰匙放在哪裡,到處尋找才發現,原來在口袋中。
大腦有三大重要原力:專注力、記憶力、思考理解力,這三者是大腦正常運作的基本能力。三原力幫助我們處理資訊的接收、推理、理解、判斷、決策。有時大腦三原力失調,使得我們出現腦霧,那麼為何麼大腦三原力會失調呢?答案是「思緒反芻」。
當大腦同時處理好兩個或以上複雜的問題,大腦就會如同電腦開太多軟體,使得 CPU 無法負荷一樣,突然當機。尤其是當問題又衍生出下一個問題,大腦累積的問題越多,就會造成「思緒反芻」頻繁發生。
維持三原力的方法:
- 鍛鍊專注力
- 放慢腳步,專注當下
能力陷阱
我們樂於做自己擅長的事,對於不擅長的事,我們往往會不願做嘗試。更何況我們很容易跟習慣妥協,習慣了某種技能,就不太願意去學習新技能,長久下來,很容易被淘汰。作者書中就講到:做好自己的工作沒有問題,但做好你自己的本質工作和學習是無關的。時代快速變動,公司所需要的能力會一直改變,個人也得不斷發展,否則遲早有一天會被淘汰。
就我自己來說,我很喜歡學習新知識與技能,從我大學專題到研究所,直到現在的工作,我一直都在嘗試不同領域的新知識與技能。我認為,當我學會更多技能與知識,就能應用於其他的領域,隨著自己的能力提升,也助於自身職涯發展,提高自身的整體競爭力。當然除了工作上所需要用到的知識與技能,我也不斷從書中學習新知識,如同在學習複利中提到的T型思維者,不斷拓寬自身的見聞與思維,同時不斷加深自己領域上的專業知識。
逃脫能力陷阱的方法:
- 重新梳理自己對於工作的認知
- 我們不只要專注於自身工作上擅長的事,也要拓展自身與工作相關,卻較為薄弱的能力。
- 提高自我認知
- 提高自身的認知高度,才能擁有對事物擁有不同的見解。
- 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 工作是團隊合作,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有更加廣闊的視野,看待不同的事情。
- 拓展多元視野
- 培養不同的興趣,閱讀更多不同種類的書籍,都是能幫助自己成長的關鍵。
- 不必想清楚再去做
- 與其在那邊做完整計畫,遲遲不行動,不如有一定雛型之後,就先做下去,慢慢地就會有具體的行動目標出現。
逆向思考
正向思考是根據我們習慣的路徑進行思考,是根據以往經驗我開闢出的快速道路,能使大腦用最快速、最低耗能地處理問題。而逆向思考則是一種反向思考,讓思維從問題的反方向進行思考,從而建立出新的思維方式。逆向思考在商業與創業、投資決策、銷售等過程中被廣泛運用,從假設行動方案失敗、分析失敗的原因,最後調整行動方案,以降低決策的風險,同時也能提前預防與控制問題。
PDCA 循環思維
PDCA循環是一套管理工具,是指Plan(計畫)→ Do(執行)→ Check(檢查)→ Act(行動)。PDCA循環除了被用來改善工作品質,也常當成達成目標的工具。我們需要擁有正向積極的PDCA循環,才能擁有良好自我成長迴圈,而非負面的循環,越忙越低,效率越來越低。想要獲得正向的思維循環中,就需要擁有好的習慣。持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起強迫、逼迫自己,更能獲得正面的PDCA循環思維,才能使自己隨著時間不斷進化,離目標越來越近。
定向思維
定向思維常被用來處理有規律可尋的問題,不需要去想其他辦法,按照既有的處理方式來解決問題。但定向思維的缺點就是缺少思維的發散,減少了想到其他更好解決辦法或更適合的解決方式。定向思維使用得當,能有效率幫助我們達成目標,但若是用得不好,反而會成為絆腳石。積極的定向思維可以從學習、寫作、工作中找出某種學習方法,能減輕大腦負擔,效率提高。
為了避免定向思維淪落成消極思維,針對問題我們要多問為什麼?以防止自己的思維定向化,我們要拓展思維,開拓更多的解決方案,以免落入定向思維的陷阱之中。好的工具要有正確的使用方法,錯誤的使用只會使工具提早壞損。
從眾思維
書中寫道:從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從眾,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從眾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三點:1. 資訊因素:資訊不充分下,沒有其他資訊可以參考,我們會選擇相信大多數人的決策。2. 社會因素:我們害怕成為群眾中的特立獨行之人,為了融入團體或符合團體規範,就得學會從眾。3. 群體因素:群眾的規模大、凝聚力與一致性高,就容易產生從眾行為。
為了避免從眾,作者根據他的經驗提出3個方法:
- 學會認清自我
- 認清自我的本質,了解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找到人生目標方向。
- 保持獨立思考
- 多問為什麼?盡可能去驗證查詢,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建立客觀的評斷標準。
- 多看、多聽、多思考,再做決定
- 對於不了解的事情,就不要肆意地批評或魯莽行動。應該靜下心來慢慢研究,最後才發表看法或採取行動。
掌握獨眾的思考,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斷與選擇,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