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但不費力》閱讀筆記:擺脫過勞人生的三個方法

商業管理自我成長閱讀筆記

面對困難、複雜的工作,你是否認為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可以換得更好的結果。但過度的努力,卻會導致獲得的回報越來越少,我們卻認為還要更加努力,直到精疲力盡為止。《努力,但不費力》作者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教我們一個策略,只要透過三個階段,讓我們能把重要的工作變成簡單的工作,能更輕鬆做好重要的事情。


內容簡介

《努力,但不費力》的作者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是矽谷知名的企管顧問,在他的第一本著作《少,但是更好》教我們透過三步驟:精挑、簡化、準確執行,讓我們將有限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說《少,但是更好》是教你如何做對的事情;這本書《努力,但不費力》則是教你如何用對的方法來做對的事

不過,你當然不可能把每件事都變得不費任何力氣,但作者給予的一些想法,或許能指引我們,讓更多對的事情變得不再那麼困難,能夠輕鬆以對。

作者分享一個實際可行的策略,該策略分成三個階段:

  1. 不費力的狀態:是身體獲得充分休息,沒有情緒負擔(例如:焦慮、擔憂、恐懼)的狀態,能夠專注在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上。
  2. 不費力的行動:簡化流程,採取最小可行的行動,擁抱不完美,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步調,讓工作變得簡單。
  3. 不費力的成果:投入高槓桿的活動上,像是向專家學習、將瑣事自動化、防患未然等,讓你的付出,能夠得到成倍的回報,如同複利效應一樣。
1 讓事情變得不費力的三階段

如果你工作時一直感覺到「過度疲勞」,努力後卻得不到等價的回報,那麼這本書的概念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接下來,我會針對這三個階段,分享書中的一些重點與概念,以及個人觀點。

1.如何回復到不費力的狀態?

什麼是「不費力的狀態」(Effortless State)?

「不費力的狀態」是一種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情緒沒有負擔、精神飽滿充沛的狀態。當你處於這種狀態時,你更能集中精神,專注在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上。

這階段是注重在心態與生理上的調整。

第一個方法就是「建立習慣」。

很多人都提到建立習慣的重要性,它能使你不費力地達成事情。《原子習慣》教你透過回饋迴路——「提示、渴望、回應、獎賞」——透過有獎勵的回饋形成習慣迴路。除了透過習慣達成不費力的狀態外,書中提到建立屬於自己的「儀式」,也能幫助自己進入到不費力的狀態。

習慣是關於「做什麼」,儀式則是關於「怎麼做」。

書中以貝多芬為例,他每日泡咖啡時,會一顆一顆地數60顆咖啡豆。在《妄想的力量》提到有些球員在賽前一定要按照順序著裝或聽特定音樂。這些儀式與接來的行為無關,甚至讓人感到愚蠢,但持續執行儀式會讓人有控制感,能有安定心緒,並舒緩焦慮的效果。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式是「專注於當下的力量」。

以前的我常對於不可控的未來感到焦慮,忽略了現在,從很多書中都學到專注於當下很重要。

書中提到:當你專注在值得感恩的事物上,會從匱乏狀態(悔恨、憂心未來、落後的感覺),轉換到擁有狀態(做對了什麼、什麼事取得進展、此刻有何機會),看到當下你擁有的資源、優勢和技能,用更輕鬆地心態完成最重要的事。

這使我想到《我可能錯了》中,泰國導師常對作者比約恩說:「你不會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但你會一直擁有自己需要的。」這使得作者在人生中面對各種不可控的事情時,都會希望自己「在生活中能少一點握拳,多一點鬆手。少一點控制,多一些信任。少一點『我必須預先知道一切』,多一些『順其自然』。」 我們太常對過去太過執著,對未來太過憂慮,這會消耗你的精力。接受有些事情是不可控的。試著放下企圖想要控制一切的衝動,放輕鬆,你會更專注於當下所擁有的事物,活得更泰然。

專注在你缺乏的東西,原本擁有的東西也將會失去。專注在你擁有的東西,原本缺乏的東西也將來到你身邊。

2 不費力的狀態

2.如何採取不費力的行動?

「不費力的行動」是能夠花費較少力氣來完成更多事情。踏出最小的第一步,並以持續以穩定的步調前進,不用太刻意、不用努力過頭,就能達到目的。

在經濟學中有與生產有關的法則叫做「報酬遞減法則」:過了某個臨界點,投入更大的努力並不會帶來更好的績效,反而會使人表現變差。

以寫作來說,持續寫作時間越長,你寫得內容就越少,產出率隨時間增加而遞減,以為自己繼續努力寫下去就能寫出更多內容,但這會造負報酬。就跟學習一樣,一次學四個小時,跟每天學一小時,後者帶來的成效會比較好。

這邊分享兩個方法。

其中一個有用的方法就是「產出垃圾的勇氣」。

萬事起頭難,多數人會偏好先計畫而後行動,但事情往往止於計畫階段,導致不斷拖延。這是因為我們害怕失敗,而裹足不前。

當你實施計畫的第一步時,要有允許失敗的勇氣,允許自己可以產出垃圾。

書中提到皮克斯(Pixar)前執行長艾德.卡特莫爾(Ed Catmull)曾說過:「我們的作品一開始都很醜,皮克斯的每個故事都是這樣開始。」因此他培養一種文化,那就是保留為垃圾保留空間,他知道若沒有幾百個垃圾的想法,就不會有如今《玩具總動員》中巴斯光年這個角色。

剛開始寫作,你若害怕自己的文筆太差,一直想等到文筆變好再開始,那就永遠不會有開始的時候。唯有不斷的寫,文筆才會進步。

學習英文也是一樣,大部分人最害怕的就是口說,原因大多是我們害怕自己講錯文法、不知道如何表達,但若不開口說英文,你永遠不知道你要如何改進。

沒有犯過錯,就不可能精通;沒有產出垃圾的勇氣,就不會有後來的學習。

另一個方法就是「設定上限」。把某件事的進度設定適當的「下限」和「上限」,在還有力氣時停止工作。這聽起來很違反直覺,卻是提高效率的關鍵。

作者提到暢銷小說家麗莎.朱爾(Lisa Jewell)曾說:「定好自己的步調,寫得太多、太快,你會偏離軌道、迷失方向,而太不常寫,你會失去動力,每天 1000 字是剛好保持緩慢前進的字數。

確實,我要是一天內狂寫兩三千字,接下來幾天就會感到疲勞,不太想要再動筆。過去我沒有設定穩定的步調來持續寫作,完全憑藉當天狀態,採取隨意的步伐來寫作。這樣的做法看似自由,實則會容易進入身心俱疲的狀態。

看完作者提供的方法,我會試著設定每天寫作的下限與上限,保意穩定的輸出步伐來進行寫作。

3 不費力的行動

3.如何獲得不費力的成果?

前面兩個階段,讓你保持不費力的狀態,並採取不費力的行動,以穩定的步調朝向目標前進,並獲得自己想要的成果。

最後一階段,「不費力的成果」是指我們不用花費大把力氣獲得一次結果,而是不費力地一而再、再而三獲得成果。

作者將成果分成兩種:第一種是「線性成果」是投入努力後獲得一次性收穫;第二種是「剩餘成果」是只要付出一次努力,就能一再有所收穫,不必再花費力氣,讓成果不斷流向你。

作者說:「閱讀是世界上最高槓桿的活動之一。

我同意作者的說法,透過閱讀來學習,就能接觸到各個作者畢生濃縮的經驗與知識。

不過要充分發揮閱讀的效益,不是看完後就放在書架上,認為自己已經吸收了書裡的內容。你需要將書中的精華經過提煉後,化為自己的理解,並與各種知識互相連結,最後實踐,這才能讓閱讀的成效最大化。

我認為經營個人部落格也是「不費力的成果」。當你把書評放在社群媒體上,只會在短期時間內帶來流量,過後幾乎不再會有任何曝光度。那只是「線性成果」。如果你把書評放在部落格,做好 SEO,就會持續帶給你大量曝光的機會,持續培養個人品牌。

若是你寫的是長篇書評,你還可以將書評拆分成多個部分,在不同的社群媒體上持續發布,甚至做成 podcast、短影音等其他形式,這樣你就不用擔心沒有靈感或題材的問題,是最有效益的「剩餘成果」。

另一個多數人很常使用的方法是「自動化」,讓一些重複執行的瑣事能夠自動執行,不需負擔額外的腦力,現代很多科技能夠幫助我們達到省時省力,像是自動繳費系統、自動灌溉系統、自動洗碗機、自動備份等科技應用。我自己很常用自動排程發文、gmail 自動分類並套用上標籤。其他像是 notion button 功能,能簡化繁瑣、重複的工作流程。

不過自動化能成為助力,也會帶來不利。有些不重要的事情自動化後,就會讓你不假思索持續進行。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自動續訂功能,往往讓你忘記取消訂閱,每個月不知不覺被多收了很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費用。

總之,不費力的狀態就是讓你能夠付出最少努力達到成倍成效。善用高科技能幫助我們省時省力。

4 不費力的成果

讀後感

讀完作者第一本書《少,但是更好》,我對作者提出的概念與方法有很棒的印象,為我帶來許多幫助。這本《努力,但不費力》我覺得概念很棒,但有些部分缺少作者親身實踐的例子,僅僅是提出原則與指引,並搭配他人的例子佐證。

這本書每個章節的概念都很清晰明瞭,每部分最後都有總結,但想要找到實踐方法的讀者,這本書可能無法達到你的要求,更多是給予你一個概念帶給來新的啟發。想要找到如何聰明做事的方法,仍需要讀者親身去探索與實踐,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不費力方式。

如果你想要回復不費力的狀態,我會推薦《鬆綁你的焦慮習慣》、《最高休息法》、《愈平靜愈有生產力》和《踏實感的練習》這四本書。

至於如何省力、聰明做事的書籍,我目前尚未想要什麼適合的書籍,歡迎推薦給我。

Leave a Comment

聯盟行銷聲明:網站部分連結含有聯盟行銷連結,當你透過連結購買產品,我可能會收到少量佣金以維持網站運作,請您放心,這不影響你購買該商品的金額。

@2023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超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