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但是更好》閱讀筆記:有紀律地追求更少,但活得更好

選則你真正所要的,並專心投入

商業管理自我成長閱讀筆記

你是否覺得每件事都很重要,每件事都得完成,但發現自己忙到分身乏術?即便努力工作卻未能充分發揮實力?你發現自己都在做些不重要、不具生產力的事?《少,但是更好》作者葛瑞格.麥基昂不會教你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好更多事情,而是教你如何只做最重要的事


內容簡介

少,但是更好》的作者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是矽谷知名的企管顧問,他推崇並奉行「專準主義」(essentialism)。這個法則談的不是如何做完更多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對的事情。透過只做必要的事情,讓我們將有限的時間與精力做出最好的投資。

作者整理出一套有系統的方法,讓我們可以「有紀律地追求更少」。這套方法總共有三個步驟。第一,是精挑,學會如何區分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以便我們選擇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第二,是簡化,學習如何排除多數瑣事,讓我們能夠將精力集中在少數要事上。第三,是準確執行,為了使執行毫不費力,要移除執行時的障礙。

以下我會分享「什麼是專準主義?」、「專準主義三大核心原則」、「獲得專準生活的三步驟」。

什麼是專準主義?

作者提到專準主義的價值主張是:「你唯有允許自己不再照單全收,不在對每個人說好,你才能對真正要緊的事情做出最高的貢獻。

當你在代辦清單上列出許多事項,會覺得每項都是優先事項,都要完成,但專準主義者會摒棄掉「我什麼都要做」的想法,花費心思去做出取捨與決定,找出真正必要去做的事情。

這代表著,我們要懂得區分多數瑣事與少數要事,才能夠決定我們要將精力與時間放哪個地方,以做出最高貢獻。

然而,我們卻常常追求提高生產力,因為我們認為那些「成功」人士都是能夠高效地完成「許多」事情,但是作者並不這樣認為。他提到所謂的「成功悖論」:當我們有明確的目標,使我們能夠有方向去努力並獲得成功,同時也帶來更多的選項與機會。然而,這代表著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這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忙到分身乏術,甚至忘記原本當初追求成功的那份明確目標

誇張一點的說法就是:追求成功可能是失敗的催化劑。當我們毫無節制地追求更多,以為什麼都可以擁有、什麼都可以做,這反而讓我們越做越疲乏,發揮不出原有的實力。

所以專準主義,就是要來解決我們追求更多的問題,讓我們能夠透過「精挑」、「簡化」、「準確執行」三個步驟,把心力集中在真正必要的事情上。

在介紹這三步驟前,我先介紹下,專準主義的三大核心思維:「選擇」、「辨別」、「取捨」。

如果你不替自己的生活排定優先次序,別人就會代勞。

1 專準主義者與非專準主義者

專準主義三大核心思維

現今這個時代,我們有太多的選擇,雖然增加你選擇的選項,卻也容易造成決策疲勞(dicision fatigue)。

此外,網際網路的出現,讓資訊獲得廣泛地交流,但這也造成資訊過載,讓我們認知產生負荷。

更糟糕的是,當你認為自己什麼都可擁有、什麼都想做的想法,而你又不審慎地做出取捨,這會導致你消耗多餘的精力與時間,反而無法集中全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因此,懂得選擇懂得辨別懂得取捨,這三個是專準主義最重要的核心思維。

2 專準主義者的核心思維

1.懂得選擇

儘管我們無法一直掌控自己的選項,但我們永遠可以掌握自己如何從中選擇。

當你面臨選項時,你是抱持「我必須這麼做」還是「我選擇這麼做」的心態呢?

很多人可能抱持著「我必須這麼做」的心態去做選擇,但你是否遺忘了你擁有做選擇的權力呢?

或許選項我們無法操控,但我們做選擇的自由意志是別人無法奪走,它只會被我們遺忘。

對於專準主義者而言,會說「我選擇這麼做」,透過自身的自由意志做出選擇。

不要忘記你擁有主動做出選擇的能力,而非被動地做出選擇。

2.懂得辨別

你是否認為每一件事都很重要,因而努力完成每一項任務或挑戰?

但有時你這麼努力,最後卻發現沒有獲得與之相符的結果。

你是否想做少做一點,反而能取得更好的結果呢?

專準主義者懂得辨別「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

巴菲特說過:「我們的投資哲學近似於昏睡。」這意思是它只投資少數標的,並長期持有。他知道自己無法在數以萬計的股票中做出正確決策,因此他只投資少數有把握的公司。雖然這會導致他錯過許多還不錯的機會,但他少數的投資項目卻為他獲得大量的獲利。

如果你過去還堅信著「一切都很重要」的信念,捨棄它吧!

學習辨認真正要事與其他不重要瑣事之間的差異

3.懂得取捨

我們可以試著避開取捨的現實,卻無法逃離它們。

俗話說:「魚與熊掌無法兼得。」

以癌症用藥為例,抗癌藥雖然具有療效,但也具有毒性。對於癌症治療來說,藥物就算具有副作用,也要在副作用與藥效之間做出取捨。

我們往往認為自己能夠兩者兼顧,但現實顯然是行不通。

專準主義者會做出取捨,選擇在哪一方面全力以赴

了解專主主義者的思維模式後,接下來就是把這思維模式轉換成有系統的步驟,讓你能有紀律地追求更少。

獲得專準生活的三步驟

3_專準主義三步驟

1. 精挑

第一步「精挑」是要判斷什麼對你是最重要且值得投入的事。

作者一開始提到一個悖論,我覺得很有意思,那就是:專準主義者比起非專準主義者,探索了更多的選項

我以為非準主義者是因為探索太多選項,以至於他們每件事情都想做。但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對忙於追求每件事情,因而探索得比較少。

相比之下,專準主義者則是會審慎評估與探索各種選項,只對少數重要的事情做出承諾並全力以赴。他們花時間探索並找出更多選項,是為了排出多數瑣事,並挑選出少數真正重要的事。

在這裡,我會分享兩個作者提供的練習。

為了擁有焦點,我們必須逃離日常以便聚焦。

第一個是「有思考的空間」,專準主義者會排定思考的時間,暫時逃離日常和探索人生。

我們不能因為太過忙碌,而無法思考和探索人生。

從比爾.蓋茲為例,眾所周知他會創造閱讀的空間,進行為期一週的思考週,除了閱讀文章和書籍、研究科技和思考大局,其他什麼也不做。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挪出一週的時間進行思考,但我們可以在每天的開頭閱讀書籍,拓展自己的認知。

玩不只幫助我們探索必要的事物。它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事。

第二個是「玩樂的許可」,作者把「玩」定義為:任何純粹為了開心而做的事情,而不是一種達成目的的手段

我們常認為玩樂是浪費時間的一件事,但玩樂是有其必要性。

美國國家玩樂研究所創辦人史都華.布朗博士(Stuart Brown)指出:玩有明顯改善個人健康到關係、教育和組織創新能力等所有一切的力量。玩讓大腦更具可塑性、適應性和創造性。

玩樂可以拓展我們的認知,促使我們產生新想法,或是以新的眼光去看待同一件事。同時,玩樂也是舒緩壓力的良藥,減輕壓力就會減少杏仁核抑制大腦負責認知功能的前額葉皮質。此外,玩樂對大腦的執行功能有正面影響,包括規劃、排定優先順序、安排時程、預做準備、委派任務、決策、分析。

當你被父母訓斥不要再玩樂時,就有藉口……說錯是有理由了。

總之,在工作或日常中融入玩樂是有其必要的,它幫助我們探索更多的選項。

4_精挑

2. 簡化

第二步「簡化」是教你如何排除不必要的事物。

當你充分探索自己的選項後,你接著要對著清單上的選項問的問題不是:「在清單上只能擇一優先事項中,我應該對哪一個說好?」而是反過來問:「我應該對哪一個說?」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揭露出優先事項。

這邊分享兩個作者提供的方法。

我們必須學會慢慢地說和迅速地說

第一個方法是「有膽量說不」。

我們常對來自工作上的請求說「好」,是因為迫於社交上的尷尬和壓力。或許答應他人的要求,會給與他人較為正面的印象,但答應太多事情反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

專準主義者只對真正重要的事情說「好」,其餘事情都會堅定、果決地拒絕。

決定(decision)這個字的拉丁字根—— cis 或 cid ——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切」或「殺」。

第二個方法是「剪輯你的生活」。

打開你的行事曆,是否排滿密密麻麻的行程。

作者認為有紀律地剪輯我們的時間與活動,才能專注在真正要緊的事情上,排除那些瑣碎、不重要的事情。

把生活當作一部電影來剪輯,首先你要先決定要「刪除」除哪些無意義、干擾觀眾的東西,讓觀眾能聚焦在清晰易懂的內容上。接著,一部電影的長度有限,你需要「濃縮」每個場景、每個字、每個活動,讓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被保留下來,又能達到更多的事。再來是「修正」,透過檢視核心目標,持續調整你的路線,以便達到核心目標。

專準主義者會認為剪輯就是減少些什麼,透過持續編輯生活,讓我們能夠專注於有意義的事上。

5_簡化

3. 準確執行

第二步「準確執行」是讓執行必要的事情變得簡單又毫無阻力。

但要如何讓執行變得較輕鬆又不費力呢?

我覺得書中有兩個想法很值得分享。

第一個是「創造微小的勝利」。

在矽谷有句話是「完成勝過完美」,這概念是別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只要把事情做完就好了。

對於創業者來說,可以創造「最低可行產品」(minimal viable product),這概念就是在指「提供顧客既有用又有價值,卻盡可能簡單的產品」。

我們在工作或日常上可以採取「最小可行進展」的方法。作者在寫作上,會先在 Twitter 分享一則簡短的想法,若這想法能夠引起共鳴,他則會在《哈佛商業評論》上寫一篇文章,最後將這些文章整理程這本書的內容。

假如你想開始寫作,剛開始你也可以像作者一樣,在社群媒體上發表一則簡短的想法(一百到兩百字上下),不只是看哪方面題材能有所共鳴,日積月累也能成為寫作的靈感庫。

延伸閱讀:《原子習慣》閱讀筆記:微小的小習慣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第二個是「當下,何者為重」。

一名橄欖球對教練名叫賴瑞.蓋爾維克斯(Larry Gelwix),在過去 36 年來他所帶領的高中球隊,總共贏得418場比賽,只輸過10次。當記者採訪他獲勝的秘訣時,他說:「我們總是贏。」他指的贏(WIN),不是贏球紀錄,而是「當下,何者為重」(What’s Important Now?)的縮寫。他讓球員在比賽中專注於「此時此刻」自己的打法上,不去懊悔過去的失誤和擔憂在會不會輸球上。

延伸閱讀《深度工作力》閱讀筆記:知識經濟時代,我們需要培養「深度工作」的能力

6_準確執行

總結來說,第一先「精挑」,探索並辨別出真正重要的事情;第二是「簡化」,篩除枝微末節的瑣事;第三是「準確執行」,讓執行過程毫不費力,減少阻力與痛苦。

讀後感

如果你不替自己的生活排定優先次序,別人就會代勞。

我非常喜歡《少,但是更好》提到「有紀律地追求更少」的理念,這個理念不是只能用在工作上,也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

最近我正在準備托福,勢必得要在經營自媒體與練英文之間做出取捨,過去的我會想要兩者兼顧,但這樣容易耗盡精神,導致無法堅持下去。因此,我會減少經營自媒體的時間,轉而投入到準備考試之中。

釐清當下,對自己來說何者為重?是我們必須知曉並學會的事。

專準主義者之道可以幫助我們從不斷有湧現的選項和機會中,做出真正重要的選擇。作者在書中寫道:「當回顧你的事業和生活時,你是寧可看到一長串其實不太重要的『成就』清單,還是只列出己像具有真正意義和重要性的主要成就呢?

書中提供的「精挑」、「簡化」、「準確執行」三個步驟,讓我們更加明確事情的優先次序,對投入的事項更能清楚掌握,同時藉由專注在當下最重要的事上,能夠過得更充實、更快樂。

每當你面對重大的抉擇、挑戰或是轉折,都不要忘記問問自己一句話:「什麼事是必不可少的?」接著排除其餘一切就行了。

這個時代給予我們太多的選擇,成為一個專準主義者,可以讓我們做得更少,但活得更好、更有意義。

Leave a Comment

聯盟行銷聲明:網站部分連結含有聯盟行銷連結,當你透過連結購買產品,我可能會收到少量佣金以維持網站運作,請您放心,這不影響你購買該商品的金額。

@2023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超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