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千個禮拜》讀後感:關於時間的新啟發

時間永遠不夠用,工作永遠都做不完,你有這樣的煩惱嗎?我也有這樣的煩惱,所以不妨來看看《人生4千個禮拜》。如果你想要學習如何高效運用時間,建議你可以跳過這本書。這本書不是教你時間管理的技巧,而是讓我們重新思考時間與我們之間的關係,獲得對於時間的新啟發。


內容簡介

人生4千個禮拜》(Four thousand weeks)的作者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是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心理學專欄《這個專欄會改變你的人生》(This Column Will Change Your Life)的專欄作者。他很喜歡研究生產力的技巧,並在專欄上分享給讀者。但是,他發現無論使用哪種時間管理技巧,無論多麼高效地完成工作,總是有更多的事情冒出來,事情永遠不會有結束的一天,我們完全不會從完成的事情獲得喜悅。

即便現代科技發達,幫助我們節省了許多時間,多出的時間可以做其他事情,但我們仍舊覺得時間不夠用。滿滿的電子郵件與冗長的代辦清單,不只感到時間的壓力,也使我們感到焦慮。此外,我們還要得要抵抗網路上令人分心的社群媒體、數位影音。即便各種時間管理、生產力技巧的出現,像是GTD、番茄鐘工作法,讓我們更有效率、更有生產力的運用每天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非但沒有得到滿足與喜悅,反而得到的是更加忙碌、更焦慮、更沒耐心,甚至是感到更空虛。

作者一開始就提到,人生即便我們活到八十歲,我們也只擁有四千多個禮拜而已。人生的終點都是死亡,在這短暫的人生中,我們要如何善用這短短的時間呢?我們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人生4千個禮拜》是對於時間觀的探討,本書的中心思想很簡單:「放棄希望之後,可能帶來力量」。我們需要放輕鬆點,不用試圖掌控一切,不要自己看得太重要,人生就不會那麼痛苦。

我將分享從書中收獲的五個觀點:

1. 接受人生的有限性

自從工業化以來,我們開始追求效率,不斷提高生產力。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Edward T. Hall)談到現代世界的時間,感覺就像是永遠不會停下的輸送帶,我們一送出完成的工作,就會冒出新工作。更有生產力,就是提高運輸帶的運輸速度,當你動作不夠快,無法完成工作,就會感到疲倦與焦躁。

現代人一直追求在高效率運用時間,書中提到「處理完電子郵件」的過程,實際上會帶來更多電子郵件,作者把這個現象稱之為「效率陷阱」。我們不斷要求自己提高效率,不斷逼迫自己,不會使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因為當你快速處理完事情後,只會有更多的工作指派給你,事情永遠不會有忙完的一天。

這聽起來非常悲觀,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我們愈想要掌控時間,將一切掌握在手中,仍擺脫不了不可預測的事件,我們反而會感到更多的壓力、焦慮、空虛與哀號。當我們能夠面對人生的有限性,明白我們絕不可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或別人要你做的每一件事,當你不再試圖與時間奮鬥,知道自己做不到的時候,不再責怪自己,人生就會更有生產力、更充滿意義與喜悅。

這個觀點很重要,點醒了我常犯的錯誤。我總以為自己可以完成每一件想做的事情,我們想要做的事總是遠遠超過我們能夠做的事。實際上,我不可能都一一去追求,終究需要作出艱難的抉擇。作者提醒我們:「錯過並不是問題,錯過反而讓我們的選擇有了意義」。這代表我們願意做某件事,犧牲了其他時間可以來做,最終卻沒做的事情。你投入了時間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書中提到海德格說的一句話:「我們不是得到時間,也不擁有時間,而是我們就是時間。」

我們人生就只有這一世,我們這輩子都是要不斷「選擇」去做那些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將時間投入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為此需要付出自己全部的心力與熱忱,才不會讓我們的選擇失去了意義。

1 人生四千個禮拜 書摘

2. 明智地使用拖延

拖延通常會帶來負面的效果與情緒,但如果我們更加明智地使用拖延應該忽略的瑣事,就能專注於眼前最重要的事。

作者提到一個技巧很實用,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卻忽視的方法,就是「在一天中的第一個小時,先進行你最重要的計畫」。這就像投資理財中,先將一部份的薪水存起來或投資,剩下才是你可以運用的金錢。套用在時間上面,就是先處理你認為真正重要的事物,而不是先處理完要求付出時間的瑣事,剩餘時間才做對你很重要的事情。

我們很常認為時間很多,就先去做其他事情,向是滑手機、追劇,最後才去做重要的事項。結果發現開始做事時,時間完全不夠用。

因此,我們得先處理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拖延其他沒那麼重要的事。

2 人生四千個禮拜 書摘

3. 活在當下

「我們執著於從手中時間提煉出最好的未來價值,無視於現實。事實上,關鍵時刻永遠是現在才對—人生只不過是一連串的現在,最後是死亡。」

我們都汲汲營營於尋求美好的未來,卻無視於此時此刻。當你忙碌地追求理想的未來,終於如願以償地獲得你想要的生活,回首過去的人生,你是否也失去了些什麼呢?

「注意力就是生活:你活著的體驗,就是你付出注意力的每一件事的總和。在你人生的終點回首從前,每一刻抓住你注意力的東西,就是你活過的人生。」

我很喜歡書中的這句話,注意力是我們最珍貴的資源,因為我們注意力所關注的東西,將會成為我們活過的人生。在此同時,注意力也是人人都在搶奪的資源,各種社群、行銷、廣告、影音奪走我們的注意力,奪取稀缺的注意力。你需要選擇將注意力放在當下的哪裡,這會塑造出你的人生。

當然這不是要你完全不放眼未來,只專注於當下。我們所期待的未來,就是由一連串的現在鑄造的。若是我們當下的選擇是錯誤的,現在的你會感到不開心,未來的你可能會感到後悔。

3 人生四千個禮拜 書摘

4. 找回真正的休息

作者提到:避免把所有空閒時間用於個人成長。把休閒時間用於單純享受體驗帶來的樂趣,是唯一不會浪費休閒時間的方法,這才是真正的休息。

為了不被淘汰,為了不落後於他人,為了不斷成長,我們連空閒的時間都不想浪費,全都用在自我成長上,這麼做不但沒有達到休息的目的,反而讓你更容易感到疲倦。

該休息的時候就去休息,好好享受單純的休息帶來的體驗。但現在很多人都以為所謂真正的休息,就是看影集、滑手機、假日睡晚點。這麼做可能只有身體上得到休息,大腦卻沒有休息到。

最高休息法》中,就提供給讓我們大腦獲得真正休息的方法,你可以去接觸非人工的事物,像是森林或是大海;你可以去欣賞美的事物,例如藝術展;你可以投入讓你忘卻時間的興趣。

你不能沒有休息,你需要將時間切成「工作」與「非工作」,好好區分這兩個時間,不要模糊了界限。不要認為休息就是浪費時間,所謂的休息就是去享受空閒時間帶給你的趣味,這才是真正的休息。

5. 耐心就是你的超能力

很多人追求快速、有效率,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

等個紅綠燈時,會感到不耐煩;看個電影,直接看人講解精華,甚至要調成兩倍速觀看;閱讀一本書,看沒幾段文字,就不想繼續看下去;不想現去場點餐與等餐,直接叫外送送到家裡。

不是因為我們沒時間、容易分心,而是我們不願慢下來。

作者提到,當我們開始進行急不了、挑戰性大的工作專案,將不再引發壓力大的情緒,而是擁抱一項令人振奮的選擇;你不急於讀完難懂的小說,需要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我很同意作者的想法,閱讀不是只追求速讀,快速吸收資訊,而是要享受閱讀的過程。最好的閱讀速度,就是能隨意調整閱讀的快慢,該快就快,該慢就慢。耐心,是我們最需要的能力,如此一來,我們才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我們不必尋求能快速解決問題的速效藥,才能認真投入真實的人生,獲得現今時代最重要的超能力:耐心。

讀後感

一本好書就是能帶來我們新的啟發,我認為《人生4千個禮拜》就是其中一本。這本書是一本值得反覆回味的好書,無論你是否贊同作者的觀點,都能從作者透過哲學、心理學等不同角度的探討中,重新思考自己對時間的心態。

當我看到〈滄海一粟療法〉中寫道:「你拿人生來做什麼,其實根本沒那麼重要。你用你有限的時間做什麼,宇宙真的一點都不在乎」。我陷入內心的衝突,到底人生是要追求意義,還是追求人生意義這件事根本就不這麼重要?

作者在這章最後寫道:「珍惜人生數千個禮拜這極其珍貴禮物的方式,並不是下定決心『做了不起的事』。而是你要拒絕把這數千個禮拜,和抽象、要求過高的傑出標準綁在一起,要不然這數千個禮拜永遠只會顯得不足。腳踏實地才是正途,從能夠撼動宇宙、神一般的幻想,回到具體、有限且通常很美好的真實生活體驗。」

我發現自己很常陷入這種困境:不斷追求高標準的人生,想要體驗所有事物,讓我越來越不滿足。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只有當下。不斷瞻前顧後,反而忘記留心於當下最重要的事,最後可能只會剩下空虛而已。很多事是我們利所不及的,做你認為最有意義的事,像是享受閱讀、跟人聊天、與家人聚餐,我認為那就夠了。

我們這一生只是宇宙中漫長時間中,毫不起眼的渺小人生,唯有專注於當下,做好每個艱難的抉擇,使你平凡的人生活出不平凡,這才是真正的「時間管理」方法。

Chris
Chris

Hi! 我是超閱者站長 Chris。
是一位生科人,熱愛閱讀,希望透過分享閱讀心得,化輸入為輸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