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的技術》閱讀筆記:如何閱讀經典名著

人文社科閱讀寫作閱讀筆記

你有讀過哪些經典名著呢?說實話我很少讀名著,以前讀《戰爭與和平》時,讀沒多久就感到無聊,即便我硬著頭皮讀完,還是沒有讀懂,後來這本書從此沉睡在書櫃中。

深讀的技術》作者秋滿吉彥為了製作介紹經典名著的讀書節目,需要不斷廣泛閱讀,究竟他有什麼讀書訣竅呢?他是如何培養閱讀習慣?如何將書中知識淬煉並輸出呢?他又是如何將書內化為自己的人生的養分呢?


內容簡介

深讀的技術》(「名著」の読み方)的作者是日本NHK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知名製作人秋滿吉彥(Akimitsu Yoshihiko)。

作者需要以每個月介紹一本書的速度來製作節目,為此他必須要博覽群書。除了當月作品,還要介紹其相關書籍、導讀書與導讀老師的著作。

看到這,別以為作者從小就嗜讀如命,其實他從小也不喜愛閱讀,究竟有何祕訣,才能夠變成像現今的他一樣,能夠淬鍊經典名著中的智慧,將書的內容進行輸出呢?

以下會與大家分享書中提到的五個部分,分別是「如何培養閱讀的習慣?」、「把書弄髒」、「與書對話」、「委身於書」、「與讀完的書相處」。

如何培養閱讀的習慣?

不習慣閱讀的人要如何培養月的習慣呢?

作者除了提到每日閱讀五分鐘外,還提到兩個我覺得挺有用的訣竅:為書命名、找出書中覺得有趣的部分。

為書命名

作者獲得「為書命名」的靈感,是來自《安妮日記》。這本書中的猶太少女將日記稱作吉蒂,在每篇開頭都以「給親愛的吉蒂」為開頭,讓她養成在不見天日的密室中,持續寫日記的習慣。

作者藉由把《變形記》命名為「卡夫卡君」,將書當成朋友般,與書對話,把閱讀的行為化成日常習慣並持續下去。

作者不把閱讀當成義務,藉由把閱讀「遊戲化」的技巧,能夠以輕鬆的心情,讓閱讀更容易持之以恆。

你不一定要跟作者一樣,「為書命名」不可,只要抱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將閱讀當成一場有趣的遊戲,更容易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

找出書中覺得有趣的部分

作者另一個訣竅是:「不管多小的事情,找出自己覺得有趣、有可能感興趣的部分」。

試著關注書中有趣的小地方,能夠提升閱讀的意願。

許多的閱讀方法,都提到要先看你有興趣書籍或是書中有興趣的段落,這都是為了提高你閱讀的意願。

尤其是面對那些艱澀難懂的書籍,往往會讓人讀了幾段,就萌生怯意。

如果你想要挑戰困難的哲學書,作者就建議從導讀書和入門書開始讀。

藉由導讀書引領入門,能讓你更容易進入狀況,並試著尋覓書中感覺有趣的部分,鼓勵自己「繼續看下去,或許有其他看頭」,就能夠順利閱讀下去。

1 如何培養閱讀的習慣?

把書弄髒

作者如何理解那些名著傳達的寓意呢?

作者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把書弄髒。

當你遇到「 A(重要)、 B(在意)、 Q(不懂)」這三類內容時,在書上直接畫線、圈起來,以及寫字。

許多人應該跟我一樣,對於把書弄髒這件事有所牴觸,但作者認為在書上寫字、畫線、將有助於讀者釐清哪些部份對你來說很重要,在日後重讀時,能夠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會成為獨屬於你的書,在未來成為你的寶貴資產。

作者認為不妨將「把書弄髒」換個角度思考:當成這是「與作者合著一本書」。

這想法我非常喜歡,閱讀就是在與作者交流,也是與自己交流,藉由「把書弄髒」讓你與書有更進一步的連結,將其當成是作者合著一本書。

這方法我認為對於深讀一本書,是非常好的做法。

不過我目前還沒實踐過,原因當然是我心中還是有些牴觸「把書弄髒」這件事,可能等到閱讀艱難的經典名著時,我會來試試此方法,到時候再來分享。

不過,如今這方法不一定要用實體書,也可以選擇電子書來嘗試。

「讀書並非只是單純追逐文字,這些解謎的過程,才是閱讀艱澀書籍的最大醍醐味。」

最後,作者說了上述這句話,我非常有共鳴。

在閱讀的過程中,試著去探索、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寓意,是閱讀的樂趣之一。

2 把書弄髒

與書對話

「與書對話」的方法,就是建立提問。

藉由提問的方式,慢慢找出屬於你的解答。

由於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立場與觀點,即便是同一本書,每個人擁有不同情感經驗,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讀法。這些情感需要透過「提問」與「回答」才能發現。

作者就以《變形記》為例,始於自家照顧長輩的經驗,他把《變形記》當成「照護小說」來讀。有次來他節目的嘉賓,則把《變形記》當成「繭居小說」來讀,將其與自身拒絕上學的經驗做連結。

有時與不同的人交流心得,會獲得不同的觀點,所以不用過於拘泥於自己的讀法,抱持著開放、謙遜的態度,接納不同的觀點,或許能夠獲得新的想法。

3 與書對話

委身於書

「委身於書」是要你丟下技術與方法,打破自己與書之間的牆壁,放下濾鏡,直接與書面對面,並予以接納。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前面教你技巧與方法,現在卻又要你丟下,不是互相矛盾嗎?

有時,你會碰到某些書籍是運用任何方法都無法應付(例如:《聖經》),這時委身於書就是很好的方式。

「讓自己心中的故事動起來,把自己帶入故事裡,就是會直及內心。」

把自己帶入故事中,就是拆除擋在書與自己之間的牆壁,並放下濾鏡去讀,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點。

在閱讀中,品味並欣賞看不懂的樂趣。那些無法消化「異物」,會經由時間慢慢「孵化」為新的啟示。

這有點像是在考試時遇到困難的問題,看完後先跳過,去做些簡單的問題,這時潛意識仍舊會思考困難的問題,回頭解決那問題時,會許就會有靈感了。

那些像是「異物」的內容,在某個人生時刻,就會突然領悟到書中所要告訴你的寓意。

這部份讓我想到《給未來的讀者》中〈為無目的而讀〉章節,很多現在看不出有什麼用的書,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可能會以未知的形式幫助到我們。

將自身委身於書海之中,自由自在的游泳,前往未知的方向冒險,創造屬於自己的冒險故事,這也是閱讀的樂趣啊!

4 委身於書

與讀完的書相處

讀完一本書之後就結束了嗎?

請注意,還未結束。

作者說:讀名著的樂趣和收獲,往往是在讀完以後才能體會。

書中的內容或許會在未來幫助到你,化為你的一部分。

想要把書的內容化為己用,重要的是實踐書中的內容,以及與人分享感想。

以下分享作者提供四個方法中的其中兩個:

1. 將閱讀體驗用於人生之中

作者其中一種「與書相處」的方式是;把閱讀經驗用於人生之中。

將故事的當場人物當成自己,向他們學習工作態度和人生哲學,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和職場上。

當你把故事與自己的人生連結在一起,在某天你遇到困難時,或許會有一本書會成為你人生的支柱。

2.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書架

「編輯書架」是作者誕生節目靈感的方法之一。透過整理架上的書,會偶然發現這本書和那本書,在某個主題上有相似的地方,帶來新的發現。

作者的作法是:

(1)在書架角落留個空間

(2)將自己此時此刻最關注的主題的相關書籍放入這個空間

透過整體書架的方式,書與書之間會激發出新的靈感。

這方法挺有趣的,雖然目前在外租屋,沒有一個書櫃,書都是隨意堆疊起來,或許以後有了書櫃之後,可以試試這方法,期待能誕生什麼新的靈感。

5 如何與讀完的書相處

讀後感

看完這本書,讓我覺得是該找個時間,試把以前沒讀懂的《戰爭與和平》,用這本書的方法,重新來讀過一遍。

書中作者有示範以上提到的技巧來閱讀經典名著,這部分就留給讀者自行閱讀啦。如果你剛好有讀過書中提到的那些經典名著,或許會從作者的角度獲得不同的啟發。

在讀這本書時,有些部分會讓我想到李惠貞的《給未來的讀者》,這兩本書的某些部分能相互呼應。

這本書關於選書的部分,作者就提到:珍惜在圖書館與書店的偶然相遇。這部分可以和《給未來的讀者》中〈和未知相遇〉這一章彼此呼應。因此,我也很推薦讀者去看《給未來的讀者》,兩本書一起看會獲得更多啟發。

作者在後記提到製作這本書的野心是:希望做出一本讓讀者永遠留在手邊的書。

真是非常大的野心,到底值不值得留在讀者身邊呢?

我覺得是值得的。這本書結合作者多年實踐經驗而成的讀書技巧,不妨試著用《深讀的技術》的方法來看一些經典書。這些方法我認為不只適用於經典名著,其他書籍也能使用。

或許有人會問為何要看那些艱澀難懂的經典書籍?

作者在開頭就寫道:

「每一本被稱作經典的著作,皆存有超越時代的普世價值,正因為有許多人認為此書必須傳世,經典才能通過歲月的考驗,被人一讀再讀、歷久不衰。」

人生當中總會有一定要閱讀的經典,而且是值得一讀再讀;隨著自身經歷的增長,每次重讀都會獲得不同的體悟。

深讀的技術》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探討的議題,我相信這本對於不愛閱讀或熱愛閱讀的人,都能帶來一些新的啟發。

你心目中有哪些經典的著作,歡迎跟我分享。

Leave a Comment

聯盟行銷聲明:網站部分連結含有聯盟行銷連結,當你透過連結購買產品,我可能會收到少量佣金以維持網站運作,請您放心,這不影響你購買該商品的金額。

@2023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超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