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思維》閱讀筆記(四):學習面向的五個複利觀點

許多人學習只是沒用對方法,若能找到對的學習方法,那麼學習的效率就會成指數增長。在《複利思維》中學習複利的部分,作者提供了幫助我們建立學習體系的方法,以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但我認為每個人學習的情況都不同,書中提到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我們要多嘗試不同的學習方式,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法。

最近討論度很高的《卡片盒筆記法》,雖然大家都大力讚揚,但真得適合每一個人嗎?每個人都會有各自偏好的筆記方式,我認為不需要強求於一定要使用卡片盒筆記法,但若是你還沒建立起自身的筆記系統,我認為《卡片盒筆記法》提到的原則很適合幫助你建立起筆記系統,建立出你的知識體系。網路上也有很多人分享《卡片盒筆記法》實踐方式,我認為多參考其他人,有助於建構你自己的筆記系統。

以下就針對學習方面的五個複利觀點進行分享:

知識樹

在我讀論文時,就常常發現這一整篇的論文看完跟沒看一樣,不能理解這整篇論文的內容。發生這種情況,大多是我並不具備足夠的背景知識(background knowledge),以閱讀理解該篇論文所闡述的結果與討論。當我將該篇論文的背景知識建構起來後,我發現整篇讀起來就輕鬆許多,能夠理解整篇論文的思考邏輯,為何需要做此實驗?為何數據要如此解讀?為何這個新發現如此重要?

作者提到由英國培根提出的「知識樹」(knowledge tree)方式,是一種能幫助我們釐清相關知識的相互關聯與連結,掌握每個知識之間的關係。那麼該如何建立知識樹呢?學習就是要歸納與演繹,可分成靜態與動態:

靜態學習:學習方法論背後的邏輯思維,讓自己知道整體邏輯如何(知識點之間的關係與連結),提高自身認知。我們可以透過課程學習別人的見解後,要將內容吸收提煉,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動態學習:動態學習就是要實際實踐,也就是刻意練習。許多方法都需要實際去應用,才能夠轉化為自己的。

我們為何學習完一門課程的知識理論後(靜態),經過一段時間,就幾乎什麼都沒什麼印象了。這是因為你腦中的知識理論增加了,但該知識理論依舊是屬於別人的,你沒有經過實踐(動態)來吸收課程的核心內容,最終這些知識理論還是別人的,你什麼也沒有學習到。因此,我們動靜學習要相互結合使用,才能將所學轉化為自己的。

現今我們接收資訊與知識的數量遠非以往,我們要懂得篩選與分類,從混亂無序的知識海中挖掘出核心的知識,並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從碎片化的知識點互相連結成枝幹,多個枝幹將會成為一顆知識樹。

知識樹

大腦演算法

大腦就如同作業系統,大腦每天都在接收各種外界資訊,經過處理與解讀後,轉變成輸出,回饋給我們,形成我們的自我認知。

如何增強大腦的作業系統,作者提供三個步驟:

  1. 訓練大腦不斷接觸困難的事情
    • 透過刻意練習,讓大腦不斷接受刺激。為何我們現在一看到長篇文章就看不下去呢?就是因為我們已經長期習慣速食知識,沒有訓練大腦接觸長篇文章,用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說的角度來講,就是越常使用就會越發達,不用則退化。
  2. 設計思考模式
    • 對事物多問幾個為什麼,挖掘事物背後的本質,建立起新的認知。
  3. 改善大腦運作效能
    • 從新知識當中,提煉出對腦最有幫助的知識,將其運用到別的地方,接觸到更多的知識,進行新舊知識轉換,優化大腦處理的效能。
大腦演算法

碎形創新

我覺得這邊提到的碎形創新就比較難以理解,似乎沒有解釋得很清楚(原本碎形理論就有點抽象,不太好理解),書中其實有些觀點的前後邏輯不太通順,所以這觀點是根據我的理解來詮釋,不知道是否跟作者想要表達的有落差。作者提到碎形理論有兩個重點:「自相似」和「反覆運算生成」。從企業產品研發創新的角度來看,就是先保有原來的產品,將其打穩該產品在市場的地位,基於該產品的特點(自相似)持續調整產品(反覆運算生成),演變出新產品。這讓我想到《樂高LEGO》的發展過程,曾經經歷到幾次困難,迷失的自有品牌的方向,最終回歸到「組合體驗」,專注於積木的開發與製造。繼續從「組合體驗」的價值上,不斷調整產品開發的方向,經過反覆嘗試後,開發出現今的樂高建築系列、樂高星際大戰、樂高超級瑪利歐、樂高Ideas系列、樂高城市系列等等暢銷商品。

講到這看回這裡的主題面向不是學習嗎?碎形又跟學習有什麼關係?作者從碎形的角度來看學習,一天就是一年的縮影,有著相似性。換句話說,你每天所做的事情,所獲得的收穫,就是一年之中的碎形。我們應當認真過好每一天,就會獲得更好的一年。

碎形創新

T 型思維

我們一生當中到底要具備什麼樣的專業技能與能力,建立起什麼樣的知識體系,在不斷變遷的時代中,我們才不會被淘汰?作者提到的T 型思維是要我們先擁有核心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尤其是職場上的新鮮人),然後要培養具有廣闊的見聞與經歷,才能有不同的視野與格局,能夠處理不同的情況。T型思維使你在現有的軌道上有核心的方法論,在其他軌道上有其他方法論填補,能夠快速適應行業的發展與變化。在當今資訊能夠方便取得的時代,唯一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法則就是「趁早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T 型思維中,最難的其實不是建立知識體系,而是長期堅持與輸出

T型思維

復盤思維

「復盤」在圍棋的術語當中,是指下完棋局後,將下棋過程重現於棋盤上,分析哪步棋下得好,哪步下得不好、哪些地方有更好的下法。復盤也可以套用在我們的自我省思上。復盤的好處是能不斷校正自身選擇的路線,根據目標不斷校正自己朝向的方向是否正確,若有偏差,能夠及時調整。復盤的持續性、頻率、深度與個人心態。若是毫無決心、偶一為之、草草了事,那麼你的復盤不會讓你認知提高,你也就不會有所成長。

作者提供了用科學方法建立復盤模型:

  1. 結果對照
    • 設定的結果與實際結果互相對照,了解差距。
    • 目標要明確清晰
  2. 全過程再現
    • 整個過程的開始到結束是經歷什麼樣的階段?
    • 過程中每個階段發生了什麼?
    • 在過程中是如何去處理?
  3. 得失分析
    • 分析哪些地方做得好、做得不好,具體列出得失的詳細原因。
  4. 規律總結
    • 認知的提升:針對思考與解決問題有什麼感悟。
    • 實踐:遇到相似事件,能夠更好的應對。
  5. 制訂計劃
    • 這是復盤中最重要的一步,復盤後若沒有計畫,就如何在黑暗中摸黑前進,沒有燈的指引,無法按照計畫穩步前進,也不會得到能夠預測與掌握的結果。
復盤思維
Chris
Chris

Hi! 我是超閱者站長 Chris。
是一位生科人,熱愛閱讀,希望透過分享閱讀心得,化輸入為輸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