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領導》讀後感:成為創造人才的乘數者

之前讀過作者的《影響力習慣》是提出團隊中影響力成員的五種影響力習慣,培養這五個習慣能讓你在團隊中提高影響力;而這本《影響力領導》則是研究乘數型領導者擁有的五大原則,讓領導者能夠放大團隊成員的聰明與能力,推動組織的進步與創新。這本書展現出何謂善用群體智慧的乘數者,看完後將會改變你對領導的看法。


《影響力領導》內容簡介

影響力領導》(Multipliers, Revised and Updated)的作者是世界著名的領導力思想家莉茲.懷斯曼(Liz Wiseman),她是懷斯曼集團(Wiseman Group)的執行長,該公司致力於研究領導力與發展。

作者長期探討這個問題:什麼是才智乘數者與才智減數者之間的少數關鍵差異?他們對組織有何影響?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作者和她的研究團隊研究了 150 名以上的各國高階主管,針對他們的領導做法進行訪談與評估,再透過對他們的團隊成員進行訪談,最後辨明出減數者與乘數者之間不同的五項原則,分別是:人才磁鐵、解放者、挑戰者、辯論製造者與投資者。

這本書分享許多生動的案例,深入探討乘數者與減數者的領導作風,並加以說明乘數者的重要影響力。若一個組織擁有乘數型領導者,他們將能夠善用組織中既有的資源,並吸引與培養人才,使組織面對複雜的問題,能夠集結群體的智慧,找出解決方案,推動改革與創新。

書中不只告訴你為何乘數者很重要,還教導你如何成為乘數型領導人。

以下會分享我從這本書獲得的收穫。

乘數者 vs 減數者

「你的知識有多豐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少管道可以獲取他人的知識。重點不是你的團隊成員有多少智慧,而是你可以汲取與運用多少他們的智慧。」

乘數者是天才製造者,他們能讓周遭的人更聰明、更有能力。乘數者不會只專注在自己的才智上,而是會汲取及發展他人的才智。

乘數者會假設「人們是聰明的,可以想通問題。」他們會挖掘並拓展團隊成員的能力,營造出一個能解放大家想法的環境,讓成員大展身手。他們信任成員們能夠解決困難的挑戰,並在過程中不斷成長,同時給予空間與支持讓成員們能夠完成挑戰。

相反地,減數者會自恃自身的才智,往往會壓抑他人的才智,耗損組織成員的才智與能力。他們如同黑洞般,會不斷吸收周遭人的光與能量,扼殺周圍的人。

減數型領導人大多認為「沒有我,他們永遠搞不定這件事。」如同一位帝國獨裁者,不相信他人的才智會隨時間與環境改變,時常在工作上營造出充滿壓抑的環境,抑制他人的想法與能力。他們時常認為自己的知識夠豐富,足以獨自做出決策,並時常介入或接手他人的事務。

以上是乘數者與減數者之間的差別,如果你是領導者,你是偏向乘數者還是減數者呢?若你是某團隊的成員,你認為你團隊的領導人是偏乘數者還是減數者呢?

接下來我會介紹,書中提到乘數者的五大原則。

《影響力領導》

乘數思維的五大原則

這邊只會簡單介紹五項原則的內容,並不會提到如何實踐或成為乘數者的方法。

1. 人才磁鐵

乘數者是人才磁鐵,他們會吸引人才, 並讓他們得能力充分發揮。相反地,減數者像個帝國創建者,自己掌控所有資源後,卻浪費資源,不好好利用人才。

書中提到作者以前在參與跨職能會議,遇到問題混亂不明的情況時,她經常被要求起身主持會議。這明明不是她的工作,為何她要負責呢?經由她的同事解釋:「因為妳可以非常簡單地列出問題,融會貫通別人所說的話,提出行動方針。」她理解到這是一種天賦,在她眼眼裡這件事如同呼吸一般自然,但在別人眼中卻會覺得這很困難。

人才磁鐵不只是到處尋找人才,還能夠挖掘出人們擁有卻沒被發覺的才能,並讓人們有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

這使得人才磁鐵能夠製造出不斷吸引人才的循環。在人才磁鐵的領導下,人們的天賦被發掘後充分利用。隨後,這些人才因工作獲得名聲與認同,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讓人才不斷流入,填補往外成長的人才空缺。

3 人才磁鐵

2. 解放者

乘數者像個解放者,會營造可以發展最佳想法的工作環境,讓人感到舒適又有安全感,使得每個人都有大展身手的空間。相比之下,減數者像個暴君,會營造出充滿壓力的環境,不斷提出批判,使得人們害怕批評,壓抑了人們的想法。

解放者允許人們犯錯,但必須從錯誤中學習。書中提到微軟教育事業總經理魯茲.錫伯,他剛擔任這職務的時候,該部門尚未達到營運目標,需盡快達成預定進度。在這充滿壓力的環境下,他反而創造出一個壓力與學習並重的環境。

魯茲沒有逃避業績壓力,但他允許人們承擔風險與犯錯。他透過處理自身錯誤與他人錯誤,成功營造出快速犯錯與學習的環境。他不會隱瞞自己的錯誤,也不推卸責任。他會公開談論他的錯誤與學到的教訓,這等於是允許他人放心地犯錯、失敗,並從中學習。

解放者透過創造一個能夠思考、學習、犯錯與修復的快速循環,讓人們能夠盡情發揮他們的想法,進而能夠從中得到最佳的想法。這種反覆快速嘗試的關鍵在於製造一個環境,讓人能夠接受風險與從錯誤中學習。

3 解放者

3. 挑戰者

乘數者像個挑戰者,會不斷散播機會,設下可以激發人們熱忱的挑戰,引出人們的信念。減數者則像個萬事通,為炫耀才智而發號施令。

健寶園(Gymboree)的執行長麥特.麥考利(Matt McCauley),在他剛接任負責人時,遇到一些業務不振的挑戰。然而,他不僅看到增加銷售與淨利的機會,還向管理團隊解釋銷售與淨利可以成長的理由,並提出「不可能的任務」——淨利從當時每股 0.69 美元提升到每股 1 美元。接著他向每位團隊成員問這個問題:「你的不可能任務會是什麼?」

後來他們達到「不可能的任務」的目標後,還設定更高的標準。隔年他們又實現不可能的任務,之後連幾年業績都不斷成長。

當領導人做為挑戰者時,他們會少給點指示,多問問題,激發組織的好奇心,去挑戰那些超越自己「已知該怎麼做的事」。因此,組織會努力去學習與深入了解挑戰,並集中所有精力去迎接挑戰。

4 挑戰者

4. 辯論製造者

乘數者是個辯論製造者,善於製造辯論的空間,使得決策得以健全地推動。減數者則是決策製造者,看似有效做出決策,卻忽視辯論的過程,導致人們不明白決策的根據,讓人不想去執行。

前面提到的微軟總經理魯茲.錫伯,常使用辯論製造者的思維與實踐方法來推動部門的決策。他首先先設定了議題框架:「我們是否應該進入學術市場?」「成功的條件是什麼?」接著,他放手讓團隊進行自由的辯論。為了更進一步激起辯論,他還會要求團隊成員轉換立場來討論,引起新的火花。

藉由不同的觀點,團隊成員互相挑戰彼此的假設,還有自己的假設。最後,他們團隊決定進入學術市場,成功拓展市場,並達到既定業績。

乘數型領導人不會擅自做出決策,而是會在決策前進行辯論,以獲得更多、更廣的想法,之後再健全地推動決策,讓團隊成員能夠理解並好好執行。

5 辯論製造者

5. 投資者

乘數者扮演投資者的角色,給予成員所需要的資源,讓與人們完全自主權與完全責任。相反地,減數者是微管理者,任何枝微末節的事情都要直接管理,以達到績效。

乘數者如何建立一個組織,在沒有領導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也能聰明行動、締造成果?

乘數者會先設定所有權,讓他人知道誰需負責任以及他們背負的期待。他們提供教授與指導,並投入成功與獨立所必須的資源。他們雖然會親自參與,但還是會在做完提供建議與洞見後,「交回白板筆」,讓人們履行責任,創造超越預期的佳績。

乘數者之所以會把專案所有權交付給他人,是因為他們相信「人們是聰明的、會想明白的。」透過投資他人,乘數者能夠不斷培養出人才的獨立性。即便組織沒有乘數者的直接參與,也能夠維持運作,創造績效。

如果你想要乘數者,書中有提供你實踐的方法。但是,你不需要在五項原則都表現得很出色,不需精通每一項技巧。

作者研究發現,乘數者未必在五項原則上都很強,大部分乘數者只擅長其中三項,少數人才擅長四項或五項全能。想要成為乘數者的人只要兩到三項很強就足夠,其他項目則是處於中間或可接受的地帶就足矣。

6 投資者

少做一些,多一些挑戰

除了自恃聰明的領導者是減數者外,更令人意外的是,作者提到在職場上發生的貶損大多數是意外的減數者(Accidental Diminisher)所造成的。儘管他們的意圖是好的,源自於教導或幫忙,然而,有時會損害他人的創意,甚至導致人們退卻。

書中舉了滿多例子是意外的減數者,像是點子王、拯救者、快速回應者、樂觀者、保護者、完美主義者等等。不過,有符合這些傾向的人並不一定是減數者,只是造成貶損影響的可能性會較高而已,而且通常你完全不會發覺到。

想要知道是否造成貶損影響,作者提到其中一種方法是,紀錄自己的想法,再來尋找他人做回饋,才能提高自我意識並調整自己的做法。

最後作者提到,想要成為乘數者,代表我們要:「少做一些,才能成就多一些。」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反直覺的。我們很常會有一股衝動,想要站出來控制一切,因而變得傾向於減數者。實際上,我們應該少說話,少回應,少說服,少去拯救那些需要自己奮鬥學習的人。

想要成為乘數者,我們應了解到有時好的意圖可能會造成貶損影響。藉由學會「少做一些,多一些挑戰。」我們能夠避免成為意外的減數者,並轉而成為乘數者。

小結

影響力領導》重新詮釋我們對於領導的看法,領導人不是以自身才智做為武器,帶領團隊創造高績效,而是以才智做為工具,透過自身才智拓展身邊成員的智慧與能力,讓他們獲得成長。當成員都獲得成長,就能依靠群體智慧解決那些艱難的問題。

這讓我想到近期讀到《知識的假象》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人並非完全能夠獨立思考,更多依靠的是人類的知識共同體,和群體一起協作、發揮各自所長。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需要通力合作來解決,已經不能靠個人的聰明就能獨立完成。我們絕不能認為自己像是個萬事通般,什麼都懂、什麼都能解決。許多偉大的突破,其背後都是許多人員的努力與付出,得以創造的成就。我們得依靠人類這個知識共同體來分工合作,才能推動人類的進步。

當領導人率領團隊面對挑戰,決不可能依靠自己一人就能找到最佳的想法與執行方案,還得依靠每個成員的智慧才能解決問題。因此,乘數型領導人能夠透過放大周圍人的才智,透過群體智慧來解決各種複雜問題。

影響力領導》這本書很適合每位在組織、公司中擔任領導的人來閱讀。若你只是公司的小員工,你遇到的上司是減數者,書中有教導你如何應對減數者的方法,降低減數者對你造成的影響。

Chris
Chris

Hi! 我是超閱者站長 Chris。
是一位生科人,熱愛閱讀,希望透過分享閱讀心得,化輸入為輸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