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生活忙碌、時間太少、選擇太多,但我們做的決定往往不太明智。如果我們善用「推力」,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有利的選擇。例如:在自助餐廳中調整食物的排序,將健康的食物排在容易看到、拿取的位置,就能讓人增加攝取健康食物的量。看似不重要的小細節,也能對人們的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
《推力》的兩位作者分別是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以及法律學者凱斯.桑思坦(Cass R. Sunstein)。書中介紹「推力」(Nudge)的觀念,並主張「自由家長制」(Libertarian paternalism)。「自由家長制」指的是在不傷害到別人的前提下,每人都能自由地做出選擇加入或退出,並能夠過鼓勵與誘因引導人們做出對自己有利且更好的選擇。
書中就提到有很多研究證實我們人類的選擇充滿瑕疵與偏見,常常做出不好的決定。像是「維持向狀的偏見」,這個偏見讓人們傾向維持現狀或預設選項,即便遇到可能風險很高的事情,也不改變自己的選擇。書中提到個人退休儲蓄、房貸與信用卡、保險、醫療保健、器官捐贈、氣候變遷等議題,作者做出一連串的討論與建議,讓我們了解推力的影響以及如何運用,幫助個人、他人與社會做出更好的決定。
這本書在2008年出版,在當時引起相當熱烈的討論,影響了許多政府與企業,改善他們的決策與政策,但當時的我並沒有讀過該版本。這次2022年推出的終極增訂版,作者增添了新冠疫情、智慧揭露、淤泥等主題,增加新的選擇設計的概念,還有討論氣候變遷的議題也增加許多,整本書有將近50%的全新內容。
以下依據我讀到後覺得有意思的部分進行分享。
目錄
我們何時需要推力?
書中第一部分約略分析了人性的弱點,舉了很多有關偏誤與謬誤的概念,像是經驗法則、樂觀與過度自信、損失趨避、維持現狀的偏見、選擇架構。(這部分我很推薦去看《思考101》)還有探討關於誘惑性、從眾心理、身分認同等,這些因素對於我們選擇的影響,告訴我們面對這些狀況,我們為何需要推力的幫助。
現今的生活已經非常忙碌,這世界又日益複雜,我們面對眾多的選擇時,往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再做選擇,只好採取經驗法則。雖然經驗法則很好用,卻也可能讓人做出錯誤的選擇。
我們到底何時需要推力的幫助,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呢?
面對以下的情況可能會需要推力的幫助:
- 抉擇不太需要專注,讓人容易健忘
- 選擇太過困難
- 面對不太熟悉或少見的情況
- 選擇後無法立即得到反饋
書中還探討一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問題:競爭的自由市場是否能保護消費者不被詐術所害?
業者為了利益,理應提供更好的商品與服務,減少我們因為人性的弱點,做出的錯誤選擇。
然而,遺憾的是,書中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
業者常用健康、愛情和金錢,這三樣讓業者有強大的誘因,利用人們地資訊匱乏、行為偏見來獲利。這讓我們了解到透過人性的弱點,比幫助人避開這些弱點更能賺錢。
因此,面對問題時,妥善設計過的推力有助於我們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
接著,我們提到書中幾項我覺得很有趣的選擇設計工具。
選擇設計的工具
書中提到很多選擇設計的工具,例如:預設選項、預期錯誤、提供反饋、了解「對應」關係、設計複雜的選擇、誘因、何時應暫停、內容篩選、遊戲化等工具。這些選擇設計的工具都有一個重點:假如你要鼓勵人去做某件事,就把它變容易。
以下我會針對內容篩選與遊戲化進行分享。
內容篩選(curation)
網路商店提供消費者眾多的選擇,而傳統實體店面的業者往往無法靠提供更多選擇來與之競爭。兩者要如何並存下去呢?書中的答案是選擇設計。小店面要靠內容篩選,而網路商店要靠良好的導覽工具,讓我們能夠從眾多的選項中找到你要的東西。
內容篩選並不是經營成功事業的單一關鍵。有些成功的獨立書店為夠經營得起來,不只是善於內容篩選,也因為提供很棒的顧客體驗。書中我覺得提到內容篩選的其中一點很重要:「高明的內容篩選不只是排除不好的選項,同時還要引進新奇的選項」。有時走進書店,書店主打某類型的書籍,你會意外發現一些有趣的書籍,又或者是店主推薦你不曾碰觸的書籍類型,如果你肯嘗試閱讀,可能會發現這本書意外地有意思。
選擇多並不是壞事,但若沒有透過選擇設計中內容篩選與導覽工具的組合,反而會引起問題。相反地,透過高明的內容篩選與導覽工具,提供少量選項或很好的選項,便能提供讓人滿意的結果。
遊戲化
遊戲化這個選擇工具的做法,是把這個行為變得「好玩」。
書中提到多數人很喜歡彩券。在台灣新北市環保局推行的一項活動:撿黃金(狗便),換黃金。這活動鼓勵民眾隨地清除狗糞,便可至特定地點兌換抽獎券,獎品是黃金一兩,名副其實地將狗便變黃金。實施這項計畫期間,街道上的狗便減少了。
彩券之外的另個做法是積點換的東西。免費兌換的獎品有時比現今更有吸引力,因為能提供稀有的商品:無罪惡感的享樂。這讓我想到喵喵書評,只要寫5到6篇300字以上的書評,就能兌換一本書,甚至累積足夠的點數,還能兌換電子書閱讀器。這就是利用獎勵方案的絕佳例子,鼓勵人閱讀並撰寫書評,又能提供讀者更多關於書籍的評價。
這小節總結處,作者用有些幽默又帶點諷刺的語氣說:盡量把事情變得好玩,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叫好玩,表示你玩得不夠多。
推力中的淤泥
書中一再強調高明的選擇設計的基本原則,就是簡單為要。想要鼓勵某種行為,就要讓事情變得簡單,也就是提高便利性。
反之,若你要阻止某項行為,就要製造阻礙,讓那行為變得困難。
書中用「淤泥」(sludge)這詞來表示:選擇設設中若有任何阻力存在,導致人們較難改善情況,這種情況就稱作「淤泥」。
而商業上就有許多淤泥,我舉三項書中提到,且你很可能也經歷過的例子。
取消訂閱的陷阱
很多訂閱服務都有提供自動續訂的功能,有些續訂服務是滿合理的,自動續訂能減少淤泥。你想想看,生活中若你沒有主動續約,你每個月都會經歷斷電、斷水、斷網路一次,這種生活你能接受嗎?
然而,當訂閱很簡單,但退訂很困難時,就會產生淤泥。有些機構就是會利用這種不對稱手段去讓客戶繼續訂閱。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
我經歷的經驗是明明已取消自動續訂,卻莫名其妙自動續訂。第一次向客服取消就算了,還發生第二次,最後是篩除信用卡資訊才沒有繼續發生。這種服務讓人很難再次信任該企業。
面對這些取消訂閱的陷阱,作者認為起碼要規定企業揭露取消訂閱的條件,且不准在說明中使用細字,而是正常字體大小。
退費
除了取消訂閱的淤泥,另一種商業上常用的淤泥手法就是郵寄退費:消費者需要寄回原始收據以及收包裝上的覆掃描碼部分(以利辨識產品)。將這些寄出去後,通常要等幾個月後你才會收到郵寄來的支票,你還得記得去兌換,才能成功拿到退費。
不意外地,只有少部分人成功拿到退費。
為何顧客會落入這種陷阱呢?書中提到有個研究標題寫著〈每個人都相信退費〉(Everyone Believes in Redemption),研究發現人們對自己能否跨過所有必要的障礙,抱持不切實際的樂觀。唯有讓其變簡單才能讓人順利退費。
唯一有效讓人成功拿到退費的方法,只有把退費流程變簡單。
但公司是否要採取這個政策,我想大部分都不會吧!
網路淤泥多
網路隱私問題,對於現今網路不離身的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網路上,有些個人資訊是透過cookies蒐集的,它會記錄你使用該瀏覽器的資料,例如瀏覽活動、購物與偏好、地理位置等等。這些資訊會被用來提供個人化的推薦內容。
你若時常瀏覽各種網站,有時會遇到需要該網站會詢問你是否允許cookies。如果你選擇不允許,問題就來了。你可能無法閱讀到你想要讀的文章,且轉跳到其他頁面,或者可能繼續問你為何不允許使用cookies。遇到這種情況,要麼你走完全部流程,要麼你放棄離開網站,不然就是你允許cookies。
淤泥這章節讓我了解到很多日常生活上的選擇阻礙,這也讓我很想閱讀本書其中一名作者凱斯.桑斯坦的《淤泥效應》。
讀後感
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很多例子非常貼近生活,像是一開始提到的荷蘭機場的男廁,在小便斗上刻上黑色蒼蠅,有效減少男士外濺的情形發生。這本書為各種日常問題的新穎見解,很多訴求已在世界上逐漸落實成各種改革政策,正不斷發展與施行當中。
在讀這本書時,很常聯想到生活中有很多高明的選擇設計,正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只是我們習以為常,沒有意識到罷了。
最後第五部分的客訴部門滿有意思的,與那些「批評指教的人」進行對話,提供各種面向的探討,讓我們得以從多方度去思考「推力」的正反意見。
或許推力用在不對的地方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但我們有自由的選擇權,只要你有留意就能避免不好的推力,除非有隱瞞的資訊或讓你行動較為困難,將你推向不好的結果,那就是「淤泥」。所以我更願相信大部分的推力會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迎向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