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問題時,有一套可以依循的原則嗎?有好的原則,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獲得更好的生活。若你沒有擁有一套完善的原則,你可以在《原則:生活和工作》中,從作者的人生原則中,試著尋找適合自己的原則。
目錄
內容簡介
《原則:生活和工作》的作者是瑞.達利歐(Ray Dalio),他是全球最大避險基金公司——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他擁有獨特的生活與工作原則,就連比爾.蓋茲盛都稱讚這本書,他曾從作者得到非常寶貴的指導和忠告,而這些忠告在這本書中都能夠找到。
在我們眼裡,可能是因為他擁有一套好的原則才得以成功,但這些原則並不是一開始就擁有的。他說,他一生中也常犯下許多錯誤,但他懂得「正確地失敗」,也就是說,他能夠從痛苦的失敗中,花時間去反思、記取教訓,才能精煉出自己的生活與工作原則。無論是個人或者是公司,都能參考書中提到的原則來達成目標。
這本書分成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他的「自傳」,講訴他從頭建立起橋水基金的過程,自傳中特別分享的是他失敗的經驗,引領著他制定他的原則。
第二部分是他的「生活原則」,是他人生的價值觀的整合,是全書中我覺得最有共鳴的地方。
第三部分是他的「工作原則」,以生活原則為基礎,應用到公司與組織的所有工作上,這部分你可以挑選對自己有所幫助的部分來閱讀。
如果你想要看這本書,我得告訴你這本書將近有六百頁,建議你可以先跳過自傳部分,除非你想從自傳中萃取出作者的原則與價值。先從生活或工作的原則中,挑選你比較有感的原則來看,內化成自己的人生原則。
以下就分享我比較有感的三個原則:
個人進化五步驟
如果你想要實現目標,做好這五個步驟將會帶領你朝向目標邁進。
1.制定明確的目標
「雖然你幾乎可以擁有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但不能擁有你想要的一切。」
制訂目標要先懂得做選擇,釐清目標的優先順序。
在《少,但是更好》一書中作者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提到,專準主義者會判斷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這件事值得你投入嗎?我們應選擇對你最重要的事情優先執行,而非想要達成所有你想要的一切。 我們應成為「我選擇這麼做」,而不是「我必須這麼做」。有紀律的追求更少,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
2.確認問題,而且不要容忍問題存在
面對問題可能會令人感到不快,想要逃避問題。想要克服這些問題,但你害怕自己缺乏能力來解決,會感到羞愧,可是你不解決這些問題只會讓你更加焦慮。想要克服心理障礙,你要承認弱點,將問題視為一個改善機會。
你在克服問題時,過程中的痛苦是考驗你的「生長痛」,只要你通過考驗,就會得到回報。
3.診斷問題,找出根本原因
發現問題後,不是馬上提出解決方案,而是診斷問題的根本原因。
作者提到近因和根本原因的差別。近因是導致問題的行動,通常是動詞,例如我錯過會議,因為我忘了確認行事曆。根本原因則大多是形容詞,例如,我忘了確認行事曆,是因為我很健忘。
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才能提出治本的解決方案。
4.規劃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
設計問題時,要先從宏觀的角度切入,再補充具體的任務細節與預估的時間。這步驟很重要,關乎到你必須做什麼,才能有效達到目標。千萬不要沒有花時間設計方案,就直接執行。
5.徹底執行
規劃好解決方案,最後就需要去執行。要清楚了解你的任務與目標之間的關聯,若忘記了,要記得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項任務?」不要迷失你的目標。
以上五個步驟,作者最後竟然告訴你,你無法獨立做好所有步驟,這是因為每一步驟都需要不同類型的思維。例如:制訂目標需要善於高層次思考,為目標排出優先次序;確認問題需要洞察力、善於綜合整理與分析的能力;找出根本原因需要邏輯思考能力;規劃方案需要想像力與現實感;執行方案則需要自律與良好的習慣。
正因為一個人無法完全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問題,有時也要徵詢別人的意見。這時你必須要謙虛、抱持開放的態度,從他人身上獲得新的看法與建議,擺脫個人的侷限性。
抱持極度開放的心態
「不要擔心丟臉;要擔心不能達成目標。」
作者說:人們會試圖證明他們很有辦法,即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多數人相信自己「無所不知」、沒有任何弱點。他們堅信自己是正確的,所以看不見其他更好的選項。要知道每個人的認知都有盲點,承認自己「一無所知」,才能尋求改進。
在執行個人進化五步驟時,千萬不要堅信自己是正確的,拒絕向他人請教,這樣會導致你看不到更好的選項。我們應該要擔心能不能「達成目標」,而非害怕丟臉。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只會阻礙自己的成長與成功。
作者說:「你是在尋找最好的答案,不只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最好答案。」一個人即便努力思考也未必能找出最好的答案,但我們可以像他人請益。
從書中的自傳部分,我能感受到作者達利歐總是抱持著開放的態度,他能承認自身的不足,並尋求學習與進步的方法,這也是為何他所帶領的橋水基金能夠不斷成長的原因。
這也讓我想到《逆思維》的作者 Adam Grant 在書中提到,我們要抱持著謙遜與好奇心,去懷疑與思考各種觀點。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敞開心胸去接納各種「不同」的觀點,而非固持己見。
此外,在《我可能錯了》作者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在十七年的森林僧人經歷中,他體悟到: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因為他已體悟到「我們最難放下的念頭,到頭來往往對自己的傷害最大。」這讓他經常抱持謙虛的態度,不會對於某個想法異常執著,也不會以狹隘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記住,抱持開放的心態,承認自己「一無所知」,去接納不同人的建議與觀點。
痛苦加上反省才會等於進步
在成長的過程中,痛苦是無可避免。尤其是在你追求崇高且困難的目標時,你一定會感受到痛苦的訊號。痛苦是成長的必須之物,當你能痛定思痛而不是逃避痛苦,那麼你就能快速學習與進化。作者在此提出一個公式:痛苦 + 反省 = 進步。
這個公式讓我們明白,勇於面對問題、弱點、困境所造成的痛苦,對於你的學習、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只要你肯透過反省吸取教訓,你將會吸收經驗值並不斷「升級」。反思不只讓我們知道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還能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我會透過子彈筆記來紀錄每日發生的事情,並在每週末進行「覆盤」。透過子彈筆記來覆盤的好處是,你不會憑藉著記憶去做反思,要知道記憶是很不靠普的,有時甚至會扭曲你對該事情的看法。有了紀錄可以回顧,就能夠好好反思當時發生了什麼與當時的心態。
總之,面對痛苦時,不要逃避,而是好好注視著痛苦,透過反思好好吸取當下的教訓。進步帶來的感受是美好的,但過程中免不了承受痛苦,只要你好好吸取經驗,最後你會感受到進步的滿足感遠大於過程中的痛苦,讓你成為更理想的人。
讀後感
「成功固然比失敗好,但失敗卻比平庸來得好,因為失敗的經驗至少會為生活帶來新滋味。」
整體來說,《原則:生活和工作》這本書不斷強調要抱持「極度開放的態度」,這點應用到橋水基金中的「極度真實」和「極度透明」方法上,讓議題能夠搬到檯面上,而不會被隱蔽。這兩個方法對橋水基金的「創意擇優」是不可或缺,能讓工作獲得加強或改進,也讓人際間的合作關係更加融洽。
我很佩服作者在人生中列出了如此多的原則,這樣仰賴於他懂得從錯誤中學習,反覆思考後並紀錄下來。他還把決策標準透過演算法的形式輸入到電腦中,用「可信度加權」的方式,將他人的想法進行加權計分,做出最佳決策。可信度加權之決策方式比起以往多數決的決策方式,提高了做決策的品質,造就出橋水基金成功的秘訣:「極度真實」+「極度透明」+「可信度加權」=「創意擇優」的理念。不論是公司、政府都應該好好了解一下「創意擇優」的決策方式,不要讓決策淪落為多數決暴力。
「學習如何做出最好的決定,學習如何鼓起勇氣做出最好的決定。」
最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包持開放的心態與勇氣面對自己的弱點,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書中一開始提到的第一個原則就是:思考並決定(1)你想要什麼?(2)什麼是事實,是正確的?想要根據(2)以達到(1),需要抱持謙卑和開放的心態,你就能想出最好的方法。
如果你缺乏面對自己弱點的勇氣,這裡給看到最後的你,分享作者在書裡提到的五個建議:
- 別逃避「殘酷的現實」,直面「殘酷的現實」。
- 別擔心面子問題,而是要擔心不能達成目標。
- 根據後續和更後續的後果來做決定,不要過度重視直接結果。
- 別讓痛苦阻礙進步。我們應了解如何管理痛苦,才會有進步。
- 壞的結果要勇於自己承擔,不能歸咎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