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閱讀心得:量身打造理想工作的自我實踐指南

你曾這樣認為嗎?人生就是升學畢就業,當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追逐著工作成績、表現、升遷的日子,但不時對工作感到無趣、煩悶,對於這樣的人生感到懷疑,想改變卻又不知從何做起嗎?如果你想要探索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與工作,為自己拓展更多元的選擇,那就一定要閱讀瓦基所著的《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每個人都可以發覺真正的自己,打造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同時獲得成就、獲得財富,讓人生不留遺憾。」— 瓦基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在說什麼?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的作者瓦基,透過5章14步驟分享他打造的夢幻工作、追求自主人生的過程,每一個步驟能看到作者的思考方式與實踐過程,了解他如何將其他書籍學到的知識與理論,透過親身實踐的方式,將自身的經驗轉變為實際可行的策略與方法。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這本書很適合:

  • 想要跳脫「升遷加薪」框架的人
  • 想要打造夢幻工作、自主人生的人
  • 對於未來工作與生活感到迷惘的人

認識自己

第一章非常重要,是認識真正的自己。透過引導型問題,從自身興趣、角色身分與生命歷程中,找出自己擅長又喜歡的事。接著,定義自己的人生,不要被動接受定義,而是不斷思考自己對人生的定義是什麼?

我認為這章是本書的核心,你想要做任何事,打造理想人生,自己的核心價值不可或缺,因為你要不斷行動去達成。作者在書中說:「找到可以讓自己充滿生命力的事情,並動手去做,就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人。」唯有做讓自己充滿活力的事情,才能夠「持續」做,「持續」朝你的目標邁進。

2 認識自己

制定目標

第二章是制定目標,作者認為要「以終為始來規劃人生」,也就是說,要先想像終點,才能規劃路程。作者是透過「十年願景」和「兩年封面故事」來思考自己的理想生活,並圍繞理想生活去執行。

找到目標後,作者透過《一個人的獲利模式》設計自己的商業模式,創造符合自身需求的工作。他時常檢視商業模式圖,並持續進行修改、行動世檢視,並不是一建立就丟著不管,

最後,設定長期、短期與微型目標,讓每個行動都圍繞在最終目標。設定微型目標要讓目標是明確、可被執行的,且是可自我控制的目標。但要如何設定微型目標呢?作者透過盤點找到「角色楷模」,透過逆向工程的方式,找出他們成功的模式,將成功模式拆解成微型目標,持續朝最終目標邁進。

3 制定目標

保持動力

第三章是保持動力的方法,唯有從內在動力出發,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一,自主性(autonomy),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盤,唯有瞻前顧後且把握當下的人,才能主導自己想要行駛的道路。而非顧此失彼又活在當下,迷失在廣闊的天空下。

第二,勝任感(competence),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學習」,持續學習彌補專業與技能的落差。在學習的過程中,勝任感就會自然而然地浮現。你是不是常常想問別人如何學習?作者認為學習要先找到自己認可的價值(動機),而非為學而學。接著設定適合自己且明確的目標,不斷地實踐,從模仿和回饋中持續成長。透過教導別人可以更加深學習的記憶,最後將學習的知識內化,與自己形成連結。

第三,關聯性(relatedness)能激發你持之以恆的動力。若你缺乏關聯性,將很容易失去動力。建立與自己、顧客的連結,才能知曉人生的意義。

4 保持內在動力

回饋與改進

第四章是回饋與改進,在執行目標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優化方法,避免掉入瞎忙一場的窘境。首先,你要克服完美主義。你常覺得自己不夠好,而不敢行動嗎?唯有開始行動,才會有收穫,在行動中不斷改善,才會變得越來越好,而不會發現自己總是原地踏步。

剛開始行動時,要先衝刺在穩定。當你有了起步的動能,克服了最大靜摩擦力(行動的阻礙),你後續的行動就會更為順暢。透過無數個短程衝刺的行動與休息構成的循環組成,將會讓自己自願去做,自然而然地行動,最終變成自律。

設定好目標、開始採取行動後,也要不時地回過頭來檢視自己,持續修正你航行的方向。如同作者所寫的:「人生沒有失敗,只有不斷A/B測試。」作者秉持著將「失敗」轉換成「實驗結果較差」的實驗精神,持續將上一次嘗試的結過,疊代到下一次的嘗試上,如此一來,你能持續前進、持續優化。

讀到這,讓我想到《複利領導》寫的:「不是得到,就是學到。」不要把人生當成非贏即輸的比賽,相信這些過程不是白走的,持續往你的目標前進。

我們要懂得放棄與拒絕,不要過度信奉「堅持到底」的美德。當你明白了取捨,你就是能看清楚目標、筆直前進的人,能夠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捨棄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你將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相信自己

第五章是相信自己,當你來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你會需要選擇與勇氣。作者在抉擇是否要踏出舒適圈前,不是義無反顧,而是保留退路。透過「預設生存」的想法上,不斷嘗試與冒險;而不是在「預設死亡」的想法上,將全部一口氣賭上去。

讀後感

「任何卓越的成果,都來自於不凡的思考、平凡的行動、不甘於平凡的選擇。」— 瓦基

瓦基分享他從科技業到創業過程的實踐模式,讓讀者能夠了解他一路上的思考與方法。這對我來說很有幫助,瓦基把他的成功模式解析給讀者們,能讓我們找出對自己有幫助的內容,了解他創立「閱讀前哨站」與「下一本讀什麼」實際運用到哪些方法,我很佩服瓦基能夠將書本中的內容親身實踐到自己身上。(希望自己能做到~)

不過,瓦基的模式不能完全的套用到我們上,我們可以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並像《逆向工程》中寫的,「不只要模仿,還要加以演變」。唯有將成功的公式增添上自己的獨特新意,才能開創屬於自己的道路。

延伸閱讀 | 《逆向工程》閱讀筆記:透過逆向工程,你我都能獲得致勝公式

在讀著這本書時,前兩個章節都會停下來思考很久,好好沉澱目前對於人生的目標。現在的研發工作是基於熱忱,希望能夠在業界中,能貢獻自己的專業能力。工作之餘經營IG與部落格主要是利己,想要將自己從書中的學到的知識進行整理與輸出,並進行實踐與檢討,如果在這過程中能幫助到其他人就好啦!(如果有回饋當然更好)

至於我目前要不要發展成商業模式,我認為順其自然吧!雖然現在常看到教導自媒體經營祕訣、投資心法、被動收入等等內容,看到別人成功的案例,導致很多人也想投入其中。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先好好認識自己,確認自己的人生目標,在持續的行動過程中,不斷調整與優化,將會越來越明白,我真正需要、重要的是什麼。

我認為:不論你人生目標是什麼,最重要的還是「認識自己的人生與目標」並「持續累積」。如果在行動的過程中,發現你所做的事能夠提供價值,為他人創造價值,再將其變現也不遲。

Chris
Chris

Hi! 我是超閱者站長 Chris。
是一位生科人,熱愛閱讀,希望透過分享閱讀心得,化輸入為輸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