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人類的感覺有哪些呢?我們常說人除了視聽味嗅觸這五感之外,還有第六感。在動畫《聖鬥士星矢》中,甚至出現了凌駕於第六感之上的第七感,感覺非常厲害。但《超級感官》這本書告訴你人類可是有 32 種感覺,是不是突然覺得第六感、第七感太少了。那到底 32 感覺有哪些呢?
目錄
內容簡介
《超級感官》(Super Senses)的作者艾瑪.楊恩(Emma Young)是位科學與健康新聞記者。
作者雖然在書中說人類有 32 種感覺,似乎太誇張了,其實是作者將五感做細分,加上新發現的感覺,才有 32 種。
或許你會問人類是不是不只 32 種感覺,到底人類的感覺確切有多少種呢?這個問題可能還不清楚,因為科學家至今仍未有定論。原因很簡單:哲學家與科學家仍在爭論如何定義一種感官。所以未來你聽到人類有幾種感官的答案可能會有所不同,所以暫時不用糾結在人到底有多少種感官。
這本書介紹了人類的各種感覺,以及這些感覺在行為、決策、情緒、人際關係帶來的影響。書中共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份主要是關於視、聽、味、嗅、觸,這五種傳統感官,其中作者將視覺細分成兩種:桿細胞與錐細胞,以及感受光的變化來調節生理時鐘。味覺分成五種偵測不同化學物質的受器,分別是鹹、甜、苦、酸、甘(鮮味)。觸覺則有三種,分別是壓覺、震動覺、溫柔緩慢移動的接觸(來自於其他人)。
第二部分是介紹新發現的感覺,有以下四大類:
- 本體感覺(肢體位置)
- 前庭感覺(負責方向、導航與平衡的感覺):頭部在三維空間的轉動、垂直運動(搭電梯)和重力、水平運動(坐車)
- 內感受(與生存、情緒有關):心跳、血壓、血中二氧化碳濃度、血中氧氣濃度(血氧濃度)、肺部舒張、腦脊髓液酸鹼值(與吸氣有關)。
- 胃腸道感覺:血漿滲透壓(代表體內的水分含量)、胃部脹滿感、膀胱脹滿感、直腸脹滿感。
第三部分告訴我們感官很少是獨立運作的,而是會彼此交互配合與影響,因此討論了方向感、不同性別的感官差異、感官與情緒之間的關係以及敏感等主題。
以下會分享些一些我覺得有趣的內容。
傳統的五種感官
傳統五種感官中,我只分享視覺、味覺與嗅覺這三種感官。
視覺:每人眼裡的世界都不相同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視覺是最為重要的感覺。能讓我們辨識周遭環境,偵測是否有危險。
眼睛裡有視桿細胞與視錐細胞,前者對光暗變化敏感,負責低光或夜間的視覺;後者負責偵測不同波長的光(紅、綠、藍)。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人的眼睛裡具有黑視蛋白(melanopsin),能桿之光線強弱,並控制每天的晝夜節奏。
為了讓腦部控制生理時鐘的下視丘能夠知道白天的開始與結束,你在早上時要接觸到明亮的光線,而晚上則是要將光線調暗,有助於睡眠安穩。順帶一提,書中提到有研究指出,白天接受充足的光線照射,有助於舒緩午後與傍晚的疲勞感。對於常待在辦公室的人來說,意味著要利用午休時間,出去戶外走走,下午才會比較有精神。
書中關於視覺滿有趣的研究是「文化差異」也會影響人對顏色的感知。
我們常認為每個人看到的顏色都是差不多的,事實上研究發現,一個族群文化的語言會影響我們所見的顏色。因為腦部對感官傳來的訊息,會依據過去的經驗進行最佳化預測。
神經科學家塔汀(Duje Tadin)說過:「人類的視覺,其目的並不是要讓我們看到周遭環境的真實樣貌,而是讓我們看到最有用的樣貌。而最有用和最真實,並不總是相同。」
因此,每個人的眼裡的世界都不相同,大腦會呈現最有用的樣貌給你,而不是呈現最真實的樣貌。許多視覺上的錯覺都是源自於此。
嗅覺:人的嗅覺真的不如狗嗎?
我們常認為人類的嗅覺不如狗,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迷思。人與狗的嗅覺其實是一樣的敏銳,只是對不同種的氣味靈敏度不同。過去認為人類只能偵測出約 1 萬種氣味,但研究發現人類可以偵測超過 1 兆種氣味,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
通常覺得我們嗅覺不佳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太少訓練嗅覺來聞不同的東西,太少經歷不同的氣味,經過訓練我們也能夠擁有敏銳的嗅覺。在日常生活中,有時聞到一種氣味時,可以多多思考那是什麼,加強氣味與文字之間的聯繫,或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
此外,或許你認為嗅覺只存在於鼻子上,但鼻子以外的器官也有嗅覺,很驚人是吧!我讀到時,也覺得很驚訝。
書中提到腎臟也有氣味受體,其中一種氣味受體會影響某種蛋白質作用(書中沒細講,待查尋),這種蛋白質可以調節有多少葡萄糖會再吸收回血液中。
除了腎臟發現氣味受體外,許多研究團隊也在舌頭、皮膚、肺臟、肝臟等各種組織中發現「鼻外」受體,至於這些受體在各個組織中發揮什麼作用,現在仍不清楚。
這些氣味受體存在於人體各個組織中可能扮演什麼重要角色,或許未來會研究會釐清。
總之,這些「鼻外」受體,打破我們以往認為嗅覺受體只位在鼻子上的想法。
味覺:舌頭以外的器官也有味覺!
嗅覺是偵測空氣中的氣味分子,而味覺則是複雜偵測口中的化學分子,兩者共通點是同為化學感覺。
味覺如同嗅覺,打破我們過去的認知,身體中也佈滿著味覺受體。
過去認為味覺是經由舌頭來偵測,但最新研究發現,在食道、胃部和腸道中,有「類味覺細胞」(taste-like cell),因為這些細胞部位聚集在味蕾,也不會產生有意識地味覺感知。
在腸道中的類味覺的甜味受體,是用來辨識糖分,以協助消化食物的激素釋放。這種受體也存在腦部的下視丘上。另外,在下視丘上還發現了鮮味受體,能偵測胺基酸。
在舌頭以外的部分,在腸道與大腦發現的味覺受器,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對於特定食物的渴望,例如:你吃很飽之後,為何還能吃下甜點呢?
或許可以解釋吧。
目前味覺與嗅覺這部分領域,我們仍未清楚地了解,有待科學家們深入研究。
五感之外的感知世界
除了五感之外,我們還有本體感覺、前庭感覺、溫覺、痛覺、腸胃道感覺、內感受。以下就分享本體感覺與腸胃道感覺這兩種感覺。
本體感覺:大腦優先相信視覺訊息,忽略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是對身體部位位置與運動的感知,透過肌梭、肌腱、關節囊等三種受器,讓我們產生本體感覺。舉例來說,剛開始打字時,我們需要盯著鍵盤上的手指的位置,當你打字非常熟練之後,就算閉上眼也能知道手指的位置。
對於多數人來說,幾乎不會意識到或專注於本體感覺,除非肌肉感到緊繃或者負擔了重物。
當本體感覺與看到的感覺不一致時,人類的大腦往往會以視覺訊息為優先,而忽略本體感覺。
最常見的例子除了暈船外,就是「橡膠手錯覺」(Rubber hand illusion)。橡膠手錯覺實驗是用板子遮住受試者的一隻手,將橡膠手放於受試者的前方,當別人用槌子直接敲向你眼前的橡膠手,你會覺得自己的手被敲打,甚至感覺到疼痛。
這就是因為大腦會優先相信視覺,而非本體感覺,使得我們產生這種錯覺。
即便是視覺訊息強過於本體感覺,這兩者也會交互影響。
試試看,當你閉著眼睛時,將手在你眼前揮動,你有看到什麼?
是否感覺到有影子或是黑影從眼前或過去。這是因為本體感覺讓你大腦預期你的手在眼前晃動,讓你感覺「看到」手在揮動的黑影。
作者提到,這種現象可能跟我們在黑暗中看到鬼影有關。可能目擊者看到自己的手在揮動,將其解釋成了鬼影,其實真相是自己的錯覺罷了。
腸胃道感覺:內感受能力越強,內隱學習能力越強
腸胃道感覺作者將其分為四種,分別是:血漿滲透壓(代表體內的水分含量)、胃部脹滿感、膀胱脹滿感、直腸脹滿感。
在這章作者提到身體能夠靠這些內部訊息,讓你在下意識中,靠直覺(gut feeling)而非理性,做出正確決定。
書中提到比較能感知到身體內部狀態的人,往往較擅長內隱學習(對複雜規則知識的無意識習得),而且這與智商無關。
薩塞克斯大學的克里奇利(Hugo Critchley)和葛芬柯(Sarah Garfinkel)就找來股票交易員,因為他們需要快速吸收知識、從複雜的資料中看出模式,並快速進行高風險的決策。
理論上,感知身體內部的能力越強,內隱學習與憑直覺做決策的能力就越強。
他們發現:股票交易員對於心跳的感覺比較敏銳,代表他們對於身體內部狀態感覺比較敏銳,有助於交易成功。同時,藉由內在感受能力,竟可以預測個別交易員能賺多少錢,以及在這行業待多久。
這項實驗中,心跳速率的變化被用來當成內感受能力的指標。因為在受威脅的狀態下,進入腸道中的血液會減少,腎上腺素會使小腸的不自主平滑肌放鬆,使肌肉得伸展受器能夠偵測到這情況。
這項研究指出,腦部在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些改變時,就知道可能發生的狀況,只不過讓你覺得產生的僅僅是「預感」而已。
所以,作者認為那些內感受能力較強的人,若在某件事情猶豫不決時,她建議:「相信你的直覺。」(Trust your gut.)
讀後感
《超級感官》是一部會改變你感知世界方式的作品,它不只是一本科普書,還教導你如何訓練我們的感官,豐富我們的感知世界。
儘管你對於傳統的五感有所了解,這本書提到的故事與研究仍會帶給你新的啟發。你會知道我們的感官也會交互影響我們的情緒、決策與意識。
有時訓練一下你的感官,將會給你帶來不同感知世界,豐富你的生理與心理上的體驗。
雖然《超級感官》內容非常豐富,卻也導致內容廣而不深,沒有深入去探討,因此想要針對每個感官深入研究就得看其他書籍。
整體來說,作者文字淺顯易懂且流暢,推薦給對人類的感官有興趣的人來閱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書籍:
- 《五感之外的世界》閱讀筆記:超出你我感知的另一個世界
- 《我的尋藥人生》閱讀心得:大自然能為新藥開發提供線索
- 《細菌群像》閱讀筆記:地球是個細菌星球
- 《欲望分子多巴胺》閱讀筆記:多巴胺的力量與危險
-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讀後心得:動物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