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大學赤雨騷亂》閱讀心得:混亂至極的帝國大學開學典禮

《帝國大學赤雨騷亂》內容簡介

帝國大學赤雨騷亂》接續《臺北城裡妖魔跋扈》書末殺人鬼 K 發出要在帝國大學開學式上殺人的預告信,人類、神明、妖怪齊聚於帝國大學,各有各的目的,為了抓到殺人鬼 K,卻也讓學校下起一場赤雨。

在這帝國大學的開學式上,三位年輕人的到來,將會帶來最大的變數:知道殺人鬼 K 真實身分,被害人愛新覺羅溥儲的女兒毓峍;有著兩個不同筆名的作家子子子子未壹(另一個筆名叫吳耿);研究神秘隕石—綺羅石—的研究員東方二茗。這場神妖之爭、不明正體的殺人鬼,將在臺北帝國大學這個舞台上演出。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人類篇、神異篇、解篇。從兩個不同的視角來切入這起事件,有種多重角色扮演的感覺,能看到不同視角對於事件的看法,補足各自的觀點。

讀後感

我看完《帝國大學赤雨騷亂》這起騷亂後,心想這根本是神明、妖怪、人類大混戰吧!唯有對不知情的人類來說才是騷亂。

那些進入到帝國大學(現今為台灣大學)的人,每個人都抱著不同的想法,想報仇的人、想緝凶的人、想尋求和平的人、只想戰鬥的人,還有莫名其妙被捲入卻又有所關聯的人。

看似台灣本土神明與日本妖怪的目的都是為了抓殺人鬼 K,即便表面達成和平共識、利益一致,實則暗地裡互相猜忌、心懷鬼胎,使得這場騷動更加混亂。而造成雙方更加混亂的原因,竟然還是由三名人類造成的,卻也帶來推理出殺人鬼 K 的關鍵。

造成帝國大學發生騷亂的原因就是書裡提到的:「動亂的原因,永遠都是不平等。擁有優勢的人,會找理由將優勢合理化,以剝削劣勢者,維持自己的優勢,但處在劣勢的人,就算一時忍著,總有一天也會爆發開來,那就是革命」。本土神明與日本妖怪之間的衝突,起因都是源自於權力上的不平等,就如書中角色所講:「真正煽動我們彼此對決的,是權力結構上的不平等」。

雖然這本書的推理與辯論很有趣,但出場人物太多,在人物的塑造上我覺得很弱,並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感覺,而且這問題是發生在關鍵角色上面,因為對人物不甚了解,會讓人對劇情的轉折感到莫名其妙,尤其是最後人類怎麼和神明打起來啊!

最讓我訝異的是那個自稱和平主義者的神明,還想著派他來做什麼,沒想到他竟然面善心惡,將妖怪方的人給滅了,看到那一幕真是讓我傻眼。消滅掉的妖怪還是三巨頭之一,完全就是要開起全面戰爭吧!這也意味著即便雙方想要追求和平,依舊是不可能的。

原本以為在解篇有推理出殺人鬼 K 的身分後,事情有個結束,但最後的殺人預告的慘案依舊發生了,根本沒人在乎阻止殺人鬼 K 啊!雙方都只顧著在鬥爭。

另外,稍微提一下,我覺得書中滿有趣的部份是,作者用宋學的理或氣來解釋妖怪的誕生,而關於妖怪生成的理論則在《金魅殺人魔術》中有更進一步的說明。

所謂氣之一物,充塞天地之間,但有清有濁,清者上升,成為風雷雨電,濁者下降,成為物質。人之一物,是陰陽媾精而生,最初便起於物質,但妖怪起於無形,只是某種原理或作用—也就是理—將氣團聚起來,等器聚到一定程度,其核心部分便會濁者下降,產生物質特性,成為肉眼可見的妖怪。

後記由新日嵯峨子收尾很有意思,不過很像是在打謎語,我有點不喜歡,有種解釋完跟沒解釋完一樣的感覺,我知道你想退場,而做出這一場任性的演出,但整本書你根本沒有出場啊!不過這也同時帶出新日嵯峨子的正體了。

關於子子子子未壹的身分,雖然從《臺北城裡妖魔跋扈》中就有所推論了,書末證實我的推測,但結果是「怎麼又斷在這裡」的感想,沒給我完整交代,趕快給我出續集啊!不要給我寫個番外篇或其他作品後,就沒有續集啊!

Chris
Chris

Hi! 我是超閱者站長 Chris。
是一位生科人,熱愛閱讀,希望透過分享閱讀心得,化輸入為輸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