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功有約》是史蒂芬.柯維歷久不衰的經典著作。多年前讀過這本書,只不過這次讀的是 30 周年增訂版,每章節多了他兒子西恩.柯維的個人心得與故事。
目錄
必讀經典《與成功有約》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an R. Covey),在領導力、時間管理、個人成長領域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
書中提到的這七大習慣,也可以說是七大原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分別是: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大約四、五年前閱讀這本書時,還只是大學生的我對於書中的有些內容還沒有太多的感觸,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淡忘這七大習慣。如今讀過許多的書籍,再次閱讀這本書後,我發現大部分書籍的核心觀念都離不開這七個習慣,也比過去獲得更多的收穫。
這次複習這本書,讓我重新檢視自己,打算從這七個習慣再次出發,落實這七大習慣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上,朝著今年的目標前進。
以下內容是針對我印象較深的部分來寫,會省略很多細節,建議你親自讀過這本書,會更有收穫!
個人的成功:反求諸己,從依賴走向獨立
作者提到我們對於成功的觀念改變了:「由重視品德轉而強調個人魅力,即成功與否取決於個性、社會形象,以及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圓熟技巧」。
這種觀念誕生出許多技巧,諸如溝通的技巧、發揮影響力方法、如何正向積極思考。雖然它們是成功的要素,但最重要的根本還是從個人的「品德」修養做起。那些技巧雖然能讓你一時順利過關,但對於持久的人際關係,沒有個人品德修養作為基礎,日久總會見人心,無法長久取信於人。
因此,我們應從以下三個習慣做起: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這三個習慣是個人的成功的關鍵,也是培養品格的基礎,同時讓我們從依賴走向獨立。
習慣一:主動積極
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指的是不會把自己的行為歸咎於環境或他人;做有意識的抉擇是根據自己本身的原則或價值觀,而非由外在環境的感覺來做決定。
作者提到法蘭柯(Victor Frankl)的故事,他在二次大戰間被關入納粹集中營,被關在囚禁室中。他體悟到儘管他的自由完全受制於人,但自我意識卻是獨立的,超脫於肉體的束縛之外,能夠自由回應對於外界的刺激對自身的影響程度。
這故事告訴我們主動積極不僅承認了現實,也肯定人有權選擇對現實環境做出積極回應。
另外,作者也提到從一個人著重於關注圈(自己對周遭事物關注的大小,例如:健康、子女、事業、經濟、世界局勢)還是影響圈(個人能掌握且發揮影響力的事物)就能判對一個人態度是否積極。
主動積極者著重於「影響圈」,把心力放在自己可控制的事情上,使得影響圈逐漸擴大;反之,受制於人者則注重於「關注圈」,受環境、他人所限制,為無法改變之事而擔憂,導致只會怪罪於外物,使得影響圈不斷縮小。
總而言之,主動積極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並主動為自身可控制的事情而行動,而非做個受制於人者。
習慣二: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的習慣就是確立自己人生哲學或基本信念。
書中用「蓋棺論定時的評價」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原則:「當親朋好友追述你的生平時,你希望他們怎麼描述你的一生?」時時思考這問題,謹記並奉守自己的人生最終願景,一切是由你個人的期許與價值觀來決定。
多年前,我也從導師身上得知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過於空泛,難以引導我去思考。在舊版的書籍中,並無明確的指引你如何去撰寫個人使命宣言或人生信條。如今增訂版,西恩.柯維有給予撰寫使命宣言的建議,你可以試著用以下問題來思考,寫下你的原則與價值觀:
- 你擅長什麼?
- 你覺得自己該做的事情?
- 如果不受到限制你想要做些什麼?
作者也建議依據不同的角色,一一訂下目標,例如:丈夫、父親、朋友、同事。
重新閱讀這本書時,我就依照這本書的方法大略寫下個人使命宣言,你可能一開始跟我一樣想很多,不知道什麼要寫下來。不用擔心,個人使命宣言不用過於完美,立馬開始寫,日後再修訂。
此外,你可以從你的筆記或語錄,甚至詩詞或歌曲中獲取靈感。我列下來其中一項的使命宣言就是從《複利領導》中獲得的:「不是學到,就是得到」。
另外,你的個人使命宣言可以隨時修訂,根據人生不同階段做修正,使之更符合實際狀況。
擁有「以終為始」的習慣讓你擁有指引的燈塔,不會迷失方向。
習慣三:要事第一
「主動積極」讓你擁有正確的態度,「以終為始」是確認你的人生願景,「要事第一」則是讓你實踐人生目標。
「要事第一」的習慣是關於時間管理的問題。作者認為關鍵不在於時間管理,而是「個人管理」。個人管理不是注重時間與事務的安排,而是著重於有價值、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重要事務上。
時間管理矩陣根據重要性與緊急程度分成四類:
一、重要且緊急
一般人常專注於這類重要且迫在眉睫的任務。如:逐漸迫近的交稿期限。
二、重要但不緊急
有價值的任務,但因不急迫,反而先忽略不理。如:寫下個人使命宣言、規劃長期目標。
三、不重要但緊急
沒重要的任務卻很急迫要先處理。如:不相干的會議、不重要的緊急電話。
四、不重要且不緊急
無意義且不急迫的瑣事。如:上網、玩遊戲。
真正具有效能的人,會專注於第二類任務(重要但不緊急)。作者建議先問自己:有哪些事會對個人的生活產生重大正面的影響,但沒有行動?
「要事第一」是我今年著重要實踐的習慣,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在閱讀與寫作輸出上,能夠達到產出與產能的平衡。讓自己能夠更從容做事,提高效能與生活平衡,不再被事務追著跑。
眾人的成功:從獨立走向互賴
習慣四到六是: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這三個習慣關乎到眾人的成功,引領我們從獨立走向互賴。
習慣四:雙贏思維
將人生總想成是競爭的環境,人生將會是零和遊戲。作者認為人生不該是零和遊戲,「利己利人」是人際關係互動雙贏的基礎,這邊所謂的「贏」是與內在核心價值取得和諧,也就是要擁有正確的品格。
其中又有三大品格尤為重要:
1.真誠正直
若無法做到對自己與他人的承諾,堅持使命,那麼承諾就會毫無意義,對人沒有誠信,就談不上利人。因此,我們應培養誠信的基石。
2.成熟
成熟亦即勇氣與關懷兼備而不偏廢。這指的是我們要有足夠的勇氣表達己見,又能顧及他人的感受與想法。這品格讓人懂得傾聽、同理他人,也擁有挺身而出的勇氣。
3.富足心態
富足心態源自於你充實的個人價值觀、成就與滿足,願意與人分享,不將人生當成零和遊戲。
雙贏不是人際技巧,而是做人處事的整體思維,以誠實正直、成熟及富足心態為基礎,發展出高度信任的關係。
習慣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是為了與他人更容易溝通。我們常以自己的價值、觀點與經驗去評判、說服他人,殊不知這行為反而沒有達到有效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的目的。
想要有良好的溝通,要做到「傾聽」。
書中提到「傾聽」的五種層次:最低的是聽而不聞;其次是敷衍回應,心不在焉;第三是選擇性地聽自己想聽的;第四是專注聆聽,但是否真的了解對方的意思,值得釐清;最高層次的傾聽是「同理心式的傾聽」,到了這層次是為了瞭解對方,而非為了做出回應,也就是透過言談了解一個人的觀念、感受與內在世界。
我想「傾聽」說得容易,實際要做到很困難。我們很常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很難去傾聽他人的想法、觀點。而且要去傾聽必須是出自於真心,若非出自於真心,別人容易察覺到,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你是抱持真誠的態度去傾聽。
關於傾聽的技巧,可以去看《如何讓人改變想法》,這本書告訴你想要說服別人,就是要先傾聽別人的想法。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是前面兩種習慣的體現,握有擁有雙贏的思維與同理心的溝通技巧,才能達到統合綜效的最高境界。其概念源自於自然界現象:「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簡單來說就是,眾人之力遠大於個體之力。
統合綜效精隨在於尊重差異,截長補短。要能敞開胸懷,廣納各種歧異的意見,誕生出集體的創新。
當初看到這個習慣覺得非常複雜,涉及層面非常廣,毫無頭緒要如何達到此境界,反而是快速瀏覽而過。
這次增訂本中西恩.柯維就提供簡單的五步驟:
- 確定所面對的問題或機會
- 想辦法了解別人的看法
- 設法讓他人理解你的想法
- 集體腦力激盪
- 找出最佳解決之道
這三個習慣的成功,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都源自於人際關係中的「信任」。沒有信任,就無法接納彼此相左的想法,達到最終統合綜效的效果。
不斷更新自己
最後是全部習慣有所關聯的:不斷更新。這是讓所有習慣持續獲得良好運作的關鍵。
習慣七:不斷更新
作者提到從生理、靈性、心智與社會四個面向來不斷更新:
1.生理
生理層面就是要維持健康。可以從適當運動、補充營養食物、充分的睡眠等方向著手進行。
唯有健康的生理狀態,才能以完好的狀態應付日常的事務。
2.靈性
靈性代表著價值體系,也就是人生的目標,與以終為始的習慣密切相關。
這也是作者在本書一直強調個人使命宣言的重要性,沒有個人的原則,人生就如同失去燈塔的指引,會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
3.心智
心智指的是自我學習。像是閱讀、寫作、進修等都是增進自己的方法,這也是我們終生應力行的事。
4.社會情感
社會情感就是歷練待人處事之道。從日常人際互動中練習即可。
讀後感
這本書是我計畫中必需重讀的書籍,時隔多年再次閱讀仍獲得許多收穫。尤其是在閱讀過眾多書籍後,會發現《逆思維》提到的傾聽(知彼解己),《給予》中提到要當利己利人的給予者(雙贏思維),《唐鳳的破框思考力》中共享、共好、共創的理念(雙贏思維),《內在原力》七種心態中的常保出心(以終為始)。這幾本書中提到的概念都離不開作者提到的七大習慣。
這本書不只能用在領導管理的領域上,也能用在日常生活、家庭、人際關係等領域上。之前讀的時候,比較著重於七大習慣要如何實踐,反而沒有太過注意書中一直提到的「原則」與「品德」。這兩項才是歷久不衰的根基,就如同序言的詹姆.柯林斯所說,這本書強調「建立品德」,而非「獲致成功」。
此外,這次閱讀發現舊版的 paradigm 翻譯成「典範」,新版的翻成「思維」, 變得比較讓人容易理解。
「我們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盡頭,就是重回起點,並對起點有初次認識般的了解。」——詩人艾略特 (T.S. Eliot)
這本書也讓我重新回到起點,再次思考我經營超閱者的目標。我想透過閱讀寫作,不只讓自己獲得成長,讓他人也能從中有所收穫。還有一個目標是今年想要達成,就是分享更多科普書籍,希望結合我的所學,分享更多的科普知識給大家。
《與成功有約》很適合不斷複習,重新檢視自己的目標。希望大家也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朝著目標不斷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