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擦計畫》這本書除了在講人類心智為何會做出各種「決策偏誤」,還記載了兩位偉大的心理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從他們的相遇到合作,探討人類心智祕密的故事,解開人們心智為何會犯錯,導致誤判的原因。
兩位個性迥異的天才,是如何建立起這段友誼的呢?
目錄
內容簡介
《橡皮擦計畫》(The Undoing Project)的作者是暢銷作家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他非常擅於說故事。雖然我沒看過他的知名著作《魔球》,但在這本書中,他把特沃斯基和康納曼兩人的故事寫得非常精彩且富有情感。
本書的心理學知識會跟《快思慢想》有關,即便你沒有讀過也沒關係,作者在說故事中,毫無違和地融入了各種理論解釋,完全讓人不會感到混亂與突兀。他不只讓讀者了解相關理論背後誕生的故事,就算你不懂心理學,透過作者深入淺出的解釋,耗費點心力,也能看懂這些理論。
雖然書裡面出現的人物超多,很難記住所有人的名字,但從他們的角度來闡述對兩位的看法,反而使兩人的形象更加具體,為故事增添更多趣味性,也揭露了許多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
以下分享一些書中的內容:
為何在 NBA 選秀會上總會錯過優秀的球員?
在第一章,作者先以球類運動做開頭,但這次不是棒球,而是籃球。
在 NBA 選秀會上,球探們常以為選中了優秀的球員,但事後往往證明他們的眼光錯了。球探們可能因為偏誤,就錯過了多少個林書豪?想當初這位知名台裔美籍球員林書豪在 NBA 上落選,即便後來與球隊簽約後,仍多次遭到球隊釋出,直到加入了尼克隊有了傑出的表現,才受到世界的注目,引發了 Linsanity(林來瘋)的熱潮。
為何許多球隊會錯過像林書豪一樣這麼優秀的球員呢?
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默瑞提到:「當初模型建議他們,在選秀會的第十五順位選他。」但這個建議跟球探的觀察有落差,最終沒有選他。過了一年後,他們開始測量球員前兩步的速度,發現林書豪是所有球員中速度最快、最為靈活的。這意味著他們的看法,影響了最後的決策。
因此,有了數據與模型,真的就能幫你預測好一切嗎?
默瑞說:「每年我們都在討論,模型中有哪些指標要拿掉、哪些該加入,但每一年都讓人越來越沮喪。」這表示模型仍就有侷限性,雖然幫助我們排除了一些主觀偏見的因素,但仍需要加入人為的判斷,以做出最終的決策。
在決策中,人類心智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然而,人類的心智往往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我們可能因為確認偏誤、損失趨避、定錨效應等等,各種會干擾我們的因素,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我們得找出人為判斷的優缺點。
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深入了解人類心智運作的方式,讓我們得以意識到,若不加以檢視自己所做的判斷,我們可能做出決策偏誤。
有關人類心智運作方式的解答,就在兩位以色列心理學家的故事裡。
當天才相遇時,綻放的光芒
作者一開始,先讓你分別認識康納曼與特沃斯基的生活背景,是正值戰爭時期的以色列。再來描述到兩人在大學在課堂上相遇,開啟了兩人的合作,並為心理學帶來重大的改變。接著來到兩人後續的研究發展,一步步將情緒堆疊起來,引起讀者共鳴。
書中提到兩人的個性鮮明且不同,康納曼是大屠殺倖存的流亡者,常常自我懷疑,認為錯的總是自己;特沃斯基則是以色列人在地人,絕頂聰明,極度自負,認為自己總是對的。康納曼個性內向,不喜歡參加任何派對;特沃斯基個性外向,喜歡人多熱鬧的場合。
康納曼個性悲觀;特沃斯基不僅樂觀,還認為悲觀是愚蠢的行為。他曾說過:「悲觀的人碰到壞事,等於經歷了兩次厄運,第一次是你擔心某件壞事會發生,第二次是壞事真的發生。」
大多數人都關注他們的不同,忽略了相同之處。
他們兩人都擁有豐富的思考力,都是猶太人,也都生活在以色列。他們都想探究當人們處於「正常的」非情緒化狀態下,心智的運作方式。他們都希望從事科學研究,都希望尋求簡單而有利的真理。
兩人如同靈魂伴侶般,心意相通,總有討論不完的內容。因為有了阿莫斯,丹尼爾覺得一切變得很有趣;而阿莫斯變得不隨意妄加批評。兩人的合作誕生出許多篇關於人類新智的學術論文,不僅影響了心理學,還影響了醫學、經濟學的發展。
以前的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也就是人們知道自己是什麼。人們會「理性的」作出正確的選擇。事實上,人類的決策常常是「不理性的」,人們做出的選擇往往與理論背道而馳。
他們兩人提出人類會「基於直覺而產生的預期,會因為對世界的錯誤認知而遭到扭曲。」這些錯誤,源自於人類的心智。當人類心智在預測某個不確定事件的發生機率時,我們的心智不會直接算出正確的機率,人類的心智會用經驗法則取代機率法則。他們提出的理論,就是後來廣為人知的「捷思法」(heuristics)。
世界不只是一座舞台,也是賭場,我們的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機率遊戲。
他們發現人們「對未來的想像,來自你過去的經驗。」他們發現其中一種捷思法:可得性捷思(availability heuristics),是判斷事件發生次數或頻率的思維捷徑。如果一件事實或意外事件讓人們印象特別深刻,都會特別容易被你想起來,在做判斷時,人們就會判斷它發生的機率越高。
人們並非在不同的事物之間做選擇,而是在不同的描述之間做選擇。
他們提出了許多理論,而特沃思基特別關注:人到底是如何做決策的?
透過他們的研究,我們了解了人類是如何做決策,因此我們可以改善判斷和決策的品質,避免落入心智的陷阱。
裡面還有一項研究很有趣,為了了解人類如何蒐集片段的資訊、處理這些資訊,然後做出判斷或結論。他們研究醫生如何診斷病人的疾病,醫生是如何做出判斷的?(細節我就不多贅述了,直接講結果)
最終他們發現即便是一個完全不懂醫學的人,只需問醫師幾個問題,得知醫生判斷疾病的依據,然後寫出一套程式,就可以勝過醫師的判斷了。這意味著,人們在做判斷,會因為當下的情境、情緒、狀態、描述方式,進而影響一個人的判斷結果。
近年來 AI 快速發展,未來智慧醫療的出現,將能透過 AI 醫生判別疾病的原因,再交由醫生決斷,提高診斷的精確度。
沒有這兩人的合作,我們不會發現人類的心智造成決策上的偏誤。我們往往都無法發覺自己的認知偏誤,這真的是非常難察覺啊!你想想看上次你買賣股票,做出錯誤的決定,是不是受了什麼影響?是你根本沒發覺呢?還是根本沒受到影響呢?
他們的研究讓我們知道做決策時,重要的不是這個決定的「結果」,而是要把重點放在可以帶來結果的「過程」,評估每一項決策的機率,然後好好操作,才能提高做出正確決策的機率。
未完成的橡皮擦計畫
前面提到他們個性迥然不同,因而激盪出許多火花。但也因為如此,在受到矚目的情況下,其中一人的光芒容易被掩蓋住。
在特沃斯基的光芒下,康納曼總是處於陰影處,即便特沃斯基不斷強調康納曼提出犀利洞見的貢獻,但書中提到康納曼極度情緒化,情緒變化如同雲霄飛車一樣,今日非常興奮,隔日突然變得極度憂慮。他非常的脆弱,渴望別人的崇拜與喜愛。康納曼無法忍受被忽略的感覺,兩人之間的關係產生了裂痕,直到他們完成了《展望理論》,特沃思基收到大部分的榮耀,他感受到對特沃思基的嫉妒,於是他漸漸遠離了特沃斯基。
特沃斯基曾說:人沒有這麼複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複雜。然後他停頓一下,繼續說,丹尼爾除外。
回頭看到前面兩人合作時,特沃斯基說的話,即便他覺得與康納曼相處沒那麼複雜,但看到兩人之間漸行漸遠,真的感到很遺憾。讓人不禁感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真的很難完全解釋清楚。
特沃斯基:「人生就像一本書,雖然是一本很薄的書,但不代表就不是一本好書,照樣可以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
有一次,康納曼手寫了一則信件給特沃斯基,他稱之為「橡皮擦計畫」,特沃斯基似乎有興趣,卻沒有馬上回覆,不過他私底下仍偷偷地建立模型,打從心底希望繼續合作。看似破碎的關係,彼此仍心繫著對方,可是卻不知從何修補。就算是天才,他們還是人啊!(看到最後,心裡不斷大喊,為什麼不好好溝通、好好和解,再次好好合作?)
康納曼後來獨立去進行「橡皮擦計畫」的研究。這計畫想了解,當人遭遇人生中的挫折,我們是如何面對的?我們是如何「抹除」遺憾與悔恨?
他發現模擬性捷思法(simulation heuristic):指的是未實現的可能性對人類心智的影響。活在這世界上,人們總是會對未來(未發生的事情)進行各種模擬,然而,不是所有情境都很容易想像,會有些限制,正如同人們在「抹除」某些悲劇事實時,他們的想像也會受到限制一樣。例如:當需要抹除的內容越多,事情就越難以被抹除。此外,時間過得越久,事件產生了更多後續的事件,要抹除就越來越困難。
而特沃思基則是為橡皮擦計畫整理了想法,他寫道:「那些替代的想像世界(或稱可能性集合),其情境將決定我們對現實的期望、解讀、記憶及歸因,以及由現實所觸發的情緒狀態。」他認為:「現實是充滿各種可能性的一朵雲,而非一個點。」
橡皮擦計畫的研究內容反應到兩人的關係上。康納曼心中就曾想要試著抹除兩人之間的裂痕,試著想像「如果阿莫斯能夠表現得更謙虛…」、「如果我沒有離開以色列…」。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不斷在腦海中模擬那些未曾發生或上未發生的可能性,這些情境對我們的影響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更深。
最後看到書中描述,康納曼是特沃思第二個想告知這個消息的人。康納曼意會到特沃斯基的意思是:「我們是朋友,無論你怎麼想。」看到這段,讓我十分感動,就如芭芭拉所說的:「兩人的關係比婚姻還要緊密」。特沃斯基知道繼續相處會讓他感到痛苦,即便兩人分道揚鑣,特沃斯基仍舊非常在意康納曼。
無論如何當時兩人在教室裡全心全意討論心理學的時光,已被遺留在那間教室了,無法再回去了。
這些遺憾與悔恨無法被擦拭而去,倘若能回到那段時光,他們會…….
後記
這本《橡皮擦計畫》在我的待讀書單很久了,在2024年3月看到康納曼辭世的消息,讓我覺得要盡快拿起這本書來讀,之後也會看完暫時擱置的《快思慢想》(中文版實在是讀不下去,英文版則是進度緩慢)與《雜訊》。
《橡皮擦計畫》是被書名耽誤的書,只看書名的人容易錯過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的精彩,超級好看!如果沒有這本書,多數人都會遺忘了康納曼所寫《快思慢想》背後,還有一位重要的功臣——特沃斯基,也不會知道兩人令人動容的人生故事。這些心理學的理論絕對不是一人的功勞,兩人在這些理論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沒有他們,就沒有如今的心理學。
從故事中也能感受到天才也是人,從他們相遇到珍惜合作的時光,直到兩人漸漸有了隔閡。即便想要修復關係,卻不知該如何著手。即便如此,兩人依舊將彼此視作是最珍貴的朋友。嗚嗚,最後的章節真的讓人非常想哭。人生中若有這樣的知己,應該是人生中最大的幸運吧!
最後分享特沃斯基說過的話:「我們做出的重大決定,通常都是隨機發生的。反而是那些比較不重要的小決定,才能看出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他認為「我為什麼會成為心理學家」並不重要,比較重要的是「我是個什麼樣的心理學家」。
我們時常忘了最重要的是: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謹以此文致敬 Amos Tversky 和 Daniel Kahneman 兩位心理學家傑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