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這個團體生活中,會出現階級、霸凌、同儕認同等問題。即便看似外表亮麗,性格活潑開朗,內心卻可能懷抱著不滿,無人能夠窺探學生的真實想法。那些不滿很可能逐漸成長茁壯,造成猜忌與怨恨。《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以校園為主題的推理懸疑小說,在這接連發生自殺案件的校園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目錄
《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內容簡介
《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的作者是淺倉秋成,非常善於營造伏筆,有「伏筆的狙擊手」之稱。其著名作品是《六個說謊的大學生》,以求職活動為主題的懸疑推理小說。
《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故事設定在北楓高中,學校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已經有三名高中生自殺,分別是:二年B班的小早川燈花、二年A班的村鳩龍也、二年A班的高井健友。這三個自殺的人都留下這段文字:「我在教室裡太大聲了。我需要『調律』。再見。」
自殺的三人都是班上的中心人物,小早川燈花是校花,村鳩龍也曾是籃球隊王牌選手,高井健友則是班上的開心果。三人一同負責籌辦 A、B 班聯合活動,教師們都樂見學生相處融洽且團結一致。面對這三起不幸的事情,教師與校長只能呼籲大家珍惜生命。
主角垣內友弘,在班導的委託下,前去探視恰好是鄰居的同班同學白瀨美月。然而,美月卻告訴友弘,三起自殺案件都是「死神」做的。
原本友弘對美月的說法並不相信,這時他收到一封信,告訴他被選為特殊能力的「繼承者」,該能力在瞬間感到強烈疼痛的狀態下,能聽出別人說的是實話還是謊話。從信中他還得知,除他以外,學校還有其他三名擁有不同能力的繼承者,這不得不讓他相信,真的有可能是其他繼承人利用特殊能力來犯案。
究竟犯人是誰?擁有什麼樣的能力?能力的發動條件是什麼?為何他要殺這些人?
讀後感
《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非常合我對於推理小說的喜好,各種伏筆回收,讓我十分佩服作者對於故事的鋪成手段。看完這本之後,我馬上去看作者另一個作品《六個說謊的大學生》。
我個人覺得《六個說謊的大學生》比《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還好看,稍微查了一下,才知道前者是2021年出版,而後者是2019年出版。難怪《六個說謊的大學生》更好看,應該是作者安排伏筆的功力更強了,還有自己不久前也是為求職者,所以特別有共鳴吧。
《六個說謊的大學生》前面不斷翻轉兇手的身分,直到後半部才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大約進展到快一半時就已知道犯人是誰。因為含有「超能力」的元素在,很快就找出犯人,剩下的篇幅更多是在推理犯人擁有什麼能力?有什麼使用條件限制?犯人是如何讓人自殺?
整體敘事流暢,隨著懸疑氣氛逐漸擴散,讓我非常想知道到底犯人的動機是什麼?邊讀邊猜測到底犯人獲得了什麼能力。我覺得最難猜的應該是能力發動條件,從小說中完全無法推理出來,得知答案後,才恍然大悟,這麼簡單的答案自己怎麼都沒想到。這些特殊能力要幫助人還是要害人,都取決於繼承者,但傷害人一定違背了北楓高中創辦人創造這四種能力的初衷。
「人就算想要一個人活下去,也絕對、絕對只能活在人群當中。」
這本書的議題包含了校園階級、霸凌、同儕之間的認同感。我們都有過團體生活的經驗,或許面對著團體的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享受這樣的生活。有的人其實更喜歡獨自一人,但在人生當中我們無可避免地需要和他人接觸。有時我們覺得一個人更自在,卻也會想要有人陪伴,人類就是如此矛盾的存在。
「許多人都搞錯了,他們盲目相信人類就是該和樂相處,也如此希望。不過這只是幻想,人沒有必要勉強和別人一起生活。各自為政的世界,其實才能讓每個人確實獲得幸福。但是各自獨立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所以搬出大家團結在一起比較幸福的詭辯,欺騙自己。就像服毒麻痺身體一樣,用錯誤的認知,一點一滴地把自己的心調律成另一種樣子。」
團體的生活要不斷學習與人相處,但我們很常會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尋求同儕的認同。是不是有人討厭我?他人是怎麼看我的?我要如何融入他們?這些各種想法會不斷在腦海裡浮現,有時甚至會扼殺自己最真實的模樣。雖然我覺得還是一個人更為自在,不過偶爾還是會想要找人吃飯聊天,這種矛盾真得很麻煩呢!
總之,作者從故事中埋藏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伏筆,看到最後都讓我心裡驚呼「沒想到這竟然是伏筆」!這些伏筆訴說著故事的意義與反思,在享受懸疑推理的過程中,也讓人好好思考書中的議題。
推薦給喜歡推理小說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