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是看到這本書是台灣首部史前奇幻冒險小說才引起我的興趣,以前從未看到以台灣史前文化作為故事元素來撰寫的小說,這讓我非常好奇這本《風暴之子》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史前奇幻故事呈現給讀者呢?
提到新石器時代的卑南文化,就會想到以前歷史課學到的石板棺和石柱。我們學過新石器時代開始以磨製石器和燒製陶器為主,此時代開始農耕,開始定居的生活,因而有聚落的出現。我們對於史前時代的生活僅止於歷史課本中的內容,而這些內容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去記誦,並不會引起我們的興趣來多加了解台灣的史前文化。
《風暴之子》作者葛葉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以卑南文化遺址的考古資料為素材,以台灣國寶玉器 — 人獸形玉玦 為故事發想,透過奇幻小說的方式,帶領著讀者前往台灣新石器時代的社會生活。
故事的開頭是一位在海上漂流的男孩依照未知野獸的指引,穿越風暴漂流到海境部落。來到陌生部落的男孩理應完全不懂海境部落的語言,卻會用該部落的語言說:我是瓦利(Vali)。瓦利這名字是海境部落中的獵人亞沃的孫子名字,但他孫子在某次溪流暴漲中溺斃,不可能再次回歸部落。儘管亞沃知道男孩不是他的孫子,但他的女兒帕娜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來看待,所以他讓這名自稱是瓦利的男孩,開始用代表著風的名字,在海境部落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信仰著祖靈會化成雲豹成為守護神的海境部落,隨著男孩逐漸長大,漸漸適應在海境部落的生活。「原本的」瓦利好友的小黛(海境部落的祭司繼承者)和卡修漸漸地與「新的」瓦利熟絡起來。瓦利成為部落的獵人,但也知道自己並不是「真正的」瓦利。他透過小黛了解到部落附近的死亡谷有著變成朽屍的先民,被碰到就會腐爛、崩解。原本不會出現在村子周圍的朽屍開始出現,因為他們遇見了前所未見的乾旱,原本保護著部落的巨石河水漸漸乾枯,朽屍開始度過河床,出現在部落周邊,甚至開始攻擊部落。朽屍的弱點除了水以外,就是玉石,而玉石通常被作為部落信仰的物品,只有少部分作成武器。為了取得玉石,瓦利、小黛、卡修與部落其他人組成遠征隊,一同前往深谷部落獲取玉石,途中也遭遇敵對的巨石部落攻擊……
《風暴之子》不僅描繪出史前部落的磨製石器、陶器、石板棺等,也呈現史前時代部落居民與大自然互動的生活型態,以及部落之間合作與競爭關係。此外,藉由將旱災擬人化成朽屍,除了雨水能與之對抗外,就只有在史前時代作為裝飾品、陪葬品、祭祀和信仰的玉石能夠對抗。這顯示出史前時代的人們透過信仰,支撐著他們度過災難。
台灣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儘管我們有在推行著台灣的文化,但始終無法真正地帶入到台灣大眾,甚至是國際的眼裡。我們生活中被各種國外的文化佔據,那台灣的文化哪裡有立足之地。透過小說形式,而不是艱澀無趣的歷史書籍,我們能透過小說的描述了解到台灣過去的歷史。若是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讓人們前去探訪,甚至自行查詢資料,會慢慢成為動力,推動歷史與文化的引擎前進。
小說中提到的人獸形玉玦就引發我的好奇,這件玉器在史前時代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腳色?小說中祭司就會配戴人獸形玉玦的耳飾,而雲豹是海境部落的祖靈的化身,是部落的守護神。人獸形玉玦上酷似獸形的身影是不是真的以台灣雲豹為信仰而做成的,我們不得而知,而且這玉器的功能現在也有不同的看法,等待著我們去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