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業與創新的商業管理書籍,《從0到1》可說是必讀的經典。雖然這本書已經是十多年前出版,書中有些數據已經過時了,但作者提到的觀念仍值得我們學習。
目錄
內容簡介
《從0到1》作者是美國創業家與創投資本家彼得.提爾(Peter Thiel),他是 PayPal 和 Palantir 的共同創辦人,投資過 Facebook、SpaceX 等數家新創企業。
這本書分享他從創業的經歷中,學到創新的經驗,談論的是如何創立一個可以創新的企業。
實際上,這本書並非完全由作者親自撰寫的,而是他的學生 Blake Masters 選修過他在史丹佛大學開設的「資訊科學:創新事業」,詳盡紀錄上課內容後,兩人合作整理成書的。
以下我整理書中的六個重點,分享給大家。
1. 發現並解決某件問題,創造出新的商業價值
書中給人最大啟發的問題是:「有什麼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換句話說,你要提出大部人都相信「某件事」,但事實卻與「某件事」相反。這表示我們找到缺口,也就是尚未解決或解決不夠好的問題,只要能解決這個缺口,就能創造出商業價值。
找到問題的缺口,看似容易,尋找起來卻困難重重。創新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原本就沒有成功方程式,每個創新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成功發明出創新的方程式。
作者認為那些成功者共同成功的模式,就是他們能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不是藉由成功方程式來思考。
創新不只能創造商業價值,也能為人類帶來進步,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將進步分成兩種,分別是「水平或延伸式的進步」和「垂直或密集式的進步」。
(1)「水平或延伸式的進步」是複製已經成功的方法,也就是從 1 到 n。像是你開了一家飲料店,在城市中打出了知名度後,將這模式擴展到其他城市,進一步擴張到全球建立分店。套用到我們最熟悉的字就是「全球化」,把某的事物大量複製到每個地方。
(2)「垂直或密集式的進步」是指開發一群新的事物。垂直式的進步代表就是「科技」,涵蓋任何新的、更好的做事方式。提出新的方法來處理那些未解決或解決不夠好的問題,那就是從 0 到 1。
作者在書中提出一個特別的觀點:「大部分的人認為全球化將定義未來世界,但事實是科技發展的影響比全球化更大。」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人人都效仿他人的模式,就只會使用舊技術來創造財富,勢必會造成經濟與環境的崩壞,而非是創造富裕。
從這個觀點來看,如果我們只複製舊模式,這個世界不會變得更美好,反而變得越糟糕。唯有創新,像是發明新的科技或新的解決方案,去解決那些「從未被解決」或是「過去解決不夠好」的問題,這不只能創造出新的價值,更為我們帶來更好的未來。
2. 最好的企業是獨佔企業
作者認為創業家如果想要創造、並長久留住價值,不應該建立一個沒有差異化的產品模式。
過去常認為市場處於競爭狀態才是理想的。實際上,企業若是處於競爭市場,不會帶來利潤,反而會因彼此削價競爭,最終導致虧損,甚至倒閉。
他在書中提到一件很有趣的事:獨佔企業會為自保而說謊。
以 Google 為例,Google 的主要收入是搜尋引擎廣告市場。從搜尋市場來看,在 2014 年搜尋市場 Google 佔有率是 68%,第二名的微軟是 19%,第三名雅虎只有 10%
從全球廣告市場來看,Google 只有佔 3.4%;從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來看,Google 甚至不到 0.24%。
Google 主要收入明明是搜尋廣告,卻將自己描述成一家科技公司,躲過別人不必要的注意。這是因為他們知道壟斷會引來查核、監管和抨擊。因此為了保有獨佔的利潤,他們常會誇大(根本不存在)競爭,想盡辦法掩飾獨佔地位。所以,獨佔企業會為了掩飾獨佔地位,把市場描述成幾個大市場的聯集。
非獨佔企業卻相反,他們會為了自欺而說謊,稱自己獨佔一方。透過將自身所在的市場定義為很多小市場的交集,來誇大自身的獨特性。
舉例來說,你在台北開了一家酸菜魚餐廳,你可能覺得沒有其他人做,市場完全屬於你,但這只限定於酸菜魚市場才對。但若是整個餐飲餐廳呢?萬一附近城鎮的所有餐館也是市場的一部分呢?看似獨佔的企業,事實上在市場上是處於完全競爭的狀態,完全是誇大了在市場上的獨特性。
「最好的企業是獨佔企業」這個觀點,對於我們在職場上的發展很重要。當我們著眼於熱門的領域時,不斷跟隨他人的腳步、複製他人的想法,這是完全沒有優勢存在的,反而會因為競爭而陷入困境。更好的策略是,你能提出或解決某一個問題,是別人無法取代的,這個缺口就是你獨一無二的價值所在。我們不用擔憂競爭,而時刻處於備戰的狀態,反而能夠透過這項獨佔的優勢,獲得職場上的自由。
3. 冪次法則
除了創投基金想要盡力去理解外,作者認為所有人也要理解的事是:我們不是活在正常世界,而是活在冪次法則之下。
冪次法則(power law)指的是嚴重分配不均的模式。在自然界和社會隨處可見,常見的帕列托定律(80/20法則,1906年由經濟學家 vilfredo pareto 提出),提到 80% 的土地掌握在 20% 的人手裡。對創投基金的投資人也是如此,他們投資的公司中,大多數都會失敗,只有少數會成功。但是,他們投資少數公司所創造的價值遠比其他所有公司加總起來還多。
書中提到,創投基金常以「常態分佈」做為投資心態,藉此建立多元化避險的投資組合,但這種做法會投資不到優秀的公司,而是投資一堆平庸的公司。作者認為與其追求投資分散,不如只關注少數幾家擁有獨特基本面、未來有機會變得極有價值的公司。
降冪法則不只對投資人很重要,對每個人也很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投資人。我們不能把專業技能當作是投資,認為學得越多就越好。作者認為:「你要做什麼很重要,該全神貫注於擅長的事情上,在此之前,你要想清楚你擅長的是在未來是否有前景。」
這讓我想到《少,但是更好》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有紀律的追求更少,但活得更好。」我們應該專注於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把有限的時間運用在最有價值的事物上,才能獲得最高報酬的回報。
延伸閱讀:《少,但是更好》閱讀筆記:有紀律地追求更少,但活得更好
4. 現金獎勵不是好工具
作者在投資數百家新創事業後,他注意到一件事:一家公司給執行長的錢愈少,表現愈好。
他發現,如果執行長年薪超過 30 萬美元,他可能更像是一個政客,而不是一個創業者。因為高薪的執行長會傾向於維持現狀,捍衛目前的薪水,而不是和其他人一起努力找出問題並積極解決。相反的,缺少現金的執行長反而會專注於提高公司的整體價值。
對於員工的報酬,多數人可能認為績效獎金能激勵人更努力工作。作者認為,股票報酬更能讓員工全力以赴。績效獎金是著眼於現在,而股票則是著眼於未來。員工拿到績效獎金,只是獲得公司現有的價值,而非投資他們的時間,為公司的未來創造新價值。那些願意以公司股票當薪資的人,都比較注重長期發展,更願意為公司努力付出,提升公司未來的價值。
以前的我認為現金最為實際,畢竟現金在手更能夠靈活運用,也比較安心。以公司股票當報酬還得擔心公司的股價的漲跌,若沒有成功,股票就沒有任何價值。若是從新創公司的角度來看,給與股票作為誘因,能讓員工專注於未來的價值,而不是現在的價值。
關於創新,作者還討論到:最有價值的公司公司會對創新永遠維持開放的態度,只要還在創造新的東西,創業就還沒結束,一旦不再創造新的東西,創業就結束了。一家公司若想要持續成長,創新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家公司打算維持現狀,不再創新,未來這家公司只會走向衰退的命運。這讓我想到《顛覆致勝》中提到亞馬遜的理念:強調始終創業,把每天都當作是創業的第一天。
延伸閱讀:《顛覆致勝》閱讀筆記:透過六大模組解析亞馬遜的管理體系
5. 銷售的重要性
作者認為銷售很重要,一家公司即便打造出多麼酷炫、新奇的產品,若沒有想過該怎麼賣,顧客要如何上門?
我們必須透過各種銷售管道將產品銷售出去,這件事看似容易,做起來做不容易。
絕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認為銷售管道越多越好,但這是錯誤的。作者最後認為產品銷售要符合冪次法則。這違反大部分人的直覺,即使產品的銷售管道越多越好,但是使用拙劣的銷售方法反而會比差勁的產品更常成為失敗的原因。為商品找到可行的銷售管道,才會成為好的事業,若找不到,就等著結束營業吧!
我看完這章,我獲得的啟發是,每個人都該學會銷售,但不是去學銷售產品,而是如何將自己行銷出去。若是自己有著一身本領,卻不知道如何將自己推銷出去,你就不會走入到別人的視野中。尤其是,現在很多人都想要成為自由工作者,但剛起步時,要知道你是沒有任何知名度與可信度的,若是你以為在家待著,工作自己就會找上門,那就大錯特錯,唯有將自己行銷出去,工作才會上門。
6. 企業須自問七個問題
作者最後用潔淨科技泡沫作為例子,大多數潔淨科技公司都因為忽視以下七大問題,導致失敗,所有公司都必須好好回答這七大問題:
- 工程問題:你創造的是一個突破的科技,還是一種微幅改善的方法?
- 時機問題:現在是開始這個事業的正確時機嗎?
- 獨占問題:你一開始就先在小型市場搶得高市占率嗎?
- 人員問題:你有合適的團隊嗎?
- 銷售問題:你除了有開發產品的能力,還有銷售計劃嗎?
- 持久問題:你的市場定位可以堅持10年、20年嗎?
- 祕密問題:你是否已經找到別人沒看見的獨特商機?
不論我們要投入到哪個領域,或想要創立新公司,都要檢視這七個問題。若這些問題沒有好的回答,容易導致事業失敗,將失敗原因歸咎於運氣不好。如果這些問題都能夠獲得好的答案,你一定要把握這機運,獲得成功。
我認為這七個問題對所有人都很有幫助,當我們面對自己所在的產業前景有疑慮時,這七個問題能從不同面向去看待產業,幫助我們釐清答案。
讀後感
《從0到1》內容不長,大約兩天左右就看完了。但是在看的過程中,有些內容卻是無法馬上理解,甚至覺得前後之間的邏輯有些怪異,或許是因為這本書是從課堂筆記整理而來的,才會導致這樣的感覺。因此,看完這本書之後,需要時間來消化作者的觀點。
作者在書末再次提醒我們要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同他在書中所說:「在不相信冪次法則的世界,別人告訴你的決策通常不是正確的,因為最重要的事絕少顯而易見,甚至像祕密般不為人知。」唯有重新看待世界,我們才能重新創造,並將更美好的未來留給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