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文學小說

金魅殺人魔術 封面

《金魅殺人魔術》閱讀心得:密室失蹤案件究竟是金魅所為還是人為的呢?

故事由在滬尾洋商老高思宓的自殺案件作為開頭,曾是人人敬重的洋商,如今卻傳出養金魅的謠言。所謂的金魅,是一種妖怪,會幫人做工,祭祀金魅的人需要供俸祭品—每年都要獻上一個人讓他吃。被金魅吃掉的人只會剩下一束頭髮與衣服,而這說法,恰好跟高思宓大宅發生的三起密室失蹤事件吻合,失蹤的員工、保母、客人之妻,皆是在屋內失蹤,僅僅留下頭髮與衣服。 本應是莊重的喪禮,卻有各懷目的的弔唁者到來:受本土神明媽祖娘娘委託而來的邵年堯(堯仔)與盧順汝(順妹)、來自日本身分神秘的杉上華紋子爵、與子爵交好的少年曹懷芝(曹仔)、目的成謎的日本會社會長與副會長、收到密信的日本巡查、神秘的面具人……
帝國大學赤雨騷亂 封面

《帝國大學赤雨騷亂》閱讀心得:混亂至極的帝國大學開學典禮

《帝國大學赤雨騷亂》接續《臺北城裡妖魔跋扈》書末殺人鬼 K 發出要在帝國大學開學式上殺人的預告信,人類、神明、妖怪齊聚於帝國大學,各有各的目的,為了抓到殺人鬼 K,卻也讓學校下起一場赤雨。 在這帝國大學的開學式上,三位年輕人的到來,將會帶來最大的變數:知道殺人鬼 K 真實身分,被害人愛新覺羅溥儲的女兒毓峍;有著兩個不同筆名的作家子子子子未壹(另一個筆名叫吳耿);研究神秘隕石—綺羅石—的研究員東方二茗。這場神妖之爭、不明正體的殺人鬼,將在臺北帝國大學這個舞台上演出。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 封面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閱讀心得:日治時代臺北城裡的神異亂鬥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是擁有一個虛構架空的世界觀,卻又摻雜事實的神異小說。這是日本妖怪、台灣本土神明與人類交織而出的故事。在這架空的時空裡,日本沒有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直到1950年都還在日本的統治之下。 日本為了加強殖民統治,建構出台北結界,將日本大妖狐言語道斷困在其中,透過結界增強妖氣以同化本島人,也就是內地化。然而,因連續殺人鬼 K 殺死言語道斷而開啟了爭端,使得神明與妖怪之間的情勢變得緊張,大戰即將爆發!
獸靈之詩 下封面

《獸靈之詩〈下〉:模仿師的遊戲》閱讀心得:這個世界是對另一個世界的模仿

這個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影子,兩個世界相似卻有些微不同。該世界中位於東方的島嶼稱作灣島(伊哈灣),西方大陸則稱作密東,在這世界上有兩個奇特的存在:獸靈與模仿師。 在灣島上存在著五大家族,他們獲得從密冬過來的模仿師使者所製作的五件聖物與五隻獸靈。當模仿師使者大限將至,五大家族的金家接付重託,支配其他家族,展開獨裁統治。不久之後,灣島上將有一場殺人盛宴即將展開。
獸靈之詩上 封面

《獸靈之詩〈上〉:保留地的祭歌》閱讀心得:獸靈傳說的奇幻故事

泰安與璐安兄弟倆居住的保留地位於被西方國度密冬統治的東方島嶼上,島嶼上被劃分成兩個區域:「都市區」與「保留地」兩個區域,在保留地生活的各個部落族人們被都市區五大家族(金、劉、古、朱、高)的高科技軍隊管制,他們生活的資源都是從在天空中飛翔的鐵鳥投下的包裹來獲取。然而,原本平靜的生活,卻逐漸發生了異狀。一種令人發瘋的疾病席轉各個部落,還有不斷發生的失蹤事件……
《潰雪》

《潰雪》閱讀心得:元宇宙的起源

沒想到30年前的科幻作品,那時網路還沒那麼盛行的時代,卻能如此詳細的描述未來科技的場景,而且裡面有許多的概念都非常有趣!其中元宇宙(metaverse)一詞就是來自這本尼爾.史蒂文森的《潰雪》,只是當時翻作「魅他域」。如果你對元宇宙有興趣,就來看看這本科幻冒險故事。
西由比濱車站,再見 封面 compressed

《西由比濱車站,再見》閱讀心得:如果能夠見到已故之人,你會想告訴對方什麼?

看到這本書的開頭,就想到2021年太魯閣號事故。(大多數應該跟我一樣吧)《西由比濱車站,再見》故事是行經鐮倉線的電車脫軌,造成多人傷亡。事故後,有個女鬼能讓人搭上那輛事故的電車,但條件是要遵守他告知的四個條件。即便現實無法改變,你還會選擇搭上那輛幽靈列車嗎?
AJ的書店人生 封面

《A. J. 的書店人生》閱讀心得:人生就像是一本書

人生就像一本書,這本書的主角就是你自己。你的書名取決內容,內容需要由你來書寫,內容的精采程度取決於你的選擇,書的厚度取決於你的人生經歷。這本《A. J. 的書店人生》就是在閱讀艾傑、費克力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有所不同,值得細細品味,不同時期回過頭來閱讀,或許會有不同的體悟。
升級 封面

《升級》閱讀心得:你會想將自己「升級」嗎?

這本書的主題圍繞在基因編輯技術,提到一種名為「賽斯」,能夠改變生物DNA的基因編輯系統。現今我們在基因編輯的重要發現就是CRISPER/Cas9 系統,此系統是由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艾曼紐爾.夏本提爾(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珍妮佛.道納(Jennifer Doudna)兩人共同研究,為生物遺傳工程領域做出極大貢獻。 這本書引發我們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未來發展與應用,進行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