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之島》心得:台灣小小島嶼上的眾神與人間百態

據說日本有八百萬神明,而台灣有多少個神明呢?

這有點難精確統計,神明數量會隨著時代變遷與民間信仰的更迭而增減,所以目前沒看到確切神明數量的統計資料。但可以肯定的是,台灣的神明信仰非常多元,反映著台灣的文化與宗教信仰多樣性。

之前看過日本小說《眾神的十月》,描述了日本眾多神明的故事,非常有趣。

延伸閱讀 | 《眾神的十月》讀後感:神明就在身邊守護著我們
延伸閱讀 | 《眾神的十月2》讀後感:你的身邊是否有神出沒!

那有描述台灣神明的故事嗎?

神明便利商店》藉由漫畫的形式,賦予神明不同的樣貌,像是去便利商店買水,由神明擔任的店員直接給你一杯符水,非常好笑,推薦給你。

而今天要分享的這本《眾神之島》,以台灣民間信仰為主題,描述六位神明與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

《眾神之島》在說什麼?

本書作者是光風,過去的作品有《揚子堂糕餅鋪》、生態繪本《紫色飛行》。

作者觀察入微地描繪出台灣人民的生活,並結合「台式幽默」,描繪六篇短篇故事:〈雞腿的滋味〉、〈歸〉、〈藥〉、〈一年〉、〈神在人間〉、〈謝禮〉,分別對應的是地基主、城隍爺、神農大帝、九莊媽、雷神、風神等神祇與台灣這片土地的連結。

書籍介紹提到「全台灣的廟宇遠比超商還多,等於在生活中遇見一間宮廟,比去便利商店還容易!」根據統計台灣有登記的廟宇數量超過 1.2 萬,這還不包含未登記的廟宇。廟宇的數量竟然遠比便利商店還多,挺讓我意外的!

進一步查了台灣哪個縣市擁有最多廟宇,統計顯示臺南的廟宇數量為全台第一,高達一千六百多間。

其實我們的日常與神明是緊密相連的,只是隨著時代變遷與生活步調繁忙,我們漸漸忽略了那些民間信仰,但這些信仰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反映著我們的期望。

接下來,我分享書中其中三篇故事。(微雷)

island of a thousand deities_Figure2

〈雞腿的滋味〉

〈雞腿的滋味〉描述的是地基主的故事,祂們是守護房子的神明,保佑住在房屋裡的人平安。

這篇故事以地基主的視角,他們的代號以屋主貧富分為「富貴人家」、「中產階級」、「小資族群」、和「低收入戶」、「空屋」等,後頭再加上房屋坪數來命名,例如:空十二坪、小十五坪、中二十坪、富八十五坪等。從地基主的代號能看出他們的階級關係。

在看這篇故事後,才知道祂們喜歡討論「雞腿經」,也就是說,地基主喜歡吃雞腿啊!到底林森路的雞腿有多好吃,一直心心念念。

現代人可能大多較少祭拜地基主了,印象中我家都是在過農曆新年時,才會祭拜地基主。基本上,地基主的祭拜時間會因習慣而異,有些人會依照節慶或初一、十五來祭拜,而供品現在因該就以家庭飯菜為主,有雞腿最好,但是印象中我家沒有特別去買雞腿來拜。另外,要記得供品桌不要太高,不然祂會吃不到供品。

從故事中,能看到地基主為了家屋的主人,盡心盡力的守護屋子,保佑一家人的平安。如果開始祭拜,就要按照時程持續下去,不能中途停下,不然祂可是會鬧脾氣的。

你家有拜地基主的習慣嗎?歡迎分享。

〈神在人間〉

「神要做的,從來不是讓更多人去相信祂、信仰祂。神要做的,是以自身之力,真切地去守護去救助。縱使只有一人。」

〈神在人間〉是在描述雷神的故事,並且是以雷神的視角來描述。

對於雷神,多數人可能會先聯想到雷神索爾或雷神巧克力吧!

其實台灣也有雷神,亦稱作雷公。外型是黑面,鳥嘴人身,手拿一把斧頭和尖錐。台灣的雷公廟非常罕見,目前有祭拜雷公的廟宇有新北中和霹靂宮、彰化溪湖震福宮、南投埔里天雷宮等。

原本雷公廟多為農民祈求作物豐收而祭拜,現在還成為科技業人員的信仰。

這篇故事反映著人們對於神的信仰逐漸消失,那些原本存在的神逐漸被人遺忘。即便如此,祂們還是有必須要做的事,那就是護佑那些仍信仰著祂的人們, 就算總有一天會消失。

即使逐漸被我們遺忘,祂們仍存在於人間,一直都在。

〈謝禮〉

「無論求與不求,無論神應不應許,我都相信風神爺的存在,那才是最重要的事。」

〈謝禮〉則是在描述風神,以及廟宮之間的故事。廟公是負責主管廟內各種香火事務的人,從故事中的角色進堂公所忙的事情,能知道廟公要從凌晨五、六點忙到晚上十點,每日的例行公事之一就是清潔工作,完全不能馬虎,就算沒人在看,神也看在眼裡。

看完這篇故事,讓我想起以前校外教學去廟宇時,都會有廟宇人員來負責導覽廟宇,並講解廟宇裡各種事物的種種故事,從神像的外貌、穿戴、法器,甚至是廟宇中的柱子、匾額、壁畫、天花板等等,都能侃侃而談。

看到書中進堂公對於廟裡的事物都了然於心,隨便指一樣東西,都能夠解釋給我們聽,非常感到厲害。以前還小,那時聽這些故事會覺得非常無聊,但其實廟宇裡的事物背後的故事,都值得一聽,因為這些事物背後都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故事。

從故事最後的簡介才得知,全台唯一一間的風神廟位於台南市,是台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下次去台南遊玩時,要去參觀一下。

眾神之島_island of a thousand deities_Figure1

小結

眾神之島》這本書對於台灣的傳統信仰文化有深入的考察,讓我們能對台灣的神明有更深入的了解,即便是耳熟能詳的神明,透過這本書也讓我對該神明有新的了解。

書中以不同的視角帶出土地上人與神之間的日常互動,有的是以神的角度來看人間,有的是以民眾日常生活的故事帶出信仰。透過這些故事重新引進台灣傳統信仰的各式樣貌,同時也探討了信仰式微、世代價值觀差異、家庭型態改變等議題。

雖然我前面分享了其中三篇故事,但我還要特別提一下〈歸〉這篇以城隍爺為主題的故事。這篇故事描述一位阿伯年輕時犯了錯,晚年想要向當時的恩人報恩。聽到晚上城隍爺會審鬼的傳說,於是,半夜前往城隍爺的廟宇,卻意外撞見偷香油錢的小偷,還被城隍爺發現。城隍爺指派小偷陪同阿伯踏上尋人之旅。中間兩人的互動就不提了,但最終的結局前後呼應,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那位小偷的身份,這部分我就不劇透了,留給你好好品味。

對於喜歡台灣歷史、文化故事的讀者,書中充滿了人與神明之間的溫馨故事,非常推薦這本書給你!

《眾神之島》第二集《眾神之島2》心得:神與台灣這塊島嶼的連結

其他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Chris
Chris

Hi! 我是超閱者站長 Chris。
是一位生科人,熱愛閱讀,希望透過分享閱讀心得,化輸入為輸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