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AI助手SciSpace的9種功能完整介紹

過去我在做學術研究時,不只要搜尋文獻、閱讀文獻,撰寫論文,還要兼顧實驗、整理實驗數據,需要妥善分配時間,否則會完全沒有時間好好閱讀、思考。

如果你有同樣的困擾,我推薦 SciSpace 這款學術研究 AI 助理,幫助你聰明地做研究,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思考」這件事上。

SciSpace 是什麼?

SciSpace 這項工具透過 AI 來搜尋蒐集的兩億多筆科學文獻,利用 AI 進行文獻的摘要與總結,也能自行上傳 PDF 檔進行論文分析、比較與總結。

它不是單純的文獻搜尋工具而已,更像是全能的 AI 研究助理,幫你摘要論文重點、協助文獻回顧、輔助你撰寫論文、幫你改寫句子,甚至能把論文轉變成 Podcast 音檔或影片。

它不是單純的文獻搜尋工具而已,更像是位全能的 AI 研究助理,幫助你摘要論文重點、協助文獻回顧、輔助你撰寫論文、幫你改寫句子,甚至能把論文轉變成 Podcast 音檔或影片。

此外,它也提供 AI 偵測功能,判別某段文字是否是由 AI 撰寫。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介紹這項工具提供的 9 種功能:

  1. Literature Review:針對多篇論文進行回顧與摘要,並可以同時比較多篇論文,加速初步的論文分析與回顧。
  2. Chat with PDF:針對單篇或多篇論文進行 AI 問答。
  3. AI Writer:AI 輔助撰寫,協助你撰寫論文的介紹、內容與總結,還有提供引用的文獻來源。
  4. Find Topics:針對特定主題來搜尋相關論文。
  5. Extract data:上傳單篇或多篇論文進行分析與比較。
  6. Paraphaser:針對某段撰寫完文字進行改寫,表達得更精簡,並避免抄襲。
  7. Citation Generator:幫助產生正確的文獻引用格式,減少格式錯誤的發生。
  8. AI detector:判別內容是否由 AI 撰寫。
  9. Research PDF to Video: 將論文轉換成投影片和影片。

以上這些功能免費版就能夠使用,只是會有使用次數限制。

不論你是位研究生、學術工作者、學生、老師、教授,或是對研究某主題有興趣的人,試試看 SciSpace,這項工具會幫助你提高研究的產能。

SciSpace 註冊

目前可以免費註冊帳號,免費使用這項工具,只是會有使用次數的限制。

註冊帳號的方式可以選擇用 Google 信箱來註冊。

SciSpace 使用教學

主頁

登入之後就會直接進入到 SciSpace 的首頁,左邊的側邊欄有各項小功能,而頁面的正中央是文獻搜尋的功能。

Library

圖書館是負責管理收藏的論文與撰寫的論文。

這邊也可以透過 Extract data 功能,將同一主題的多篇論文放在同一資料夾,互相比較分析。

SciSpace 的 9 種功能介紹

1. Literature Review

註冊完之後,一開始的畫面就會顯示學術文獻搜索這項基礎功能,只要輸入你想研究的主題或問題,AI 就會自動在兩億多筆論文中搜尋相關文獻。

目前蒐尋模式分成三種,分別是:Standard、High Quality、Deep Review。其中 High Quality 和 Deep Review 模式,免費版每天只有一次的使用額度。

搜尋完成之後,免費版功能會針對前 5 篇相關的論文進行摘要與總結,而付費版則會針對前 10 篇論文進行摘要。
Literature Review 也可以使用中文進行詢問,進行摘要時也能選擇中文來回答。右上方切換回答時使用的語言。

但是,實際使用起來,不論是提問或回答,使用英文問答所達到的結果會比中文來得好。

下方搜尋到的每篇論文有著對應的欄位(column),除了單篇論文的摘要外,還可以依據需求自行新增 AI 欄位進一步了解每篇文獻的內容。你也可以點擊 Chat 功能,針對單一篇論文進行 AI 問答,還可以點擊 Podcast 來聽論文。

基本上,我認為使用 Standard 模式就夠用了,至於 High Quality 模式摘要比 Standard 模式回答得更好一些。而最好的是 Deep Review 會透過 AI 進一步追問你的需求,幫助你聚焦想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2. Chat with PDF

Chat with PDF 功能是可以從資料庫中的文獻,或者是自行上傳論文的 PDF 檔來進行 AI 問題,透過 AI 幫你閱讀與整理該篇論文的內容。

這個功能的好處是,節省你閱讀論文的時間,快速幫你抓取實驗方法、結果與重點。

這個功能有提供制式的問題,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與想要的方式來詢問。可以使用中文或英文來問答。

我嘗試請它總結這篇論文的重要資訊,針對每一個段落的回答,會提供來源連結,像是 [1]、[2]、[3],點擊後,會跳到該論文中相對應的段落。你會看到該段落會用顏色標記起來。

此外,你也可以選取特定的段落後,滑鼠點一下後,選擇 explanation textsummerize 該段落的內容。

Chat with PAF 還能解釋論文中出現的圖片與數據。在論文的上方有一個 Explain math & table,點選之後,圈選出要分析的圖表,你就會在右方對方框看到 AI 的解釋了。

當然這個功能的替代品很多,像是 ChatGPT、ChatPDF、SmallPDF 等都做到。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與偏好,選擇適合的工具就好。

雖然不確定分析能力是否準確,但是仍具有一定的輔助效果。

3. AI Writer

AI Writer 功能就是透過 AI 來幫助你撰寫論文。

輸入【/ 】就能叫出 ask AI,使用 AI 來輔助擬撰寫介紹、總結、擴寫內容,免費版一天提供 5 次 AI 輔助撰寫。

引用文獻只要輸入【@】 就能從它們的資料庫或自己建的資料庫中引用文獻。至於匯出功能則是付費版才有。

4. Find Topics

當你想要研究全新的主題時,不確定有什麼學術概念、定義與相關主題,這時 Find Topics 功能就派上用場。你可以在搜尋框中輸入你想要研究的主題或領域,他們幫你從資料庫中總結該主題的定義、相關概念、相關研究論文、常見應用等等,你可以從中點擊任何相關主題,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5. Extract data

Extract data可以上傳資料庫沒有的文獻,檔案格式要 pdf 且大小不能超過 100 MB。

上傳文獻後,你就能利用 AI 問答從 PDF 尋找答案,或者跟其他文獻進行一次性比較,還有在撰寫時引用該文獻部分內容。

6. Paraphaser

寫作時需要修改,最害怕遇到抄襲,而 Paraphaser 這個句子重組功能會將原文重新排列組合出相同意思的句子,以免發生抄襲的行為。

不論是英文或中文都能夠修改,還能調整撰寫語氣,有學術的、流暢的、正式的、創意的等等,還有改寫的長度與改變的幅度。

右下角有 AI detection 功能,改寫完後可以檢查一下。這部分請自行判斷,不一定很準確。

7. Citation Generator

若要生成引用格式,可以使用 Citation Generator 這項工具,免費版提供一天兩次的引用格式生成器,提供多種期刊的引用格式。此外,若文獻並不在資料庫中,你也可以透過文獻標題或連結來生成引用格式。缺點是抓取外部文獻往往會缺少一些資訊,要自行補上。

8. AI detector

剛剛提過,使用 AI Writer 或是 Paraphaser 之後,害怕太像是 AI 寫的,可以交給 AI detector,幫助你檢查自己撰寫的內容是否有 AI 撰寫痕跡,確保文章內容更像人寫的。

免費版的也是一樣提供一天兩次的 AI 偵測。

我有測試過這個功能好幾次,發現這功能判別不一定很準確,就算判斷是 100%人寫的,當中還有一兩句是 AI 協助撰寫的,所以只能當作參考。建議還是使用其他工具來判斷。

9. Research PDF to Video

Research PDF to Video 功能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能夠把 PDF 的內容轉換成影片或投影片。生成影片比較花時間,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會製作好,通常不會超過 5-6 分鐘。而投影片則是會幫你整理好文字到各張 slides 中,方便更進一步的修改與順序安排。

生成的影片很陽春,若有你的人像,就只會是搭配文獻內容與人頭,在那邊說話而已。沒人像,就是文獻內容,搭配字幕與聲音而已,完全不會吸引人。

使用 SciSpace 的 Research PDF to Video 功能製作。文獻來源:https://doi.org/10.21203/rs.3.rs-5058118/v1

SciSpace Agent

2025 年 7 月 SciSpace 有了重大更新,他們推出了 AI Agent 功能,是專為科學研究量身打造的 AI 助手。它就像是你實驗室裡的團隊成員,不僅能理解實驗目標與方向,還能幫忙處理資訊,從文獻當中找出新的洞見,加速整個研究工作流。

透過 SciSpace AI Agent,在搜索框中輸入你想要執行的任務,例如:系統性整理與閱讀文獻、視覺化您的實驗數據、執行數據分析、撰寫論文草稿。它把原本分散在各處的功能統合在一起,你只要透過下達任務指令,就能會得你想要的結果。

在現今科學研究比以往更加激烈的時代,研究者常常是與時間賽跑,以免別人搶先發表,讓你努力的成果就此付諸流水 。更何況,現在研究往往要挑戰更加複雜、深入的問題,簡單好做的題目變得非常少,因此研究者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在挖掘與探索文獻上,探索知識的邊界,找出尚未被發現的知識缺口。因此,我們更需要追求效率與效能。

SciSpace AI Agent 不僅僅是搜尋引擎或是通用 AI ,而是像個研究助手般,協助你思考和研究。 它能夠幫助你縮減重複性質的工作,像是閱讀或過濾數份論文,讓你可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將時間與精力用於思考,以產生新的洞見。

如何運用 SciSpace Agent?

SciSpace AI Agent 可以完成各種類型的研究任務,以下是它可以協助你研究的幾個例子:

  • 協助撰寫學術論文的草稿
  • 將研究轉換成簡報或海報
  • 幫助你系統性地進行文獻回顧
  • 搜尋與研究領域相關的全球專利與技術
  • 將研究數據轉換成視覺化圖表

想要熟練使用 SciSpace Agent,就跟你使用 ChatGPT、Gemini、Claude 等 AI 工具一樣,首先輸入清晰且明確的任務內容,像是文獻回顧、專利搜尋、論文草稿撰寫、投影片製作、網頁論文搜尋。

開始執行後,它會根據你的指令來選擇合適的工具、學術資料庫進行研究任務。建議開啟 Deep Search 模式,它會比標準模式搜尋得更精準、更完善。當然, Credits 的消費額度也較高。

它會輸入具有結構化的內容,像是文獻回顧表格、數據分析表、內容摘要。你可以在對話框中,看見他如何執行、分析、搜尋、過濾資訊,還有根據你的需求產生出的內容摘要、總結、引用來源等等。

所有搜尋的結果與文件都會儲存即時活動(Live Activity)和輸出結果(Outputs)中,你可以將結果複製或下載來做進一步使用。

目前 SciSpace Agent 提供免費方案用戶每個月 100 credits 的使用額度,Premium 方案用戶每月 1200 credits,而 Advenced 方案用戶則提供每月 5500 credits。

它會根據用戶執行的任務的複雜度來消耗相對應的使用額度,但在你執行該任務之前,你完全不會知道會消耗多少 credits。我覺得這是一個缺點,因為你完全無法妥善分配 credits 的使用,這使得你每次使用時,都會變得更加謹慎與保守,才能將有限的 credits 發揮最大效用。( Felo Search 至少有提供功能報價表,讓用戶知道每項功能的點數花費是如何計算的 )

至於你 Credits 的使用記錄,你可以進入帳戶的 Setting,然後點選 View Credits Usage 來查看 credits 的使用記錄。

SciSpace 瀏覽器插件

SciSpace 有提供瀏覽器的外掛插件,能夠在網路上瀏覽論文時,點擊 chat with paper (Ask Copilot)按鈕,就可以透過 AI 問答了解該論文的內容。

SciSpace_SciSpace extension

SciSpace 價格方案

Basic Premium
價格(美金) 免費 $144/年
Parallel task 1 2
SciSpace Agent 使用量 100 credits/月 1200 credits/ 月
Literature Review 有限次數使用 Standard Model 無限次搜尋,且可以用 High Quality Model
Chat with PDF 有限次數 無限制
AI Writer 5 次/天 無限制
Find Topics 有限次數 無限制
Extract data 無限制 無限制
Paraphaser 3 次/天 無限制
Citation Generator 2 次/天 無限制
AI detector 2 次/天 無限制
Research PDF to Video 有限制 無限制
Export 功能 無法 Export 檔案 允許 Export 任何檔案格式

除此之外,目前還有推出 Advanced 方案(940美金/年),有每個月 5500 credits 的 AI agent 使用額度,同時並行處理四條任務,還提供 Deep Review model。

若有大量使用需求的人,才建議訂閱使用。尤其是學術研究相關的工作者,100 credits 會非常不夠用。

SciSpace 優點

1. 功能齊全

Scispace 整合了許多 AI 功能,不論是論文搜尋、論文撰寫、與 AI 問答都能在這工具上使用,像是一把功能齊全的瑞士刀。

2.免費版功能足夠強大

免費版的功能就很完善了,雖然有使用次數上的限制,對於想要研究特定主題的人來說足夠使用了,而且使用次數隔天就會恢復。

至於付費版的功能,像是 Premium 方案其實沒有增加更多實用的功能,頂多是變成無限次使用,性價比有點低。

更新:不過,2025 年 7 月推出了 SciSpace Agent 之後,Premium 方案有 1200 credits 的 AI Agent 使用額度,有大量使用 AI 來協助研究的使用者,就建議訂閱。

3. 外掛插件非常實用

Scispace 的外掛幫助你收藏讀到文獻,以及在網頁上閱讀文獻時,可以開啟 AI 對話欄,直接透過 AI 問答來了解文獻的內容。

SciSpace 缺點

1. 沒有最新的論文資料

雖然收集了兩億多筆的論文,但是無法確定論文的品質與來源,而且沒有最新的論文資料,還是只能自行上網搜尋。(或許有講論文提供的來源,但我沒找到)

進行文獻回顧也只限於資料庫中的論文,或許會遺漏其他重要的文獻也說不定。

2. 中文問答的體驗不好

雖然 Scispace 可以選擇用中文進行 AI 問答,但是回答的結果看起來沒有英文來得好,這部分他們仍需要優化,建議還是使用英文為主。

結語

這幾年輔助研究的 AI 工具越來越多,Elict、ConsensusConnected paper 等等 AI 學術研究工具的誕生,加速了資料的蒐集與整合,大大減少我們搜尋、整理與閱讀論文的時間。

即便你不是專業的研究者,透過 AI 輔助也能幫你輕鬆了解艱深的論文內容。降低閱讀論文的門檻與時間。

善用工具才能幫助你聰明地做研究,並留有時間去思考,以產生獨特的洞見。

參考資料:

其他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Chris
Chris

嗨~ 我是超閱者站長 Chris!
我是一位熱愛學習、研究各種事物的醫藥研發人員。
在這裡會分享書中學習到的知識,以及個人經驗與想法。
同時,我也會分享一些實用的數位工具。
希望每個人都能透過閱讀超越昨日的自己,成為更卓越的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