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街殺人》閱讀心得:只能獨當半面的學生街

學生街殺人》是東野圭吾非常早期的校園推理作品,從網路上的資訊得知,這本是他的第四部作品,在 1987 年出版。這本書與《放學後》、《畢業》並列「學生三部曲」,這三本書都以本格推理作為小說的主要架構。

這次我看的是全新再版的【追憶時光版】,封面呈現出舊學生街的冷清氛圍,與這本書的標題非常切合。

《學生街殺人》內容簡介

「任何人都只能體會一種人生,所以,也只知道一種人生而已,如果去干涉別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種傲慢。」

故事發生的地點在於一條沒落的「舊學生街」,生活在這的人們都有著無法訴說的過去,盡己所能地在這條街上掙扎著。

本書的主角津村光平,大學畢業後,對父母謊稱在讀研究所,實際上,至今仍沒有決定未來的方向,在舊學生街上一家名叫「青木」的咖啡店打工。

光平有一位年紀比他大的女友有村廣美,在某次偶然中救下了想要輕生的她。只是廣美充滿著祕密,她時常在星期二不知所蹤,即便問起過去也避之不談。

原本冷清的舊學生街,被接連發生的三起謀殺案給打破寧靜。同樣在咖啡館打工的同事松木,被發現陳屍在自己的住所,緊接著是他的女友在公寓的電梯裡被刺殺,最後連幼兒園園長堀江也慘死在街上。

表面上毫無關聯的三人,究竟有何關聯?

當光平深入挖掘廣美的祕密,發現兩人交往了一段時間,他仍對她不太瞭解。這些被隱瞞的過去,與這起案件有何關聯?

這三位被害者所隱藏的祕密,將這條學生街生活的人們捲入一場風波之中。

「有沒有走錯,也是自己決定的。如果覺得錯了,再往回走就好。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在重複一些小錯誤。」

學生街殺人_圖片

後記

「我不會把自己逼得太緊,也不會設定期限。如果找不到目標,就一直尋找,直到找到為止。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這也是一種人生。」

看《學生街殺人》之前,我有先看完《放學後》、《畢業》這兩本書。這三本書都是作者非常早期的作品,我覺得這本書是「學生三部曲」中最好看的。

《放學後》是作者的出道作,這本的結局斷在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收尾收得不太好。

《畢業》的內容則是過於沉悶,尤其是茶道的雪月花之式的流程敘述過於複雜,看得很累人。

學生街殺人》則是有讓人驚訝的轉折,當我以為事件已水落石出,卻還有更深一步的祕密隱藏在幕後,讓故事有個完美的結尾。

此外,這本書不只注重於推理的部分,作者透過舊學生街的氛圍帶出一種毫無生氣、沒有未來夢想的人物故事,從故事情節中,能看出作者想呈現一些社會議題給讀者。

那些會留在舊學生街生活的人,都是無法拋棄過去,對未來毫無想像的人,他們各有各的原因,困於這條學生街。他們都感到迷茫,所以在這邊駐留。

我們一生當中都會有迷惘的時刻,可以說迷惘是人生必經的路程。其中一個時間點常是大學畢業後,人們會對於未來與工作感到迷茫,不知要前往何方。

書末提到弗隆(Jean Michel Folon),他是一位畫家、素描家、海報畫家和版畫家。作者用他的三部作品分別名為「昨天、今天、明天」的畫作,來作為故事的結尾。

〈昨天〉這幅畫呈現一望無垠的沙漠,畫中有一隻指向某個方向的手,那隻手像是用石頭做的,有一種被風化的感覺。

〈今天〉的畫中央是一隻手,手上有一棵有很多樹枝的樹,樹枝的末端,是一隻隻指向不同方向的手的形狀。

〈明天〉的畫作,畫裡懸浮著好幾個四方形的物體,畫的中間有一個大洞,那裡伸出一隻手。那隻手隨意地抓起一個四方形的物品。

最後這幅畫有點難以理解,弗隆似乎是要告訴我們,人無法隨意挑選明天的內容。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有什麼,就像我們不會知曉旅途前方會出現什麼。

總之,這本書的故事很精彩,同時也呈現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反映了各種社會面貌。

其他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Chris
Chris

Hi! 我是超閱者站長 Chris。
是一位生科人,熱愛閱讀,希望透過分享閱讀心得,化輸入為輸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