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人生》讀後感:來到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更好、更自在?

自我成長閱讀筆記

年輕時,我們精力充沛且富有創意,常追逐著外在成就,想要不斷向上攀爬。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步入了中年,我們常遇到「中年危機」,感覺自己不如年輕時,各個方面都開始衰退了。這時我們要怎麼面對這個危機呢?危機能變成轉機嗎?

《重啟人生》在說什麼?

重啟人生》(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的作者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Brooks)是哈佛商學學院教授,一位研究幸福的社會科學家。

書中提到我們的外在成就不會一直向上攀升,到了某一階段,會無可避免地陷入衰退,結果就是遭遇人生的低谷,也就是書中提到的「奮鬥者的詛咒」(striver’s curse)。

奮鬥者的詛咒」指的是表現傑出的人,隨著年齡增長,卻發現自己陷入了衰退。像是體力衰退、記憶力變差,而且工作成果愈來愈難讓人滿意,儘管做得更多,成就卻更少,日常生活也欠缺美滿的人際關係。

發生這種情況時,該怎麼做呢?

多數人可能會更加努力,想要讓成就延續下去,否認自身開始衰退的事實。所以作者指出,我們需要在心態上重新調整,接受人生的轉變,才能「重啟人生」。

書中談了重新思考成功、不要渴望世俗獎勵、面對衰老的議題,並提供培養人際關係、接納自身脆弱等重新獲得力量的策略。

這本書很適合擔心自己未來會失去競爭力,害怕被人取代的人,或是想要轉換職涯的人,這本書值得一讀。

以下分享書中五個觀念與我自身的想法:

1. 人生有兩種智力曲線

作者在書中的核心概念,是引用心理學家卡泰爾(Raymond Cattell)在《能力》(Ability: Their Structure, Growth, and Action)提到,人類具備兩種智力,分別是「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但兩者的上升與巔峰卻出現在人生的不同時期。

  • 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邏輯推理、彈性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涉及閱讀與數理能力。巔峰在30-40歲左右,接著就急速下滑。
  • 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運用過去累積的知識庫存的能力。隨年齡一路增長,可能不會衰退。

書中舉了各種職業做為例子,像是創業者大多是 40 歲以下的年輕人。科學家找到重大發現的可能性在 20-39歲之間穩定上升,之後就逐漸下滑。而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者,例如歷史學者,則是年長者有更好的表現,因為他們仰賴的不是流體智力,而是晶體智力。

作者也以自身經歷做為「重啟人生」的例子,作者 19 歲時是樂團樂手,四處巡迴演出,但他在 20 歲時,他的演奏狀況每況愈下。作者持續掙扎,不斷增加練習量,表現依舊持續下滑。後來作者給自己找退路,透過遠距教學,在快 30 歲時取得經濟學學士學歷,隨後又取得碩士、博士學位,開始從事研究與教學。

總之,作者透過人會從流體智力轉換成晶體智力的理論,提出人生會有轉換的階段,要懂得「接受過去帶來成功的元素,在未來將不再有效,培養新強項與新技能」,發揮晶體智力,重新啟動你的人生。

這就是這本書最重要的核心觀點,我們人生的曲線,會從第一條曲線,跳向下一條曲線。我們需要拿出勇氣去做轉變,當你邁入晶體智力的曲線時,不再具有創造力,更多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這時培養下一代年輕人,激發他們的潛力,也能為世界繼續做出貢獻。

那要如何重啟人生呢?我摘自一些書中值得我們去思考的觀點。

1 重啟人生 兩種智力曲線

2. 戒除對成功上癮

每次際遇變化都是機會。但不要把世俗成功看得太重,記得對這個世界做出貢獻。

我們常將人生放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不斷追求外在成就。但作者認為我們不要對成功成癮,也不要物化自己,別以工作表現與職業地位,作為你有沒有價值的依據。

很多人在工作時,都會藉由金錢、地位、權力、名譽來定義自己有多成功,就連我也不例外。當你藉由那些外在成就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會對人生永遠感到不滿足。尤其是現在社群媒體的出現,讓這種情況更加雪上加霜。

成功是永遠不會滿足的目標,當你達到成功的里程碑,你會興奮個幾天,過後你需要追逐下個成功,才能維持這種興奮感。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你只會追逐更多,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而且在下個成功到來前,你感到更多的是空虛。

一旦你開始衰退後,無法再得到名為「成功」的獎勵,你整個人的身心狀態就會出現大問題。因此,我們要「戒除對成功上癮」。

2 重啟人生 戒除對成功上癮

3. 反璞歸真

作者接著提到要「反璞歸真」。他用在台灣故宮博物院學到的玉石雕像故事,闡述「減法」的哲學。

他來到台灣故宮逛展覽時,找了一位導遊並挑了幾件著名文物,請他仔細解釋這些文物在藝術和哲學上的重要性。

沒想到,那位導遊說:「這尊佛陀玉雕能說明東方與西方看待藝術的差異。」作者問為什麼,而導遊則用問題回答問題:「如果我請你想像一個尚未開始創作的藝術品,你會想到什麼?」

作者回答:「空白的畫布。」

「沒錯。那是因為西方人把藝術視為無中生有。東方人則認為藝術原本就存在,我們要做的事,只不過是讓藝術顯現出來。我們不是靠添加東西讓藝術被人看到,而是拿掉不屬於藝術的部分。」

作者想到的是空白的畫布,而導遊想到的是未琢磨的璞玉。

多數人通常將人生當成是一張空白的畫布,在上面不斷畫上更多事物:財富、享樂、名譽與權力。但這樣我們人生就能獲得滿足嗎?

作者從這趟導覽,體悟道:「 我們必須消去人生這塊玉石中不必要的部分,直到找到自己。

我們應追求更少,才會活得更好。

3 重啟人生 反璞歸真

4. 培養你的人際圈

如果當下這一刻,只不過是必須忍耐的痛苦,以求能抵達未來,那麼永遠不會出現滿足感,因為未來注定只不過是新的痛苦當下,永遠不會抵達美好的終點。注意力必須放在走路,走路是一連串的現在構成的人生。

作者認為「人際關係」很重要。他以白楊樹作為例子,看似一棵棵獨立的白楊樹,其實在土底下有著龐大的根系將它們連在一起,每一棵樹不過是同一株植物的「分靈體」。我們人類看似是獨立的個體,但我們組成龐大的根系,組成了家庭、朋友圈、社區、國家,以及整個世界。因此,作者強調「與人連結」。

對於伴侶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幸福的秘訣不是陷入愛河,而是持續有愛」。心理學稱這為「友伴式愛情」(companionate love)。這種愛情或許不夠激情、較無吸引力,卻是較為穩定的感情,有著承諾與互相了解。友伴式愛情具備友誼的基礎,研究指出:「把配偶視為摯友的人士,婚姻帶來的幸福遠比其他人高。」愛情仰賴激情,只是一時的,想要維持長久的關係需要友誼般的愛情。

此外,除了伴侶之外,也不可忽略與朋友間的關係。研究指出,擁有伴侶之外的好朋友,人生也會有較高的滿意度。即便你是單身,擁有好朋友, 人生的幸福感也比較高。所以,向外拓展朋友圈很重要,擁有好朋友,你的人生才會更幸福與美好。

4 重啟人生 培養你的人際圈

5. 化脆弱為力量

人能在各種苦難中,找到人生的意義與個人成長。

接納自己的弱點與恐懼並不容易,甚至讓人感到怯步。當你掩飾自己的瑕疵,你會感到不自在、疲累。整天活在虛假的形象下,甚至會產生認知失調,也就是你的外在形象與真實的你並不一致。

承認自己的脆弱、不完美並不容易,但當你接納自身的脆弱,會讓你變成更加堅強、更自在、更踏實。展現真實的自己,並不會讓別人覺得你很軟弱,反而會引起共鳴,找到能夠接納自己不完美的群體。

分享脆弱,能帶來深度的連結,在人際關係中建立緊密的關係與信任。誠實面對自己的弱點,能讓你自在地做自己。

分享我自身的例子,向上級報告有問題的實驗結果時,我不會掩蔽自身的失誤,而是承認自己哪個環節沒有做好,勇於承擔自己的錯誤。若將實驗數據造假,每天會過得不自在,深怕哪天會被發現,被發現時,會讓人對你產生不信任感。多數人太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所以會想盡辦法遮掩,這往往會造成別人對你的不信任。當我承認實驗的問題,別人反而會伸出援手,跟你一起討論問題所在,幫助你改善實驗的流程,在這過程中,你會建立與他人之間的信任。

雖然坦承錯誤會讓人感到不適,但就長遠來看,能與自己或與他人相處得更自在,並建立長久的連結與信任。

5 重啟人生 化脆弱為力量

後記

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課題需要面對,需要調整自己的目標與價值觀。年輕時,多數人會追逐外在成就,但隨著年齡增長,你會意識到外在成就不再能帶來滿足,而內在成就才是支撐你的基石。在這轉變時期,重新思考成功、面對衰老、重新認識自己、分享脆弱、與人建立連結,這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重要議題。

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同時也是好奇為何這本書會獲得大眾的共鳴,所以才會閱讀這本書。

我對於藥物研發有所熱忱,但現實情況卻不是如此美好,如何在職涯上做選擇,要如何達成自己理想的生活,這都是我正在思考的問題。

面對人生的迷茫與不安,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探索自己的內在力量,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都有助於在你徬徨、無措時,為你找到方向。

重啟人生》會給人帶來觀念上的啟發,比較缺乏實際執行的策略。但我覺得這本書並不一定適合年輕人來讀,因為沒有經過過挫折、失敗,可能難以對書中的內容產生共鳴。

在讀這本書時,我同時也在讀《踏實感的練習》,書中提到六個原則中的「接納」、「脆弱」、「連結」三個原則,都與這本書的內容相互呼應,同時書中也提供實用的練習方法,非常實用,推薦給你。

Leave a Comment

聯盟行銷聲明:網站部分連結含有聯盟行銷連結,當你透過連結購買產品,我可能會收到少量佣金以維持網站運作,請您放心,這不影響你購買該商品的金額。

@2023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超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