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和明的《種族滅絕》(ジェノサイド)非常符合我的喜好,不只有科幻,還有推理、驚悚、冒險、人性等眾多元素。
多數末日類型離不開病毒、天災等題材,這些題材大多是非常好掌握的,也具有很大的彈性來擴展劇情。但在《種族滅絕》中,關於人類的滅絕,病毒只是其中一種可能,而另外一種是超越人類的新物種誕生,既是本書的主軸,也是導致人類滅亡的可能性。
目錄
《種族滅絕》劇情簡介
「一切生物中,只有智人會大量屠殺同類,這幾乎可說是智人這種動物的定義。所謂的人性,其實就是殘暴性。具我推測,從前存在於地球上的其他人屬動物,例如原人和尼安德塔人,就是被至人殺光才滅種的。」from 《赫茲曼報告》
故事起因於 1997 年由美國智庫提出一份《赫茲曼報告》,報告指出可能會有超越人類的新物種出現,甚至會造成人類滅絕。如今,這份報告的預言可能就要實現。
美國政府為了抹殺這危險的新種生物,暗地裡啟動了「涅墨西斯計劃」(Nemesis)。他們花錢僱用了多名傭兵了,前往非洲剛果的叢林執行祕密任務。
為了拯救罹患罕見遺傳疾病、生命垂危的兒子,傭兵喬納森.葉格決定接受這項高報酬的祕密任務,與其他傭兵一同潛入剛果的叢林。然而,他不知道這項任務竟然是一場殘酷的殺戮行動。當他得知這項任務真正目的後,決定違抗行動指令,保護這項行動的目標人物,但他得面對美國政府的追殺。身處在未知的剛果叢林,他能逃過重重追殺,再次見到他的兒子嗎?
另一方面,在日本正攻讀藥學的研究生古賀研人,某天突然收到已經身亡的父親寄給他的電子郵件,信件的內容竟然是拜託他代替自己開發新藥。按照父親信中的指示,找到了實驗筆記和白色筆電,筆電內有一款從未見過的藥物設計軟體。不清楚父親到底想要研發什麼,但他決定要完成父親的遺願,卻也引來日本警察的追捕。幸好,暗中有人在協助他逃過追捕。究竟他的父親開發藥物的目的是什麼?為何日本公安警察藥追捕他?
身處於美國和日本、生活完全是兩條平行線的兩人,竟然因為美國政府的「涅墨西斯計劃」有了交集。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在背後操控著他們,那個存在又有什麼目的呢?
人類最終能過逃離種族滅絕的命運嗎?
日式推理加上美式動作冒險的劇情
這本書的故事分成三條線:
- 傭兵葉格為了拯救罹患罕見遺傳疾病的兒子,被派往非洲執行祕密暗殺任務。
- 遙控該任務的美國總統和情治單位陰謀。
- 日本研究生古賀研人依照父親遺願,開發一款罕見遺傳疾病的藥物。
這三條線緊密相連,不論是哪段故事線的完成水準都非常高。
在推薦序提到高野和明曾任職於美國 ABC 電視網,並在洛杉磯進修電影編劇和攝影課程。難怪他能把美國的場景、政治、軍事運作,甚至是各種槍械操作,全部細節都能生動地描述。整本小說劇情的節奏緊湊且刺激,宛如在看部電影般,流暢地切換各種場景,完全不會讓人對劇情感到混亂。
除了美式的動作冒險劇情外,再加上平凡的日本研究生研人,有天突然接受父親的神秘指示,為了解開謎團,而展開了一場日式推理劇情。
作者將美式冒險和日式推理兩種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擴大了《種族滅絕》的格局,讓我開始看了之後,完全停不下來,超想快點知道後續發展。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不知道為何,看完這本書就讓我想到《左傳.成公四年》中提到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似乎很貼何書中的劇情發展。
在書中赫茲曼教授就說:「對智人來說,只要不是相同人種,就不是同類。智人會將自己依膚色、國籍、宗教、甚至是社會族群、家庭來分類,只有在這狹窄範圍裡的才是同類,除此之外都是危險的異類生物。當然,這不是基於理性判斷,而是一種生物學上的習性。智人的腦袋裡,與生俱來就有著分辨、排除異己物種的能力,而我認為這就是殘暴性的最佳佐證。」
我們人類善於將原本不存在的邊界,進行明確定義與分門別類,但這也造成階級與歧視的誕生。作者藉由本書對人類的過去與未來進行深入的探討,讓我們思考當人類發現有別於現今人類的全新物種時,我們究竟會進行將其消滅,還是想辦法與之和平共存?
人性或許是人類滅亡的原因
「所謂的科學家,其實是最貪婪的人種。每個科學家都有個本能慾望,那就是求知慾。與一般人的食慾和性慾相比,這股慾望的強大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研人的父親曾說過自己沒辦法不做研究,這是因為科學的魅力,以及對於知識的求知慾。任何一點小發現或小突破,都可以讓大腦獲得陶醉與幸福。
書中對於科學家的描述讓我有所共鳴,因為我也是處在這個領域的人。科學家的生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過得很好,經費的來源、研究的花費,尤其是生物領域的科學研究通常都是高風險,報酬不是高回報就是打水飄。
以藥廠的商業角度來看,一切的研究開發都是講求利益的,礙於研發的龐大支出,任何一種藥物只要市場太小,藥廠會不願意去開發孤兒藥,這對於許多罕見疾病的患者來說是十分絕望的。
如今我仍身處於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領域,其中都是出自於對於未知知識的求知慾,即便薪水不如許多在科技業的朋友,但在研究過程有所突破,會是接觸到新知識,總會讓我興奮不已。
當看到小說中研人成功研發出孤兒藥的那一刻,我真得感同身受。雖說在現實中,研發的過程不可能像小說中那麼平坦,但當你的研究成功,對世人有所幫助,我認為那就是對科學家的最大報酬。
「挑戰未知境界所帶來的陶醉感,對人類社會而言既是仙丹也是毒藥。」
當然並不是所有研究都是對人類有所幫助,就像原子彈的發明。有看過《奧本海默》的人,就會知道當研發原子彈成功的那一刻,科學家們是多麼興奮,因為理論化為現實是如此迷人,但他們並無意識到無數人會因此喪命。這既是科學迷人之處,也是可怕之處。
後記
「科學的歷史,正是由一群從不說『不可能』的人寫出來的。」
《種族滅絕》這本書已經是十年前的書,卻能融合眾多領域的知識,像是生物學、藥學、電腦、網路、心理學、政治學、人類學、語言學……太多無法全部列舉出來。從最後的作者感謝名單與參考資料,就能得知作者為了寫這本書,做了許多功課,還為此請教許多專業人士。
作者的寫作功力實在是太強了,能把如此眾多素材融合在一本書中,又能如此流暢地描述劇情,完全不會感到突兀。
尤其是藥學與生物學知識的部分,我身為這些領域的人,對於作者能夠清楚地解釋這些專有名詞,感到非常佩服,而且整個藥物研發過程完全合乎邏輯。很少能夠看到有作者把藥學和生物學知識,在小說中詳細解釋,通常都會想盡辦法帶過。小說中這部分,或許這對於不是該專業的人來說,讀起來會有點難懂。
我不得不感嘆,現實中要是真有有 Gift 軟體,能透過電腦精準預測有效的藥物,就會造成製藥界的版圖大大改變。除了罕見疾病的特效藥,甚至連癌症的治療都不成問題。可惜,最後就如我預期,整個軟體自動銷毀了,努斯你幹嘛不把它留著,這能拯救多少人類性命。
現今 AI 的發展,能推進藥物研究的進展,但這都是基於既有研究成果的預測,想要完全從頭到尾由電腦預測,不經現有資料預測,還有很常一段的路要走。從現今許多藥廠都入 AI 藥物開發,但目前發展尚不理想,就知道有許多挑戰仍要克服。
總之,《種族滅絕》真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小說,書中有許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完全講不完。
題外話,今年獨步文化重新再版《種族滅絕》,推出新的封面。而我是在「島呼冊店」買到絕版的舊版封面。
有去嘉義玩的時候,記得光顧一下島呼冊店,他是一家賣豆腐的書店(島呼取自於是豆腐的台語發音),推薦他們的豆漿和豆奶。
書名|種族滅絕
作者|高野和明
譯者|李彥樺
出版社|獨步文化
其他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 《獸靈之詩〈上〉:保留地的祭歌》閱讀心得:獸靈傳說的奇幻故事
- 《獸靈之詩〈下〉:模仿師的遊戲》閱讀心得:這個世界是對另一個世界的模仿
-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閱讀心得:非常特殊的閱讀體驗
- 《魚眼》閱讀心得:真實案件改編的懸疑小說
- 《方舟》閱讀心得:後勁極強,請小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