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的感染力》讀後感:世界上最值得散播的好點子是「慷慨」

人文社科自我成長閱讀筆記

說到慷慨,你會想到什麼呢?

多數人會想到捐款吧!但是,慷慨不只限於「金錢」,慷慨還有其他的形式。《慷慨的感染力》這本書將會改變你對慷慨的認知,讓你重新認識什麼是慷慨?為何慷慨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們該如何行動來散播慷慨呢?


《慷慨的感染力》在說什麼?

慷慨的感染力》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他是 TED 總裁。我相信很多人就算沒看過,也多少有聽過 TED Talks 吧!TED 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秉持著「值得散播的好點子」的信念,透過網路讓許多理念在各地慢慢發酵、散播至世界各地。

世界上有這麼多好點子值得分享,為什麼作者將這本書的主題選定為「慷慨」呢?

作者在領導 TED 的二十年間,他看到許多重大的發現、發明、科技與理念的誕生,是透過 TED Talks 影片的影響力而遍及世界各處。這讓他發現背後的關鍵要素就是「慷慨」!

因此,他透過本書分享許多振奮人心的案例,重新解釋慷慨在現今時代的意義、說明了慷慨的各種形式,以及分享如何讓慷慨造成更大的影響力。

本書分成三部分:

  • 第一部分是解釋為何「慷慨時代」已經到來。
  • 第二部分是如何實踐慷慨,打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慷慨。
  • 第三部分是提出一個未來展望的問題:假如慷慨已經在世界中扎根,這世界會如何呢?

書中的第一、第二部分帶給了我許多啟發,以下分享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五個收穫。

1. 慷慨是最值得分享的好點子

TED 在網路剛起步的時代,就將演講的影片上傳到網路上,提供給大家免費觀看。

但這是一步險棋,別忘了 TED 是非營利組織,他們營運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源自於 TED 的門票收入。如果可以免費觀看,還會有誰想要付費參加呢?

令人意外的是,許多初次接觸到 TED 演講的人,對講者們的理念深受感動,引起廣大的回應與號召,讓 TED 如病毒式瘋傳,快速散播這些理念。免費公開不僅沒讓 TED 失去價值,反而讓更多人想要參加 TED。同時,世界各地還有一群熱心的自願者,將這些演講翻譯成其他語言,讓更多人能夠看到 TED 演講。

接著,他們還做了更大的冒險,那就是授權他們的品牌,也就是 TED 這個名字。讓世界各地的人自行籌備,並掛上 TED 名號吸引更多人的參與。你看過許多影片掛上 「TED x 地點」,就是在該地點自發組織的 TED 活動,例如 TED x Taipei。

你要知道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授權通常是不便宜的,尤其是 TED 這極具影響力的品牌,其授費用想必會更加昂貴。

不僅如此,將品牌免費授權給別人,還要承擔風險,擔心自行舉辦的活動失控,害得品牌本身失去信用。但這件事竟然沒有發生,反而有了更多籌辦活動的經驗交流與分享。

在當時看似瘋狂的行為,如今回首來看,慷慨產生的漣漪效應,已經不知不覺間擴散至世界各個角落。

我也看過許多 TED 的影片,像是 Susan Cain 的《The power of introverts》、Tim Ferris 的《Why you should define your fears instead of your goals》,這些影片給我帶來了改變的力量。如果沒有 TED 與演講者慷慨的分享,我們就不會接觸到這些觸動人心的理念。

現今這個時代,知識是具有價值的事物。 TED 在當時沒有將影片變成營運經費來源,卻願意免費公開分享這些資源,直到現在 TED 仍不斷免費分享演講影片。這項慷慨的舉動,不只影響了我,也影響了所有 TED 的觀眾們。

我非常同意作者在書中開頭所說的:「慷慨就是最值得散播的好點子。」當我看完書的第一章節就深深感受到慷慨的感染力與影響力。這本書讓我知道,這世界上也有許多慷慨的行動,正在網路上擴散著。

1 慷慨是最值得分享的好點子

2. 全球連結改變了看待慷慨的方式

慷慨會具有感染力,很大的原因歸功於網路的出現。

作者說:「網際網路能夠增強慷慨,以及慷慨能夠改變網際網路。」網路讓全世界的人可以互相連結,在這個全球連結的時代,作者提出三個特質,說明網路如何改變了慷慨的意義。

(1)我們更加重視非物質之物

現今這個世界越來越有價值的事物,不再是有形的物質,而是無形的物質。

非物質之物是一種資訊或知識,你正在看的這段文字,你平時觀看的 Youtube、收聽 Podcast、購買的線上課,這些都是非物質之物。

當然食衣住行等實體事物仍是必需的生活要件,但是我們的時間與注意力已逐漸轉向非物質之物。不只如此,我們也更加關注於無形的內在狀態(例如:動機、熱情、成就感、自主性)。這都是網路帶來的連結性與獲取知識的管道,讓我們逐漸重視非物質之物。

(2)非物質之物可以無限量供應

在網路普及之前,你想要分享新點子,只能在有限的圈子內分享,很難散播到全世界。今日,我們可以將好點子拍成影片、寫成文章,透過網路傳播到全世界。

所有的數位產品:電子書、電影、音樂、軟體、設計、嶄新的理念、暖心的故事,各種資訊與知識都能夠輕而易舉的送到無數人手中。

從小到大看著時代的轉變,經歷網路的普及、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到現在生成式 AI 百花齊放的時代,每個人成為創作者的門檻都降低了,我們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的傳播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讓慷慨得以無限制的傳播給任何人。

(3)大家都看得見

第三個特質很好懂,當你在網路的某個平台隨手發了一則訊息,無所不在的網民都在看著你。

這個特質各有利弊,假如你做錯事,更容易被人拿出來放大檢視與譴責;相對的,你的善舉也同樣地更容易被大家看見,讓每個人的影響力能夠被無限放大。

以上三點就是現今網路時代帶給我們的改變。不過,慷慨應是充滿善意的,但有時在網路上人們會對慷慨行為背後的動機說些閒言閒語。

面對這種情形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2 全球連結改變了看待慷慨的方式

3. 接納不完美的慷慨

許多人認為慷慨就是毫無意圖、完全無私的善行。

作者在書中提到,他在社群媒體以同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進行意見調查。結果顯示,一個慷慨的舉動,會因為有了看似負面的背景因素,而改變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就連我在做這項測驗時,也是會被負面資訊給影響。

我們常常在意人們的立意勝過結果,但請你好好想想世界上真的有無私的慷慨嗎?

作者認為「這世界上才沒有不自私的善行這種東西」,每個人的決策背後都出自於某種動機。

慷慨行為的動機,可以是滿足自己的良心,讓你自身帶來滿足感。如果沒有,你還會去做嗎?

太多人被無私的慷慨這道令人道德上的枷鎖給限制住了,作者認為我們應把重點放在行爲帶來的「效用」上,而不是去揣測別人慷慨行為背後無法捉摸的動機。

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觀點,我們應把慷慨視作「受多樣因素驅使的、有意識的策略」的世界。

世界上如果有「無私」的慷慨,我想那只會出現在虛構的小說中吧!

我們應去接納不完美的慷慨,慷慨的行為背後一定有動機存在,不存在完美的慷慨,而且動機並不影響幫助到人的結果。只要結果是對人有益的,那就是慷慨。

別在懷疑別人的動機了,當每個人都在懷疑他人,那還有人要去做嗎?除非你有明確理由認定那是偽善之舉,不然請你拾起勇氣去執行慷慨的行動吧!

4. 每人心中都有慷慨的種子

作者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伊莉莎白.鄧恩(Elizabeth Dunn)合作,設計了一項「神秘實驗」(Mystery Experiment)。

實驗的參與者每人會獲得一萬美元。他們能夠隨心所欲決定這筆錢的用途,只要遵守以下兩個原則:

  • 必須在三個月內使用完畢
  • 必需如實回報自己如何使用這筆錢

他們還有一個特別的實驗設計:他們鼓勵一半的受試者將這消息保密,另外一半的人則建議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如何將這筆錢花出去。

你可以猜猜看這筆錢,大多數人會怎麼花呢?

實驗結果肯定會讓你大為震撼且振奮人心。

兩百位參與者中,絕大多數人都把大部分的錢直截捐贈出去!平均而言,只有三分之一的錢是花在自己身上。即便是收入比較低的人,對他們來說這筆龐大的金錢足以改變他們的人生,他們仍是把錢三分之二的錢捐贈出去。

此外,私下做決定與公開做決定的人之間其結果並無顯著差異。這表示該行為不是為了博取他人的認可,而是發自本能的報答行為。

這項實驗結果顯示,當他們是慷慨行為的受益者時,他們會用同樣的方式予以他人回報。

這個實驗讓我看到慷慨真的具有感染力,人們會以慷慨回報慷慨。

書中還提到,有研究指出,慷慨能使人快樂。更令人驚訝的是,比起把錢花在自己身上,花在別人身上所獲得的快樂維持更久。因此,想要一輩子都快樂,就去幫助別人吧

5. 慷慨不是只有金錢的形式

慷慨並不是只有跟「金錢」有關,志工、簡單的善舉都是慷慨的形式。書中還提及六種慷慨的形式:關心溝通知識連結熱情魅力

這邊就只提我最有感觸的是「分享知識」的慷慨。

作者常給予登上 TED 舞台的人最重要的建議是,不要把演講當成是推銷的機會,而是一個禮物。這個禮物是送給聽眾一個理念,這些理念很有可能會改變某位聽眾的人生。

分享知識的好處在於,即便你將它教給他人,你自己依然保有這項知識。如同湯瑪斯.潔弗遜(Thomas Jefferson):「他借用我的蠟燭點燃他的,並不會使我的蠟燭熄滅。」雖然這份知識不再獨屬於你,而且你還曾花費時間與經歷去分享,但分享出處的知識所帶來的漣漪效應,將會造成無可估計的影響。

這不正是我正在做的事嗎?從書中學習到的內容,經過消化、整理、吸收過後,重新輸出並分享。雖然過程中,需要耗費時間與精力,但這些內容說不定有天會幫助到別人。

慷慨不是只有金錢的形式

後記:願慷慨與你同在

慷慨的感染力》這本書分享了許多有關「慷慨」的故事,像是待用咖啡、撿垃圾武士、慈善星期二、搖滾樂團 OK GO 無償提供音樂創作等故事,這些故事擁有的真實情感、創造力、勇氣、合作,經由網路這個放大器,進一步放大的影響力與成果。

在過去,有句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我們平時觀看的新聞媒體,時常看到許多壞事發生,這有一部份原因是媒體過度誇大與大肆炒作,再加上我們人類的認知偏誤,對於危險的警覺會特別敏銳,因此會特別注意到壞事,也造成壞事對我們的影響更加強烈與持久。

但是網路時代的到來,消息來源不在只是媒體當道,自媒體也能取代媒體成為散播慷慨的火種。這邊再舉書中最後一個例子,有一年在 TikTok 上流行一波浪費食物的風潮,將各種食物撒滿盤子上,只為了營造出誇張的效果。

一名 22 歲的年輕人米拉德.麥格(Milad Mirg)相當厭惡此風潮,因此他製作另一種影片,他將大量的果醬製作成大量的三明治,並分送給需要的人。這個過程,充滿著魅力、對人與食物的尊重與振奮人心的善舉,這部影片不只迅速爆紅,還讓原本浪費食物的拍攝者也改為效法他的做法。

他說:「你可以做個出名一天而得意洋洋的混蛋,或者你可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被人們永遠記住。」他的行為讓我們知道,只要肯下點功夫,善意就能發揮比惡意更大的影響力,而且好事更長久。

總之,《慷慨的感染力》除了改變我對慷慨的看法外,也讓我知道慷慨不該只拘泥於金錢捐贈的形式。

在這個網路時代,人人都能透過各種創意與行動,讓善意散播出去。這也讓我意識到,我正在參加的社團 The Ivestigator Taiwan 裡面,有許多志同道合的人透過科普寫作,讓更多人接收到生物科學領域的最新知識。同時,我們也會分享許多留學資訊與經驗,讓更多人能在無止盡的生物領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推薦《慷慨的感染力》給大家,在這個善意被低估的時代,我們需要一本具有傳染力的書,我相信就是這本《慷慨的感染力》,願每個人都能成為善意的傳播者,讓善意的薪火能夠不斷傳承下去。

另外,我也推薦兩本書:《給予》和《人慈》。

Leave a Comment

聯盟行銷聲明:網站部分連結含有聯盟行銷連結,當你透過連結購買產品,我可能會收到少量佣金以維持網站運作,請您放心,這不影響你購買該商品的金額。

@2023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超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