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正義》讀後感:你所相信的正義,是對的嗎?

何謂正義?對於正義,每個人的解釋都不相同,也很難判斷正義的對錯。這是因為正義建立在抽象的「道德」標準上,很難清楚說明正義是什麼。

《逆轉正義》在說什麼?

逆轉正義》是下村敦史的作品,共有六篇不同的短篇故事,每篇故事都圍繞在「正義」這個主題。

書中每篇故事都涉及不同的社會議題:霸凌性侵販毒墮胎更生人死刑等數種議題。

雖然「正義」是本書主要探討的議題,但是「逆轉」才是這本書的核心關鍵。

剛讀時,我們會認為這是正義的制裁,隨後卻會被反轉的劇情狠狠地打臉。我們常被眼前事物的表徵所蒙騙,帶入先入為主的觀點,而這本書會逆轉你的偏見,促使讀者重新檢視所謂的「正義」究竟是什麼?

接下來,我選擇三篇我滿喜歡的故事來分享。

(注意!!以下文字微雷,但不會涉及故事的真相。)

〈裝沒看見〉

本書的第一篇故事是關於校園霸凌。在某所高中的教室中正在展開一場霸凌,但是所有人都不想扯上關係,故而裝作沒看見。

松木東樹出於好意,向導師打小報告,而老師確實來教室調查霸凌事件,但僅僅是觀察情況,遲遲沒有處理,裝作沒看見。

眼見老師沒有出手的想法,只好求助於社群媒體上的網友之力。殊不知,這引發了一波大炎上,最終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因為社會大眾發現,只要高舉正義的大旗,就能得到攻擊他人的快感,完全不會有罪惡感。」

我們都知道「霸凌」與「歧視」是不對的行為。剛看這篇故事時,我也懷著正義感,認為應該對這些霸凌的人,給予正義之錘。

再加上網路有匿名性,每個人都能隱藏在網路之下,盡情的暢所欲言,讓人們更容易說出更激烈、更具攻擊性的言論。

畢竟,他有罪在先,我們譴責他有何不對?

「不論是霸凌還是歧視,幾乎都沒有人是明知這樣是錯的,還刻意這麼做。他們是真心認為自己這麼做是對的。也絕對不想去懷疑這樣的正確性。因為他們的行為百分之百正確。」

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貼文,發現某人犯了錯誤的事,我們這些不相干的局外人,只要覺得有對的理由,就能將謾罵正當化,並隨意展開激烈的言論嗎?

有時看到更種炎上事件,網路上出現更種罵聲,各式各樣的言論都有,雖說我是不會跟著發言,但會對網友們的言論感到害怕。

這項行為看似正確,卻常被片面的文字給遮蔽,忽略事情背後隱藏的真相。

或許故事中導師謹慎觀察,不立即出手這件事是不太對的,但他若沒有處理好,反而會加害到其他人,這種事情的輕重拿捏是很難掌控好的。

就如書封上的文字:「我們為正義賭上了性命,卻發現最難抵達的始終是人心。」儘管做的事情是正確、是正義的,但人心往往會把事情帶到我們無法預期的方向。

逆轉正義 Figure1

〈保護〉

第二篇故事是關於未成年性侵的議題。

早川滿雄在下雨天前往超商買東西,結果遇見了她。

她穿著制服,站在商店前。可能是沒帶傘的緣故,她身上的衣服已溼透,並一直站在屋簷下,遲遲沒有離去。

於是,他忍不住出聲叫她…..

剛開始看到這劇情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之前引起過爭議的輕小說《刮掉鬍子的我與撿到的女高中生》,因為這部劇情就是男主私自收留未成年的女子高中生。在日本的法律中,若無經過監護者的同意就收留未成年人,會構成誘拐罪。

我以為這篇故事的劇情就跟那本輕小說一樣,也清楚知道之後會有反轉,但我仍被突如其來的反轉給驚嚇到。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錯過了什麼劇情,還往前翻了一下,確定自己沒有理解錯誤,或是跳頁,結果還真得沒看錯。劇情確實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並讓我們思考: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只要雙方你情我願,就代表不會犯罪了嗎?

許多人會聽過這個說法: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這句話可以理解成:只要合法,就是有達到道德的最低標準;而不合法,就表示不道德。

但真的是這樣嗎?這樣的解釋會不會太過武斷,其實不完全正確。

法律是人制定出來的,會盡量符合當時社會共識下的最低道德標準。然而,守法並不代表合乎道德;違法也不代表不合乎道德。法律只是維持社會基本秩序,讓抽象的道德變成具體且清晰。

道德會受到時代、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而法律並不一定立馬反映出社會當時的價值觀,保障社會的公平性。

這篇故事的議題,絕不是「對」與「錯」的簡單二元問題,而是涉及多方層面的複雜討論,這常常是法律、道德,以及社會倫理之間的衝突所造成的。

此外,故事中的角色處在 17 歲這個階段,各國所制定的法律都不同,不同地方所能接受的程度都不相同。

〈死亡隨著早晨振翅而來〉

最後一篇是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內容是關於「更生人」這個社會議題。

奧村鍵三出獄後,朝著大門深深行禮,胸中還懷有殺人時的罪惡感,但出獄後維持正常的生活,這是可以的嗎?

當他要找個工作維生之際,有三個年輕人圍了上來,威脅他若是不給錢,就會一直纏著他,向大眾宣傳他是一個前科犯!

這篇故事不只提到更生人回歸社會的適應問題,還提到關於死刑的議題。

「不論是對被害者家屬,還是對加害者家屬來說,死刑都是一種了結。如果了解我所受的痛苦,不管是誰都會贊成。」

這讓我們思考,死刑就能償還罪過了嗎?死就是對家屬來說最大的救贖了嗎?那死刑犯的家人呢?他們看到親人被處死的心情,就沒人在意了嗎?

死刑廢存一直是長久以來的爭議,究竟死刑能否實現社會正義,不同文化背景下,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我個人看法是不論是死刑或是廢死,都要去尋找一套合適的制度作為配套措施,才能打造出更公平、更安全,且更人道的社會。

「死刑犯不能抱持菩薩般的心境走向死亡。」

看到故事最後講到的這句話,思考著死刑犯在人生的最後究竟要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呢?

是要抱著抱持著平靜的心情接受死刑,這樣的話,死者家屬能接受嗎?

又或者得抱持著痛苦、害怕、為自己的罪過懊悔,在這樣的狀態死去,死者家屬才能嚥下這口氣,為這案件做個了結。

逆轉正義 Figure2

後記

小時候很喜歡看那些正義必勝的漫畫與小說,長大後會比較喜歡一些反派洗白的劇情,覺得那些反派角色不一定是真正的惡,背後其實都是有著無法像人傾訴的原因存在。

有時看些小說裡的角色,主張著「正義」,實際的所作所為根本慘無人道,讓人懷疑那些角色口中的「正義」究竟代表著什麼?

逆轉正義》討論著難以用黑白兩面就定論的「正義」議題,讓我們透過一篇篇故事,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

我們是否能夠從事件上就判斷對與錯呢?這六篇短篇故事不斷上演逆轉的劇情,不斷翻轉我們對事件角度的看法,或許我們常常都從單一的角度來判斷是非對錯,高舉著「正義」的大旗降下「正義」之錘。

然而,我們是否真得做到公正、客觀呢?還是我們只是輕易用善與惡來下評判,並無自己想像中那麼公正無私呢?

正義沒有標準的答案,閱讀完這本書過後,值得我們反覆思考,何謂正義?何謂對錯?何謂善惡?

其他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Chris
Chris

Hi! 我是超閱者站長 Chris。
是一位生科人,熱愛閱讀,希望透過分享閱讀心得,化輸入為輸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