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 2025 年,這篇是今年的第一篇,也是我第一次寫年度回顧文。
關於閱讀回顧,想知道超閱者在 2024 年讀過哪些好書,請去看2024 年超閱者最喜歡的 10 本書吧!
這篇回顧文,主要是復盤 2024 年做了什麼與學了什麼,紀錄我的思考與成長。
你可能會覺得我今年完成了許多事,但回頭來看今年的規劃,我其實也才完成冰山一角。
簡單敘述一下,2024 年我的情況。
上半年原本想要固定時間發文,但才過了一兩個月就破功了。同時,上半年正在上稍微密集的英文課程,因而降低了閱讀量與發文數。
直到年中,覺得生活步調有些失序,內心感到非常的焦慮,不確定感充斥在心中,英文考試也還沒準備好,想要做的、學習的事情非常多。(完全做不完啊啊啊)所以,我閱讀了一些書籍,慢慢調整了心態。
下半年,我放慢了腳步,減少了社群媒體的使用,更用心的紀錄生活與反思。持續透過閱讀來思考,與自己展開更多對話,釐清自己想要前往的方向。
以上,我想說的是,我絕不是超人,我跟你一樣,只是個普通人,內心時常有許多的自我懷疑、不安、恐懼、低潮,有時焦慮到一天什麼事都沒做到。
接下來,我試著有結構地總結今年學到與感悟到的事情。
目錄
每日復盤,就是與自己對話
自從讀完了《子彈思考整理術》,我從 2023 年下半年開始就用子彈筆記來紀錄每日的規劃、學習與反思,持續了一年多。
有了寫日誌的習慣後,讓我更好地回顧過去一年做了什麼、思考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尤其是下半年更認真記錄了自己的每日反思幫助我非常大。
這幾天回顧 2024 年的紀錄,我才發覺其實自己累積了許多努力,這些時間的投入,我相信在未來會得到回報。
如果你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今年開始嘗試看看吧!
每次書寫的過程,就是在與自己對話,幫助你釐清問題,更加了解與認識自己,進一步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024 年度回顧
以下是我用 Notion 整理今年三件我做得好的事,以及做得不好,需要改善的事。
以下分享五點,2024 年我從書籍與個人經驗中學到的事物。
1. 做對你最重要的事
在《少,但是更好》提到,你要專注在最重要、有意義的事情上。時間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所有列在清單上的事情都做完。我們需要花費心思去做取捨。
每個人一天的時長都一樣,無一例外。然而,一天扣掉上班與睡覺,其實也只剩下 5 到 6 小時可以運用,有些人能運用的時間可能更少。除非你是自由工作者,能夠自由規劃一天的時間,不然大部分應該跟我一樣,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只有下班後,才能用來閱讀與學習。
今年年中會感到混亂的原因,就是太多想要達成的事情,難以做出取捨,因而時間與精力太過分散,導致自己越做越疲乏。
因此,區分真正要事與不重要的瑣事是很重要的,試著問自己:「當下,何者為重?」
我將會繼續透過《少,但是更好》提到的三步驟:精挑、簡化、準確執行。好好做出取捨,把精力與時間投入在對我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延伸閱讀 |《少,但是更好》閱讀筆記:有紀律地追求更少,但活得更好
2. 花錢在體驗與學習上
我覺得 2024 年很有意義的事之一是,把錢花在各種學習與體驗上。今年就買了瓦基的《卡片盒筆記法實戰課》、福哥的《簡報的技術》、雷蒙的「第八屆 Notion 訓練營」。
延伸閱讀 | 2024 第八屆 Notion 訓練營心得分享
我買的線上課不多,原因是你買再多,你花時間上課與實踐,那錢就是白花。再加上多數線上課的品質良莠不齊,所以我會購買的課程,都會是再三挑選,才會決定拿出信用卡來買。
除了把錢花在學習上,去年十月也安排一趟花蓮的小旅行,不只是幫助花蓮的光觀,也是給自己有時間好好放鬆一下,悠哉地欣賞一下花蓮的好風景。
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別把錢花在物質上,剛買到時會帶給你一時快樂,這份快樂會隨時間減弱。在《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這本書提到「習慣化」會讓生活變得無趣,透過「去習慣化」能為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而「去習慣化」的方法可以是來一趟小旅行,亦或是學習。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增添些變化,都有助於「去習慣化」。
美好的事物久了會讓人習慣,但學習的樂趣並不會讓人習慣,因為學習本身就是在改變、進步。
延伸閱讀 | 《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讀後感:檢視習慣化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
3. 專注於當下
在這資訊爆炸、快速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容易感到焦慮、不安。尤其是 AI 的出現,使得世界變化得速度只會越來越快。
資訊快速流動,給每個人無數選擇,但人生只一次,我們無法全部都選擇。
我覺得這世界上有趣的事情太多,對很多事物都抱有好奇心,然而這也造成我時常資訊超載,對於過多選擇拿以取捨。這不時會讓我感到焦慮與恐懼,深怕自己會錯過什麼。
就如前面提到,我的時間與精力有限,需要投入在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上。想要避免焦慮的最好方法,就是先行動,再有情緒。這是在《踏實感的練習》中提到的方法。
延伸閱讀 | 《踏實感的練習》讀後感:實踐 6 大原則,打造踏實人生
如果我們一直緬懷過去、擔憂未來,最終會什麼事都做不成。行動會讓我們的注意力從那些煩惱的事情上移開,專注在眼前的事物上。
不可能等你有了好心情,才行動;而是當你完成了行動,才會帶給你好心情。
在2024 年下半年,我更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個選擇,而寫日誌對專注於當下非常有幫助。因為「寫」這個動作,能讓思緒慢了下來,專注在思考上,將思考轉換為文字。
4. 先完成再完美
有時做事並不是拖延,而是太過在意完美,而導致產文的速度偏慢,例如這篇 XD
完美主義會對自己的要求都非常高,也因此害怕失敗。為了避免失敗,本能地選擇逃避,導致他們不敢挑戰新事物,拖延成為逃避失敗的最好辦法。
今年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了解到「先完成再完美」的重要性,不需凡事力求完美。
失誤不代表失敗,原諒自己,給自己犯錯的空間。重要的是在行動過後的檢討過程,分析出問題所在,並針對想要的目標制訂對策與規劃。
沒有人能一次做到位,先有了行動之後,在迭代優化的過程中,不斷將其完善就好。
去年我原本想要好好建立起自媒體的工作流,但還在多方嘗試與調整,希望今年能建立好一套個人工作流,並持續優化,讓自己能夠更順利的產文。
5. 分享知識就是幫助他人,而不是追求流量
在去年 8 月的時候,我暫時停止更新 IG,讓我遠離社群媒體一段時間。重新審視我對於經營自媒體的道路。
畢竟,現在演算法一直在變,看著極低的流量,有時會懷疑自己的書評是不是寫得不好。
後來在《慷慨的感染力》書中學習到分享知識也是一種慷慨,分享知識就是在幫助他人,分享所帶來的快樂更為持久。
而我也打算增加一些新的企劃,分享一些有趣的科普知識,為大家帶來更多樂趣。
延伸閱讀 | 《慷慨的感染力》讀後感:世界上最值得散播的好點子是「慷慨」
反正流量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事情,我們能控制的就是創作出更多優質的內容給大家。
由於我過去時常被「生產力」一詞給迷惑,在去年底讀完《慢速工作力》,我深有體悟,現今太多人被快速的步調給綁架。所以,今年我會以自己的步調,自然、緩慢地朝目標前進。
希望能夠產出更多更高品質的文章,幫助到大家,讓我們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延伸閱讀 | 《慢速工作力》閱讀心得:擺脫生產力迷思的 3 大原則
小結
這篇文章與其說是寫給讀者看,不如說是寫給我自己。我們都期望獲得更好的生活,在那之前,先讓自己變得更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模樣。
今年我給自己的自媒體經營定下三個目標,如下圖:
去年,我可能沒有什麼令人稱羨的成就,這也沒關係,只要持續行動,當我回顧今年做過大大小小的事,會發現已經走了很遠,累積了想像中還多,我所努力過的決不會白費。
雖然 2024 年沒達成什麼大事,但我覺得 2024 年有一件最棒的事情是,認識了許多創作者與愛書人。
謝謝大家的支持~我會繼續分享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