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進化》是一本提升思維的書,教你如何透過「思考」來獲得快速成長,不斷攀登人生高峰。具備強大的思考能力,或許就能找到對的方法、抓準機會、辨別意見,並做對的決策。
目錄
《思維進化》在說什麼?
《思維進化》的作者是 4THINK 部落格創辦人楊大輝,他是位作家兼說書人,為了持續增進思考而不斷閱讀與寫作,持續寫出能增進思考的文字,將知識轉變成可用的思維,分享在 4THINK 部落格上。
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代表著三次思維進化:
第一部分,會探討關於思維的迷思,突破限制你的思維牢籠,教你一些思維方式,提升你的思考品質。
第二部分,探討關於創意的本質,教你如何打造具備創意思維的知識與技巧。
第三部分,談到許多思維進化的工具,使你可以利用這些工具不斷提升思維,解決各種問題。
以下分享我從書中獲得的收穫與感想。
1. 成為進化思維的人
「人不是先有夢想才去做,而是先去做了才有夢想。」
作者提到世上有三種人:機械人、天賦人、進化思維的人
- 機械人:缺乏中心思想,不懂得自我思考,總是人云亦云,迷信權威。
- 天賦人:只擅長某項自己非常感興趣的事物,認為天賦決定一切。
- 進化思維的人:這類人認為思維是可行、可控,而且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思維模式。
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基因、家庭環境,但我們自由掌控的是「自我思考」。
那麼,思維能帶來成功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由你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答案。可以肯定的是,你不思考就不會有答案。
作者將思維進化分成三個維度來進行:
(1)成為時間的朋友
你應該有聽過這句話:每天進步 1%,一年後的自己將會比現在強 37 倍。這是複利的力量,只要持續的思考,你思考能力會變得更強大。
當然光是努力是不夠的,還要用對的方法,才能以更聰明、更快速的方式進步。
(2)對品質斤斤計較
學習能增進思考,思考能增進學習。用正確、有效、聰明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提升自己。
至於怎麼有效學習和思考,在作者的《深度學習的技術》有更多詳細的解釋。
延伸閱讀 | 《深度學習的技術》閱讀筆記:學習的五個層次
(3)認識你的敵人
阻礙我們成長的敵人很多,書中提到其中三個我們最常遇到的敵人:
- 自我設限:
- 不需限制自己的成長界線,擁抱「成長型思維」。如同李小龍說的:「Be Water,My Friend!」這句話的意思是武者不被形式所拘,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 既能適應萬物,又能匯聚為強大的力量。我們是由無數時間片段所形塑的自己,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模樣。
- 盲從:
- 別因別人的意見就盲目地相信。我們應抱持開放心態,有主見地從意見中獲得什麼。作者說:「世間意見並無好壞,只是爲你提供一個去看事情的角度。」好的意見就是自己思考後得來的意見。
- 拖延:
- 拖延幾乎是每隔人都會遇到的敵人。我們不需專注於未來,而是專注於此時此刻。認真的做好當下能做的最好抉擇。這些選擇才會通往你想要的未來。
關於思考的方法,作者後來在《深度思考的技術》有更多的詳細解說,深度解釋五大思考力的修煉方式。想要提升思維能力的人,推薦你看這本書。
延伸閱讀 | 《深度思考的技術》閱讀心得:五大思考的技術
2. 理論是所有方法的源頭
知識大略可分為:理論和方法。
方法具備可操作性步驟、流程,透過特定步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並解決問題。方法效果直觀、回饋快,這是普遍人追求方法的原因。但要記住,不要掉入只學方法的陷阱。
多數人比較喜歡學習方法,因為有明確步驟、較快有效果。
但是多數人忽略了只學方法的成本與局限性:
- 方法的時限性:方法會過時,但理論的基礎仍尚存。
- 方法的侷限性:方法無法適用於每個人事物
- 方法的儲存問題:不可能針對每個問題就學一種方法,學不完,也記不住。最有效率的方法是學習共通理論,再從理論推導出新的方法。
理論含括見解、道理、心得、原理等各種沒有明確步驟的概念。多數人學會了理論,卻似乎感覺到沒學到什麼,而且往往無法應用它。
若兩者兼顧,知其然也知其所然,比單獨追求方法來得更好。
因為理論是所有方法的源頭。若只是為了達到特定目的,學習方法就足矣;但你若想要找出新的方法解決前所未見的問題,就須了解基礎理論才行。
我以前做實驗時,教授都告訴學生不要只是按照實驗步驟做實驗,還要了解該實驗背後的原理。實驗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若知道實驗的原理才知道如何改善、優化實驗方法。因此,不要總是學一堆方法,方法不可能適用於所有情況,你要了解方法背後的理論。兩者兼顧,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
3. 沒有創新是憑空創造而出
畢卡索:「好的藝術家抄襲,偉大的藝術家偷。」(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創新必然是從其他地方獲得或學習到許多東西,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東西後,變成了創新。所有的創新必然建立在人類的科技發展上。
作者說:「不是創意偶然顯現,而是人偶然發現創意。」人人都可看見創造的可能性。
每一次的創新,都是一場思維進化之旅,帶給你全新的視野。
作者自己就提供一套創新的思維模式,稱作「極簡式創新」。
極簡式創新
極簡式創新一共有三個步驟:
1. 重新定義
世界上的事物本來沒有意義,其定義是人創造的。
例如:磚頭不只是磚頭,它可以是蓋房子的建材,也可以當作槌子、拿來壓東西、做為重訓工具…….
你可以用自己的意義來定義一件事物,讓該事物產生新的樣貌。當你重新思考該物品的用途,或許會發現該物品的新功能。
2. 一言歸納
將複雜的知識總結成一句簡單的話,這表示將知識簡化成抽象的概念,也就變成一種思維模式。
舉例來說,你學會了物理學,了解到物質都可以分解成最小的單位。這可能不會對你的工作或生活有任何幫助。如果你將知識抽象化成「學習新技能都能拆解成最小單位來練習」,你就能藉此將學習方法重新拆解、組合,找到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3. 融合創新
前面兩個步驟的本質上都是在將意義抽象化,使事物定義的邊界變模糊,使得兩種事物融合,創新就此誕生。
我來用一項食物來當作例子:拉麵的湯頭大多是雞、豚、海鮮等熬煮而成,但你有吃過用茶當作湯頭的拉麵嗎?
在台北還真的有一家以茶入湯的拉麵,該拉麵店叫茶悟拉麵,他們就真的做到了。從沒人想過茶跟拉麵可以混搭在一起,而且還意外的不錯吃。
4. 掌握思維工具,成為思考中的頂尖高手
作者認為思想是由三個系統所組成,分別是:圖象、詞意、意感,作者把這三個系統合稱為「思想建構器」。
- 圖像系統:畫面、景色、想像等影像處理。
- 詞義系統:語音、詞彙、對話、意義等資訊處理。
- 意感系統:各種感覺、直覺、情緒、同理心、鏡像神經元效應等潛意識反應。
很多人都會熟練使用「思想建構器」來解決問題,或是用來創作奇幻的世界觀,例如:《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迷霧之子》。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作者都是運用思想建構器來創作。
許多理論的發現也是基於思想建構器,像是薛丁格提出的「薛丁格的貓」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提供三個思維工具,讓你的思維得以不斷進化。
(1)思想實驗
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指的是利用思想建構器的圖象系統來模擬並思考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想像力來做實驗。最常聽到的思想實驗就是電車難題。
思想實驗的本質是透過將資訊轉換成動態的圖像畫面,在想像中模擬真實世界,刺激思考,以及更加理解真實世界的各種意義。
思想實驗適合用在理解社會科學的原理(經濟學、心理學)。
將習得的知識用於解釋和生活有關的事情,有助於我們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因為思想實驗就是對自己說故事的方式,透過思想實驗會讓理解像是親身體驗般,帶來沉浸式思考的效果。
這讓我想到《我們為何會做夢》的內容,我認為做夢帶來的演化優勢,就是一場思想實驗,因為人會透過做夢來預演一切可能發生的事件,也會建立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夢實驗。做夢有助於幫助人的思維成長,尤其是孩童。
延伸閱讀 | 《我們為何會做夢》閱讀心得:做夢的腦科學
(2)詞彙解碼
詞彙解碼就是在思考某個詞彙的含義。而詞彙的品質關乎到思考的品質。
當你對於詞彙的理解只流於表面,那麼你對世界的理解也會非常淺薄。有時你只是對詞彙有抽象的認知,實際上你根本沒有完全了解該詞彙。想想看,你對「自信」、「世界」、「智慧」、「知識」、「見識」等,寫下你對這些詞彙的理解。
該如何對詞彙更清晰的了解呢?
答案是「問問題」。問題左右了你的思考方向。你問什麼,你就會聚焦於什麼點。聚焦好處就會看到好的層面,就只會得出好的結果,反之亦然。
問問題就如同你在掌舵,你問什麼問題,決定了船隻前進的方向。
好的問題能帶你思考的更深更遠;並且為你帶來洞見。
閱讀和寫作能引發出好的問題。
而詞彙解碼就是透過寫作來了解特定詞彙的深度含義,以及延伸的可能性。
作者認為你只需針對兩種詞彙來進行詞彙解碼:
- 與你有關的專業術語
- 與你在意的事情有關的詞彙
詞彙解碼的步驟:
- 找出一個感興趣的詞彙,最好與你的工作、生活、興趣、目標有關
- 利用四種維度對詞彙進行解碼
- 定義:根據你所知寫下該詞彙定義。
- 論證:提出正反例子、科學實證。
- 演化:進行思想實驗,設想各種情境下會產生什麼結果?
- 評價:你對於該詞彙的評價與看法。
這些步驟一開始會有點困難,作者建議先隨興寫作,想到什麼就寫下什麼。
(3)模仿
模仿或者說換位思考,也可以說成角色扮演,就是從別人的思維角度來看待問題。
舉例來說,你開發出一個新產品,但你在煩惱該如何改進,或許你可以扮演成賈伯斯,從他的角度來思考這項產品需要減少什麼,最重要的核心是什麼,這有助於你啟發對產品的新理解。
當你扮演別的角色,就是以該角色的方式來思考問題。
現在很多人都會問 ChatGPT 來解決問題,這時善用 AI 工具的人,會請 AI 扮演某一專業角色,再請它根據該角色的思維模式,回答你想要問的問題。現今 AI 工具節省我們研究與熟悉他人思維的時間,用工具幫我們扮演他人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效能。
不同的角色,看待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當你試著以他人的角色來看待問題,你能夠更全面地分析、理解問題。
後記
在閱讀《思維進化》的過程中,就像是在經歷一場場的思想實驗,說通俗點就是一則則故事,帶領讀者了解知識、概念與想法,使得讀者能夠不斷經歷思維進化。
在書中,作者將人的思維比喻成調色盤,能產生出繽紛的顏色,但過於混亂仍會產生混濁的顏色,需要好好整理思維才能劃分顏色。
我們都會思考,思考是人天生就會的事。但是若不能好好梳理思考,你的思考就會產生混亂,讓人無法理解。
不過,我讀完後,覺得這本書的架構稍微會讓人感到錯亂。一開始就先來個非常長的敘述,很多是重點的地方,到章節的最後面才總結,沒有先讓人有個全面性的理解,再來一步步探究。我反而更推薦大家去看作者較新的著作《深度思考的技術》,這本書對於思考的探討與訓練,我覺得比起《思維進化》,《深度思考的技術》的架構更為完整,內容也更深入且好理解。
延伸閱讀 | 《深度思考的技術》閱讀心得:五大思考的技術
總之,我看完後,認為想要讓思維持續進化,閱讀與寫作是最好的投資方式。閱讀為了帶來新的視野,寫作則是促使你思考與發現新的洞見。
我之所以開始經營部落格,也是認為光有閱讀是不夠的,還要將讀到、想到、思考的內容都寫下來,同時分享在網路上,或許有些內容會對他人有所幫助,甚至是引起共鳴。
若是對於「思考」與「學習」有興趣的人,想要深入研究的人,我認為作者的著作都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