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引言
這篇是《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重點整理的下篇,這是為了讓自己和讀者能夠更容易閱讀與吸收,並且能夠有喘息的空間,才拆分成上、下兩篇。
下篇共有 14 個重點,希望你讀完後會有所啟發。不過,我還是建議你親自去閱讀全文,才會有帶給你更多啟發。
上篇 | 《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筆記:做出偉大成就的底層邏輯(上)
原文連結:《How to Do Great Work》作者:Paul Graham
譯文連結:《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譯者:周欽華
16. 尚未回答的問題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不要低估問題的重要性,洞見往往來自於問題,新想法只是源自於問題的答案。
那些問題就是你尚未解惑的重要問題,並且其他人也不曉得答案,那就是機會所在。
那些你一直帶著很久的尚未回答的問題,往往是通往偉大的成就的道路之一。或許帶著問題會讓你感到不舒服,但這過程會讓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
“Questions don’t just lead to answers, but also to more questions.”
問題不只帶出答案,也帶出更多問題。當你在探索知識的前沿時,會產生許多的問題,有些請教專家後,會獲得解答,但有些問題是連專家也回答不了,那就是知識的缺口,同時也是產生新見解的機會。
選擇問題的重要性
“People think big ideas are answers, but often the real insight was in the question.”
新想法只是答案,而洞見往往來自於好的問題。
學校的填鴨教育忽視了問題的重要性,我們太過追求唯一正解,然而,這世界上的許多問題往往沒有正解。
一個好的問題就是發現新領域的鑰匙。
延伸閱讀 | 《BCG問題解決力》閱讀筆記:終身必備的問題解決力
延伸閱讀 | 《解局思考》讀後感:突破無解賽局的三個原則
17. 從小處著手,不斷迭代版本
偉大的事物都是從不斷迭代版本(successive versions)而誕生的。從最簡單且可行的地方開始做起,不斷演化、發展,最終版本會是精巧且具有野心的,完全超乎你的計畫之外。
尤其是當你要將成品給人,迭代格外有用。一開始先快速把最初版本交給人,在根據他們的回應做調整。
許多人可能在規劃一項產品時,會先制訂完善的計劃。雖然計畫有其必要性,但有時會不太有效。捨棄完美主義,計畫要保持彈性,讓產品可以不斷迭代。
從小處開始製作產品,或許剛開始產品並不完善,但是在聽取他人的回饋,不斷進行迭代之後,最終產品會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甚至超乎你的預期。
18. 盡可能承擔你能承受最大的風險
“Take as much risk as you can afford.”
年輕時不要害怕失敗,我們常因缺乏經驗,害怕不確定性,不敢承擔風險,而過度保守,但年輕的你其實可以承擔最多的風險。
風險與回報成正比,即便計劃失敗了,過程中能會獲得極具價值的事物,因為你嘗試了別人不敢做、很少人會問的問題,這些困難的挑戰所遭遇的問題,會讓你獲得更多更好的問題。
19. 年輕的優勢
年輕的優勢是活力、時間、樂觀和自由。
年長者的優勢是之是、效率、金錢和權力。
除此之外,年長者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反而是年輕人擁有優勢卻不自知。
年輕人最大的優勢是「時間」,可以盡情使用,但不能浪費它。你可學一個你好奇,但不一定是必要的事物;你可以在某件事情上變得極為擅長,只因為它很酷。
年輕人還有個微妙的優勢,更準確的說法是缺乏經驗,是看待事情的新視角。那些習慣已學過的想法看待事物的人可能會會忽略問題的存在,但年輕人有機會發現問題。
缺乏經驗看似是缺點,但也能變成優勢,這有助於你打破或忽視規則,找出新問題、發現新解決方法,甚至是創造出具原創性的新事物。
20. 克服學校過去教導的學習方式
從經驗中獲得最有價值的知識,是知道不用擔心什麼。
年輕人知道很多重要的事,卻不知道相對的重要性。他們擔心所有事情,其實他們只要擔心一小部分事就好。
學校扭曲了我們對學習與思考的理解,像是我們被動地灌輸要學什麼、如何衡量學習成果。但是上課與考試不是學習的本質,那些只是為了教學而設計的方法。
學校誤導我們對解答問題的想法。過去在學校,學到的問題,幾乎都能用學到的內容來解答,但在真實世界裡,你得自己找出問題是什麼,而且根本沒有正確解答。
此外,學校讓我們以為什麼事都有技巧可循。作者認為偉大的成就不能靠取巧,並無捷徑可走。付出努力,專注在問題與其他人忽略的解決方案上,而不是想抄捷徑。
我們不需急於速成,只需專注於問題與學習上,付出努力。若你還年輕,善用「時間」的優勢,別浪費時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也不用害怕犯錯、失敗,這些經驗都會成為未來的墊腳石。
21. 別追逐名獎項與名利
不用追求獲得某個獎項。你該做的是專注做好目前的工作,而不是追逐得獎與名生。
不用過於在意沒有獲得評審委員的青睞,他們無法給予持續的回饋,因此獲獎的意義不大。
這讓我瞭解到,獎項與名利只是附帶的產物,唯有專注於眼前的工作,才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每當我們想著名利與獎勵,就代表著你沒有專注於當下,這可能會導致最後什麼都沒有完成。
22. 好的抄襲
抄襲本身沒有不好,當你嘗試了解一個新領域,最好的方式就是試著重制別人的作品。
好的抄襲是公開的做,而不是偷偷摸摸,更糟的是不自覺的做。
抄襲也不是要你複製所有特徵,有些特徵可能是他人的缺陷,或已經是不符合時代的知識。
最強大的一種抄襲,是從一個領域抄襲到另一個領域。從一個領域獲得的靈感,用到其他領域上,來創造更多新穎事物。
原創性是舊點子的延伸
創新的點子看似是新的點子,實際上是既有點子的延伸。
一開始,所有人都是從模仿開始,逐漸擁有自己的風格作品。像是繪畫,許多人都會從臨摹開始,最後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個人風格。
延伸閱讀 | 《深度思考的技術》閱讀心得:5 大思考的技術
23. 拜訪頂尖人才聚集的地方
拜訪頂尖人才聚集的地方,不只能增廣見識,還能增強自己的野心,甚至會發現他們也是凡人,增加你的自信心。
大部分擅長某件事的人都樂於跟真正有興趣的人分享。因此,不用害怕詢問專家問題,專家們都樂於分享他們的知識。
24. 找到好的合作同事
許多計畫無法一人完成,即便可以,有個人可以跟你討論、交流想法是好事。
好的同事不只影響工作,也影響到你。當你與卓越的人才工作,你會變成你想要成為的卓越人才。
所以,同事的品質比數量更重要。好的w能助你成長、帶來新的洞見。
25. 士氣源自於生活態度,要好好培育
士氣跟你的生活態度有關,也會因為工作成果好壞而增減。
不要讓一次的錯誤就徹底摧毀士氣。預先打好失敗的預防針,畢竟面對困難的挑戰總會有失敗的時候,要不再試一次,或是倒退幾步再來嘗試。
永不放棄根節點
做偉大成就是一個深度優先搜尋(depth-first search),其根節點(root node)是渴望這樣做的慾望。不是要你不斷嘗試而已,更正確的做法是:若一開始不成功,要不就是再試一次,或是退後幾步再試。
“If 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 either try again, or backtrack and then try again.”
這並不是要你永不放棄,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設定放棄的停損點。作者認為:別讓挫折讓你慌張,使你倒退到超出必要程度。
延伸閱讀 | 《恆毅力》閱讀筆記:成就卓越的關鍵是恆毅力
26. 忠實的觀眾能支持你的工作
觀眾對於士氣有重要影響。但觀眾數量跟士氣不成線性關係,所以觀眾不必求多,只要是一群小而忠實的觀眾就足以支持你的工作。直接面對觀眾,而非透過中間人,是提高士氣的好方法。
此外,結識的人也會影響士氣,應該尋找那些能增強士氣的人,並遠離減少士氣的人。
在伴侶關係中,伴侶應該是能夠理解並支持你的工作需求,否則會對你的士氣產生負面影響。
最後,照顧好身體對維持士氣至關重要,因為身體健康能促進思考與工作。多運動、保持良好作息與飲食,保持身體的健康,才能擁有健全的思考。
27. 工作的成就不是取決於名聲,而是能將工作做得有多好
工作的聲望是落後指標,有時更是完全錯誤。如果你把任何事情做得足夠好,你就將之變得有聲望。因此,你要問的不是這項工作有多麼有聲望,而是能將之做得多好。
競爭可能是一個有效的激勵,但別讓競爭替你決定問題;別因為別人就被吸引去追逐什麼。事實上,除了讓你更努力之外,別讓競爭者讓你做任何事情。
28. 好奇心是最好的嚮導
好奇心讓你更懂得什麼值得關注。
好奇心是前面提到實現偉大成就的四步驟的關鍵。它會幫助你選擇領域,引領你抵達知識的前沿,促使你注意到知識缺口,並驅使你去深入探索。
在實現偉大成就的過程都是好奇心與你相隨。多培養好奇心,讓它驅動你前進。
29. 一致的決定
實現偉大的成就有眾多方式,其中有更多方法尚未被發現。
想要找到符合你能力與興趣的工作,只有在不斷嘗試才能找到答案。
實際上,多數人被謙虛和恐懼給阻礙,而不敢嘗試。別擔心失敗,或自己不夠格。
不斷問自己:什麼事只能由你來做?當你努力去嘗試和探索,才會發現通往偉大成就的道路。
小結
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作者在開頭提到的四步驟就解釋完了。作者提到很多做出偉大成就的底層邏輯,或許這些還不是全部,剩下的就等著我們去挖掘。
這篇文章真的非常長,光是閱讀、整理重點,就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中間還沒有任何次標題,完全無喘息空間,所以推薦周欽華大大的翻譯版本,他很貼心的加上次標題,有助於我們更好閱讀。
如果你能認真讀完這篇文章,就代表你也是對偉大成就有所興趣,或是具有野心。接下來,你需要的就是去探索、嘗試,然後努力工作,不用害怕失敗、恐懼挫折,持續行動才是達成偉大成就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