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靠的不是天賦,而是技巧的掌握。《學習如何學習》告訴你大腦的運作方式,讓你學會如何學習,改善你的學習狀況。
目錄
《學習如何學習》在說什麼?
《學習如何學習》的作者群有三位,分別是《大腦喜歡這樣學》作者 芭芭拉.歐克莉(Barbara Oakley)、 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的研究員泰倫斯.索諾斯基(Terrence Joseph Sejnowski),,以及英國漢普郡比代爾學校(Bedales School)學習與創新部主任阿利斯泰爾.麥康維(Alistair McConville) 。
書裡很多的概念在《大腦喜歡這樣學》就提過了,而這本書主要是寫給孩童與青少年們看的,因此文字比《大腦喜歡這樣學》還要淺白易懂,並搭配大量的插圖輔助說明,幫助孩子們學會如何更有效率地學習。即便你是成年人,也能從書中學到許多實用的學習技巧。
以下就來分享「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提供 5 種幫助學習的方法,以及學習應該避開的 10 種陷阱,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 大腦的兩種模式:發散模式與集中模式
大腦有兩種運作方式,分別是「專注模式」(focus mode)與「分散模式」(diffuse mode)。
專注模式
專注模式代表你正在集中注意力,大腦會根據你在做什麼事情,活化對應的腦區。每次學習新事物時,都要先保持「專注」,以便開啟相對應的腦區來學習。
發散模式
發散模式是大腦放鬆與空閒的狀態,這時候大腦並沒有專注在什麼特定事物上。例如:你正在做白日夢,或是隨意塗鴉,都是處於發散狀態。
發散模式可以幫助大腦進行概念之間的連結。創意往往都是在發散模式下冒出來。
想要達到更好的學習成效,我們需要在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之間適時切換。也就是說,專注學習過後,一定要休息一下,讓大腦處於發散模式,處理與理解學到的知識。
2. 專注:使用番茄鐘工作法打敗拖延
拖延是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往往把事情不斷推遲,無論是學生還是大人都會面臨的問題。
當你開始拖延,你就會浪費大量時間。通常你有拖延的症狀,是想逃避那些不願意做的事,這讓你感覺到痛苦的不適感。然而,一旦你開始著手進行一段時間,不適感就會消失。也就是說,避免拖延的訣竅在於:開始做就對了!別在拖延。
說的總比做的容易。有什麼辦法能改善拖延呢?
答案是: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
此方法是由 Francesco Cirillo 發明了,Pomodoro 是義大利語的番茄,他開發出番茄形狀的計時器,並利用此計時器來幫助自己專注在工作上。
該技巧的使用方法如下:
- 關閉一切會讓你分心的事物,例如:手機、電腦。
- 計時設定 25 分鐘(可依照自己的習慣調整時間長短)。
- 開始計時,專注於眼前的一件任務。
- 時間到後,犒賞自己,也就是休息五分鐘。
- 聽歌、起來走走、做個簡單運動、喝杯水都可以。
- 1~4 為一組,每 4 組休息 15 分鐘。
執行番茄鐘工作法時,要排除自身與外在的干擾。自身的干擾包括生理需求、娛樂消遣,以及任務與靈感的干擾;外在的干擾包括外界環境的干擾。
即便計時結束,你還想繼續工作,還是可以繼續下去。但是停止工作後,一定要犒賞自己,進入發散模式好好休息。
番茄鐘工作法的三種意義:
- 讓我們在規定時間內,盡可能專注在任務上。
- 養成完成任務後,主動休息的習慣,因為休息跟學習一樣重要。
- 學會靈活應付突發狀況。畢竟,我們不可能一直身處不被打擾的環境。
3. 運用「積極回想」增進學習效果
「積極回想」在文獻中被稱作「提取練習」,透過努力記起某個概念,也就是回想起剛學過的概念,是幫助學習的好方法之一。
實際做法如下:
- 圖畫散步:先快速瀏覽整本書在講什麼。
- 仔細閱讀:邊閱讀邊記下你覺得重要的概念。
- 積極回想:視線離開書本,開始回想,看能想起什麼重要概念。之後再打開書籍比對一下。
4. 間隔學習
基本上,更多的學習、練習、複習與睡眠,能幫助你記住所學的內容。尤其是睡眠,能夠幫助你建立穩固的神經連結。
當你花了很幾天專注學習某個新科目,中間經歷多次睡眠,有助於新知識的鞏固。經過不斷練習,可以加固這些新概念,或是讓概念得以強化。
最糟糕的學習莫過於最後一刻才拼命用功。考前最後一刻才死記硬背,會缺乏睡眠幫助記憶的鞏固。
作者特別強調一個觀念:有些人比別人需要更多的練習和重複,才能記住某個概念。因此,每個人的學習速度都不同,當個慢速學習者,仍可以學得一樣好,甚至理解得更好。
5. 刻意練習與交錯學習
想要建立強大的腦連結,有兩個方式:刻意練習與交錯練習。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由心理學家 Anders Ericsson 提出,這是一項有效的練習方式。
想要建立牢固的神經連結,就是要不斷跨出舒適圈,專注於有挑戰性的新知識,不是只練習已學過的東西。
延伸閱讀 | 《刻意練習》閱讀筆記:與其挖掘天賦,不如用對的方法練習
交錯學習
學習時,不能光顧著重複練習某個技巧或項目,交錯練習技能的其他面向或技巧也很重要,這原則也是用於學習不同的主題、科目。
例如:你要練習單元一和單元二的習題,你可以交錯練習單元一和單元二的習題,其效果會比先集中練習單元一,再練習單元二還來得更好。
這會讓你更加理解不同技巧或內容之間的差異,幫助你更好的學習。
書中還有提供許多學習的重要概念,簡單整理給你:
- 多運動有助於學習
- 善用圖像與比喻增進理解與記憶
- 先從困難的任務著手,以利用發散模式解決問題
- 找其他網路資源、社團、書籍來幫助學習
這些概念也能幫助你學習。更多的學習方法,我推薦去看《深度學習的技術》,這本書的作者楊大輝將學習方法有系統地教給讀者,幫助你增進學習與思考能力。
延伸閱讀 | 《深度學習的技術》閱讀筆記:學習的 5 個層次
學習時應該避開的 10 個陷阱
最後,分享一些學習時應該避開的陷阱。
- 沒有充足的睡眠。睡眠能幫助鞏固記憶,熬夜學習不僅對記憶沒有幫助,還會導致隔天精神不濟。
- 消極的反覆閱讀。反覆閱讀不會加深記憶,需要透過「積極回想」,強化記憶。
- 標記重點或劃線。光憑標記重點或畫底線,不會讓你記住任何東西。試著用手寫的方式做重點摘要,才會幫助你記住關鍵要點。
- 看解答,就以為了解了。你需要親自解答過後,才算弄懂。
- 考前惡補。考前死記硬背完全無助於記憶,提早一週開始,每天複習一部分考試範圍。
- 反覆練習對你來說覺得簡單的東西。別光練你覺得容易的東西,要用「刻意練習」,專注在你覺得困難的部分。
- 仔細地一頁一頁讀。開始讀書之前,先了解粗略瀏覽該章節內容,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個大理解,再開始讀。
- 沒考清楚困惑的部分。有些問題若不理解,可能會是考試範圍,要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 分心。讀書時要選擇能夠專注的場所,像是圖書館,並且遠離會讓你分心的電子產品。
- 和朋友聊天,而非一起用功。好的讀書會可以幫助學習,但不是聚在一起聊天而非讀書,這樣完全沒有幫助。
後記:學會怎麼樣學習
《學習如何學習》非常推薦給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孩童、青少年,甚至是大人。書中提到許多學習的技巧都會讓你受用無窮,能應用在學習各種科目上,包括數學、科學。
書中還有許多作者們,以及其他人的故事,告訴讀者,他們過去也不是天才,但是經由掌握對的學習方式,他們也獲得改變人生的機會。
作者 Barbara Oakley 過去也是糟糕的學生,討厭數學與科學,但她現在竟然是工程學教授,是不是讓人非常訝異!她現在精通過去不擅長的數學與科學領域的知識,而且非常喜歡它們。這都是因為她掌握了書中提到的學習秘訣。
《學習如何學習》在閱讀的過程,提供許多小測驗,幫助你更加理解整本書的內容,不妨跟著書中的脈絡,一起踏上這場學習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