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老的你,只要透過幾劑疫苗,或是服用藥物,就能返老回春,你願意嘗試嗎?
未來年過八十歲的你,可能還能像二十歲的人一樣年輕,甚至人人都超過百歲,這真的可能實現嗎?
《可不可以不變老?》就是要探討「老化」主題,解釋老化的原因與逆轉的可能。
內容目錄
《可不可以不變老?》在說什麼?
《可不可以不變老?》(Lifespan)的作者是哈佛醫學院遺傳學終身教授大衛.辛克萊(David A. Sinclair),他以了解的人類為何老化以及如何逆轉老化而聞名於世。這本書從科學的角度,探討「老化」的原因,透過什麼方法延緩老化,使得自己活得健康長壽。
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身體逐漸「老化」,各種疾病與健康問題相繼浮現而出,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癌症等等。雖然我們能透過醫療、藥物等方式來治療或延緩這些疾病,但是誰會想要抱著各種疾病,在治療與痛苦之中度過老年生活。
這些疾病與健康問題,都與「老化」脫離不了關係,若我們有辦法對抗衰老,我們就能延長自己的健康壽命(healthspan) [註一]。
💡註一:健康壽命指的是生活中沒有罹患疾病或殘疾的時間。
這本書包括佔用了 40 頁的引用文獻,整本頁數高達 400 多頁,內容分成三個部分:
- 第一部分是從過去科學家發現的研究成果。
- 第二部分是現在我們已知能夠對抗衰老的方法。
- 第三部分是對未來長壽社會的發展進行討論。
這本書對於不是生物背景的人來說,要讀懂書中提到的每個專有名詞,是非常有挑戰的。我本身是生科領域出生的,對於書中的專有名詞還算熟悉,當然我不是研究老化領域的人,並非所有專有名詞都懂,畢竟生科領域涵蓋的範圍非常大,終期一生也不可能完全探究。
我會根據我所知的最新老化科學,加上書中所整理的資訊,先從「生存迴路」講起,再來分享「我們為何會老化」、「老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延長老化」,最後額外分享「人類究竟能活到幾歲」,以及「為何女性比男性長壽」的科學知識。
最早的基因迴路:生存迴路
最早細胞的基因演化出一套生存機制,稱作「生存迴路」。這個迴路有兩個基因:
- A 基因:負責抑制細胞繁殖。當環境艱困時,會阻止細胞繁殖。
- B 基因:此基因會編碼出沉默蛋白,在環境良好時,負責關閉 A 基因,讓細胞得以繼續生長與分裂。B 基因還有另外一個功能,當 DNA 受損時,會從 A 基因上離去,幫忙修復 DNA。此時,A 基因也會被啟動,暫停細胞的生長與繁殖。
這個生存迴路聽上去沒什麼問題。在環境有利時,不斷繁殖;環境不利時,停止繁殖,將能量用來修補受損的 DNA。而人類也承襲了古老的基因,並演化出更高階的生存迴路。
然而,此生存迴路就是導致人類老化的原因!!
為何我們會老化?
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這個生存迴路不是幫助我們生存繁衍的嗎?怎麼還會造成我們老化呢?
作者提出一套老化的資訊理論(information theory of aging),他認為老化就是資訊遺失。隨著我們年紀增長,我們的遺傳訊息會逐漸遺失,進而導致細胞的運作發生異常,造成與老化有關的疾病。
根據生物學,我們的基因有兩種編碼方式:
第一種是「數位資訊」,這種遺傳編碼方式就是我們常聽到的 DNA。用這個方式來儲存與複製遺傳資訊非常可靠,能維持高精度地複製,而且能夠成久保存。這也是為何我們能從遠古的生物遺骸當中,提取出當時生物的 DNA。
第二種是「類比資訊」,被稱作「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表觀遺傳學是在未改變 DNA 序列的情況下,透過化學修飾、改變結構等方式,來影響基因的表現,而且是可以遺傳的。表觀遺傳能指示細胞分裂成哪種不同功能的細胞,像是神經細胞、免疫細胞、上皮細胞等等。表觀遺傳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環境和行為來發生變化。相比數位資訊,類比資訊非常不穩定,隨時間而逐漸改變,往往容易造成資訊的遺失。
你可以將我們遺傳資訊想像成一個硬碟,DNA 就像是硬碟能長久儲存數位資訊,而表觀遺傳就像是硬碟的表面。當硬碟使用越久,硬碟表面的刮傷會越來越多,你的資料就可能遺失,最終毀損。這就像我們年紀越大,身體機能逐漸下降,最終衰老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面臨死亡。
如果當硬碟表面只有一些刮傷時,進行搶救,或許還能復原硬碟裡頭的資料。套用在人類身上,表觀遺傳造成的資訊遺失會造成老化,若恢復表觀遺傳,是否能夠逆轉老化呢?
作者率領的研究團隊在 2023 年就發表一項研究 [1],他們建立了 ICE 小鼠(Inducible Changes to the Epigenome,可誘導表觀遺傳變化),能夠誘導小鼠體內產生 DNA 雙股斷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他們發現 ICE 小鼠確實出現未老先衰的症狀。
這項研究顯示 DSBs 的累積會造成表觀遺傳的變化,造成老化現象。而他們也透過重組表觀遺傳的方式,使老化的小鼠出現重返年輕的表徵,打破了我們過去認為老化是不可逆的觀念。
當然人類老化的因素遠比小鼠來得更加複雜,我們仍須進一步研究,才能為人類提供更好的老化治療方式。
老化的因素有哪些?
人體老化的原因,絕對比書中所講得還複雜,目前已知人體發生老化的 12 大標誌如下 [2, 3]:
- 基因不穩定性(Genomic instability):DNA 修復(DNA repair)能力隨年齡增加而下降,導致DNA 損傷的累積,導致基因的不穩定性,進而影響細胞功能。
- 染色體端粒縮短(Telomere attrition):每當染色體分裂時,端粒會隨之縮短,最終會導致細胞停止分裂或凋亡。
- 表觀遺傳改變(Epigenetic alterations):DNA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變化都會影響基因的表現,導致細胞功能發生變化。
- 蛋白質恆定失調(Loss of proteostasis):蛋白質摺疊錯誤會影響細胞功能,導致疾病產生。
- 營養感應失調(Deregulated nutrient sensing):細胞對營養物質的便是與反應能力下降,影響代謝和生長。
- 粒線體功能異常(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粒線體是細胞的能量來源,粒線體功能異常會導致細胞功能發生問題。
- 細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衰老細胞 [註二] 的累積所引發的發炎反應。
- 幹細胞衰竭(Stem cell exhaustion):幹細胞數量與功能的下降,會影響組織修復的能力。
- 細胞間通訊改變(Altered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細胞間通訊發生改變,會造成發炎反應產生。
- 巨自噬功能障礙(Disabled macroautophagy):清除衰老、受損的細胞與蛋白質的能力下降,導致有問題的物質累積。
- 慢性發炎(Chronic inlfammation):長期的慢性發炎會損害身體組織與器官的功能。
- 腸道菌群失調(Dysbiosis):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調,會導致各種疾病。
老化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是以上這些標誌互相關聯,共同影響老化的過程,而且上述所列的因素可能還不是全部原因。
此外,書中有提到跟老化調控有關的三個路徑:mTOR、AMPK 和去乙醯酶。這部分的知識比較複雜,這篇文章就只會提及,而不會詳細解釋。
💡註二:衰老細胞(senescent cell)常被稱為殭屍細胞(Zombie cell),這是細胞不再分裂,不僅老而不死,還不斷釋放細胞激素(cytokine),造成發炎反應,引來巨噬細胞攻擊組織。
造成衰老細胞的現象,是因為 DNA 太過頻繁發生斷裂,或生存迴路不堪負荷,細胞停止了分裂,擾亂了表觀基因體,並分泌出細胞激素,這現象又被稱作「老化發炎」(inflammaging)。
若我們能夠清除衰老細胞,防止其累積,或許能更長久地維持組織的健康。目前有一類老化裂解素(senolytics)的藥物正在發展,或許是殭屍細胞的殺手。
如何延緩老化?
《可不可以不變老?》提到三種可以不需吃藥,就能延緩老化的方式,分別是:少吃點、多運動,以及讓身體偶爾感到寒冷。
少吃點
少吃點是有助於長壽的行動。這並非是要你挨餓或營養不良,而是可以透過禁食,讓身體偶爾處於匱乏狀態,有益於身體健康。
許多研究都證實 ,熱量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 CR)飲食有益於延長各種生物的壽命 [4]。
或許你可能無法抵禦一時的美食誘惑,但有種方式更容易進行,甚至可能效果更好。
那就是:定期禁食。最常見的做法就是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指的是維持正常飲食的情況下,定期性不進食。偶爾進行熱量限制能夠對健康帶來健康益處。
雖然熱量限制是最廣泛延長動物壽命與健康壽命的方法,但是熱量限制也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卻常被我們忽視,像是傷口癒合變慢、增加飢餓感、基礎代謝降低而變得怕冷、骨質密度降低、某些器官縮小包括大腦(不會造成認知障礙,但需要更多實驗證實)、生殖功能受損 [5]。對於免疫系統的影響尚不清楚,一部分研究顯示有益,一部分研究顯示有害。不是每個人的免疫系統都能從熱量限制獲得好處。
不建議長時間進行熱量限制,很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總之,熱量限制是會把資源重新分配給維持基本生存的機能上,降低高耗能器官的供給,藉此維持生存。因此,熱量限制其實需要客製化,應依據個人身體狀況來做調整。
多運動
運動是對身體施加壓力的其中一種方式,可提高 NAD 濃度(一種能量貨幣),活化體內的生存網路,增加能量產生,迫使肌肉增生更多微血管以攜帶氧氣。
運動有助於長壽調控因子 AMPK、mTOR、去乙醯酶的調節,促進新的血管產生,改善新肺健康,還能延長端粒。
其中能明顯提高心律和呼吸速度的高強度間歇運動(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能促進健康的基因數量最多。
總結來說,運動帶來三項好處:
- 延長端粒,以延緩端粒縮短。
- 促進新的微血管產生,輸送更多氧氣到細胞。
- 強化粒線體活性,製造更多能量。
讓身體偶爾感到寒冷
寒冷會活化去乙醯酶,進而啟動保護背部和肩膀的保護性棕色脂肪組織(brown adipose tissue,註三)。
適度讓自己暴露於寒冷之中,會讓長壽基因感受到壓力,製造更多的棕色脂肪。
反過來,讓身體暴露於高溫中,也有同樣的效果嗎?
目前對人體的效果並不明確,但作者實驗室的實驗當中,在酵母菌身上確實能看到效果。
不過,對於人類來說,體內酵素無法承受劇烈的溫度變化。唯一能確定的是,處於合適溫度對我們沒有好處,偶爾受到壓力刺激,反而有助於人活得更長壽。
💡註三:棕色脂肪組織富含粒線體,隨著年紀越大,數量會變得越少。
可幫助長壽的化合物
這邊列出書中和我看到一些文獻,提到幾種潛在的抗老化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被發現具有延緩老化的功效,但是這些化合物尚未經過完整且嚴謹的臨床實證,能夠安全無虞地幫助我們延長壽命,或許在未來某一天,我們可以看到長壽藥物的出現。
其中雷帕黴素、二甲雙胍、白藜蘆醇是書中提到的抗老化合物,另外兩種銀杏內酯 B 和 Omega-3 則是近期研究發現極具抗老功效的化合物。
- 雷帕黴素
- 二甲雙胍
- 白藜蘆醇
- 銀杏內酯 B
- 使中位存活期和中位數壽命分別延長 30% 和 8.5%。
- 降低了腫瘤發生率
- 增強肌肉質量、身體機能和新陳代謝
- 減少全身發炎和老化
- Omega-3
雷帕黴素(rapamycin)是一種有效的免疫抑制劑,降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
同時,它也是目前最有希望延長壽命的化合物。從各個實驗室對於模式生物進行的實驗結果來看,給予雷帕黴素能抑制 mTOR,確實有助於將實驗動物的壽命延長 10% 到 15%。
然而,長期服用高劑量的雷帕黴素會對腎臟造成損傷,也會抑制免疫系統。所以,生技公司致力於找出雷帕黴素的類似物(rapalogs),希望能找出特異性更高且毒性更低的安全藥物。
二甲雙胍(dimethyl biguanide/metformin)源自法國紫丁香,可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是目前最廣泛且有效的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胃部不適。
研究發現,服用二甲雙胍能控制粒線體的代限反應,減緩將營養轉換成能量的過程,因而啟動了 AMPK。除此之外,二甲雙胍還能抑制癌細胞的新陳代謝,增進粒線體活性,並清除錯誤摺疊的蛋白質。
白藜蘆醇(Resveratrol)是在紅酒中發現的分子,能做為 NAD 促進劑,活化去乙醯酶(乙醯酶活化劑,STAC),被視為具有抗老功效 [1]。此分子結構與漆黃素(fisetin)和紫柳花素(butein)相似。
不過,要有抗老效果,人類得每天喝 750 至 1000 杯紅酒,而且白藜蘆醇的效力不強,不易容於人體腸道中。
另外,NAD (維生素B3的產物)也被視為 STAC,能增強七種去乙醯酶的活性,效果可能更強。
後來,研究人員又發現 NMN,此化合物能在酪梨、綠花椰菜和高麗菜等食物中發現,是合成 NAD 的前驅物。
不過,這些化合物目前仍在進行研究,其效果尚未完全確定。
台灣研究團隊在《Nature aging》上發表一篇關於銀杏內酯 B(Ginkgolide B, GB)對於雌性小鼠健康與壽命的影響 [6]。銀杏內酯 B 是從銀杏葉萃取而來的萜類化合物。
研究人員給20 個月大的小母鼠(相當於人類的中老年)持續口服 GB 長達兩個月,結果發現:
這份研究顯示,GB 具有成為抗老藥物的潛力。
過去研究發現,Omega-3 可以改善能量代謝、保護肝臟、脂肪組織和骨骼肌,或許對於延緩老化有所益處。
在《Nature Aging》的一項研究追蹤 700 多名 70 歲以上的長者,持續追蹤 3 年 [7]。他們每日攝取 1 克 Omega-3 ,且與維生素 D(每日 2,000 IU)和每週 3 次 30 分鐘運動結合時,效果更顯著,可延緩衰老 2.9 到 3.8 個月。
這項研究透過 DNA 甲基化時鐘(DNA methylation clocks )評估 omega-3 對生物老化的影響。結果發現 omega-3 可能有助於延緩老化,搭配維生素 D 和運動更能延長壽命。
目前有比上述列出更多的化合物,顯示具有抗老化的潛力,但這些化合物大多是在動物實驗上被證實有效,在人體上的效果與副作用尚未被釐清。從老化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化合物都極具潛力,但在真實數據出現之前,我們無法確定,僅能保持樂觀的態度,期許長壽藥物出現的一天。
如果你真的活得更健康長壽,在《超預期壽命》(Outlive)中,就提到可以從飲食、運動、睡眠這三大面向來著手。有興趣的人可以看這本書的下半部分,書中提供許多建議。
接下來,我們來思考一下人類究竟能活到幾歲?為何女性比男性活得更長,而且能維持更長的認知能力?
人類究竟能活到幾歲?
在美國科學人上,有篇文章《How Old Can Humans Get?》 提到人類可能可以活超過 1000 歲,甚至更久!!
目前人類平均壽命約 70-80 歲之間,有些人甚至能活到大約 115 歲的極限。
過去,我們多數人都認為老化是不可逆轉的過程,但本書作者就認為老化是一種疾病,是可以治癒的疾病。
現今有許多科學家們就在研究如何擺脫老化。他們研究長壽動物,像是弓頭鯨、大象和裸鼴鼠,發現牠們有著優益的 DNA repair 和抗癌能力(大象有多個 p53 基因拷貝)。這些動物或許能夠提供我們延長壽命的靈感。
此外,目前已發現了一些長壽基因和延長實驗動物壽命的藥物,或許未來能像小說《Upgrade》劇情一樣,修改人類基因,延長壽命。不過,我們目前仍做不到。
延伸閱讀 | 《升級》閱讀心得:你會想將自己「升級」嗎?
至於人類壽命的極限在哪,我們無法確定,但可以預期的是,未來人皆百歲或許將成為常態。
隨著未來人類的科學發展,在老化領域的研究如果取得成功,將能大幅提升人類壽命。
為何女性比男性活得更長,而且能維持更長的認知能力?
從平均壽命來看,女性比男性還長壽,且較少、較慢表現出認知老化的現象。這是 X 染色體對性別差異的貢獻,因為女性有兩條 X 染色體,一條是處於活躍狀態(能表達基因),另一條則處於沉默的狀態(不表達基因),而男性只有一條活躍的 X 染色體。
在《Science Advanc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 [8],雌性老鼠達到約人類年齡的 65 歲時,它們身上沉默的 X 染色體上的一些基因會開始表達,其中一個基因 PLP1 能夠幫助神經建構髓鞘,增強神經傳遞訊號的能力,因而增強認知能力。其結果顯示,女性的沉默 X 染色體會在晚年重新活躍起來,進而延緩認知老化,也就是說,老化重新喚醒沉睡的 X 染色體。
這結果也表示第二條 X 染色體上提供的基因,可能對於疾病的保護與壽命有所作用,增進了健康與延長了壽命,使得女性帶來長壽的優勢。研究女性老年時有哪些基因會被活化,對於延長壽命能夠帶來提示。
因此,對於男性來說,在老化時,是否可以藉由人為干預,放大 PLP1 之類的基因,來延緩認知老化?
這是未來其中一個研究方向,透過干預基因表現,或許也能讓男性活得更長壽、健康。
後記:未來長命百歲是常態
《可不可以不變老?》改變我們過去對於老化是不可逆轉的認知,老化將會變得一種疾病,而且是可治癒的。我們可能可以透過基因編輯技術或是打幾劑疫苗,就能夠讓身體逆轉老化,保持健康的狀態,活過一百歲,甚至更久。
當然這些技術可能不是人人都負擔得起,但我們能夠從日常生活的睡眠、飲食、運動等層面開始著手,讓自己能夠擁有更長的健康壽命,讓自己盡量遠離疾病的侵蝕。
除了人類想要長壽以外,也有人想要延長狗的壽命。美國的一家生技新創公司 Loyal 目前正針對大型犬開發一款藥物 LOY-002,獲得美國 FDA 有條件的批准 [9]。這款藥物目標是延長老年犬的壽命,有望在 2026 年上市。目前這家公司也正在針對壽命較小型犬短的大型犬,研發 LOY-001 和 LOY-003 藥物,可以讓你的寶貝犬陪你更久。這些針對狗的長壽藥物或許擁有驚人的市場潛力。
未來長壽的社會可能會延伸出更多的議題,像是人口爆炸、糧食短缺、社會福利政策等,我們在嚮往長壽的同時,也得好好思考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提早做好準備。
參考資料:
- Main Article: Yang, J. H., Hayano, M., Griffin, P. T., Amorim, J. A., Bonkowski, M. S., Apostolides, J. K., … & Sinclair, D. A. (2023). Loss of epigenetic information as a cause of mammalian aging. Cell.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12.027
- López-Otín, C., Blasco, M. A., Partridge, L., Serrano, M., & Kroemer, G. (2023). Hallmarks of aging: An expanding universe. Cell, 186(2), 243–278.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11.001
- López-Otín, C., Pietrocola, F., Roiz-Valle, D., Galluzzi, L., & Kroemer, G. (2023). Meta-hallmarks of aging and cancer. Cell metabolism, 35(1), 12–35.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2.11.001
- López-Lluch, G., & Navas, P. (2016). Calorie restriction as an intervention in ageing.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594(8), 2043–2060. https://doi.org/10.1113/JP270543
- Wang, A., Speakman, J.R. Potential downsides of calorie restriction. Nat Rev Endocrinol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74-025-01111-1
- Lee, CW., Wang, B.YH., Wong, S.H. et al. Ginkgolide B increases healthspan and lifespan of female mice. Nat Aging 5, 237–258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4-00802-0
- Bischoff-Ferrari, H.A., Gängler, S., Wieczorek, M. et al. Individual and additive effects of vitamin D, omega-3 and exercise on DNA methylation clocks of biological aging in older adults from the DO-HEALTH trial. Nat Aging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4-00793-y
- Gadek, M., Shaw, C. K., Abdulai-Saiku, S., Saloner, R., Marino, F., Wang, D., Bonham, L. W., Yokoyama, J. S., Panning, B., Benayoun, B. A., Casaletto, K. B., Ramani, V., & Dubal, D. B. (2025). Aging activates escape of the silent X chromosome in the female mouse hippocampus. Science advances, 11(10), eads8169.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s8169
- Loyal Receives FDA Acceptance of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Effectiveness for Senior Dog Lifespan Extension
其他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 《為什麼要睡覺》閱讀筆記:全方位了解睡眠的重要性
- 《最高休息法》閱讀筆記:讓大腦獲得真正休息的方法
- 《顛峰心智》閱讀筆記:透過冥想重新奪回專注力的掌控權
- 《我們為何會做夢》閱讀心得:做夢的腦科學
- 《五感之外的世界》閱讀筆記:超出你我感知的另一個世界